APP下载

马克思职业选择观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2020-01-18王云胜孙志恋孙倩茹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时代职业

王云胜,孙志恋,孙倩茹

(1.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300401;3.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数量不断攀升,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全稳定,切实解决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民族未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纵观制约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职业选择观成为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首要因素。学习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可以为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端正就业取向、顺利实现就业提供有益启示。

一、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

职业选择,代表着青年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生活走向和对人生态度的进一步追问,其主旨在于,主体在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中,从遵从内心意愿和自我需求出发,对既有的职业属性、功能、未来收益及其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益和价值进行分析、审视、甄别、整合,以实现对主体发展最大化的理性过程。在其本质上,是主体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价值实现过程。[1]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所取得的成就与其青年时代树立的职业选择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选择观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又能体现选择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任何一位伟大历史人物,其成就的获得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历史环境构成了人物活动的舞台。马克思1818年出生在德国特里尔小城,当时的西欧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德国作为后起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在奋力追赶英国、法国等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机器大工业代替原来工厂手工业,自然科学的进步导致的科技革命,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升,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正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277资产阶级斩断了封建社会基于宗法关系的笼罩在人们身上的束缚,摧毁了封建的等级和秩序,代之以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新秩序。但是,这种新秩序的实质只不过是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一种斗争代替另外一种斗争而已。因为,财富的急剧增加并没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平等,反而制造了财富极其集中的资产阶级和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层;出于对财富无限占有的贪欲,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必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压制被剥削阶级的反抗。经济上贫困的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能成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工具,对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劳动者自身和他人关系的“异化”,使无产阶级的反抗日益强烈,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中。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矛盾的社会环境中度过的。作为一名胸怀大志的青年,马克思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勇于捕捉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他在中学阶段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3]459-460

马克思职业选择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选择职业需认真权衡。人比动物具有的优越性之一,就是人具有选择自身活动范围的权利。选择某种职业,不但决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且决定了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正确的选择,不但能成就自身的完美,而且有利于实现人类的幸福;而不正确的选择,可能会毁掉人的一生,并使他自身陷于不幸。选择职业,决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或者幻想,而是要凭借一种深刻的理性的思考、冷静的观察,认清职业分量,这样才不会被一时激情所蒙骗。第二,选择高尚的职业。一个人的社会作用往往通过他的职业来体现。如果只为自己,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伟大的历史人物;而只有选择了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职业,我们才能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自身的完美。第三,职业选择要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马克思认为,职业理想、身体素质和社会条件都影响着职业的选择。经过理性的思考,了解到所选择职业的困难之后,我们仍然热爱它,仍然认为自己适合它,外在的职业选择内化为内心的不懈动力,我们就有信心克服自卑情绪,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永不懈怠。此外,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素质的职业,否则会因为身体无法承受而使“我们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3]457。同时,作为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不得不考虑社会外在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6“没有共同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2]119

二、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就业,既能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又能体现人的生存价值。就业价值取向,是指求职者本身所具有的指导就业的理想、目标、态度、方法等,是价值观在择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环境和马克思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新任务,新时代大学生应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主动承担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但是,在社会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新时代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呈现出系列矛盾性的特点。

(一)自主性较强

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时代背景下,相比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学毕业生已由原来国家统一安排就业转为面向市场竞争、自主就业,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使新时代大学生可选择的职业领域大大拓宽。同时,受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择业日趋摆脱家庭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更加关注所选择的职业是否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大多数学生追求“一步到位”。在当前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些大学生不能以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我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盲目跟风自信,从而在浮躁中失去自我,在职业选择时很迷茫,最终导致职业价值取向出现问题。

(二)功利性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择业时过于追求个性化,价值取向凸显功利性,且更加关注职业的福利待遇以及舒适度。他们渴望找到一份既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与个人爱好、能力相符,又能带来高收入的职业,但是并没有仔细考虑自身各方面因素和自我能力的现实情况,对于到农村基层或者西部艰苦地区就业,如果没有特殊的补助或者优惠政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会考虑。据相关调查统计,新时代许多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对所选择职业的现实环境、发展前景等缺乏综合考虑,受社会虚荣心的诱导,盲目选择大城市、大企业就业,结果导致发展受挫。太强的功利性,不但不利于我国劳动力就业均衡分布,而且会使大批青年大学生因为职业发展挫折而浪费青春时光。

(三)奉献精神薄弱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时代大学生眼界比较开阔,具有一定的全球视野。他们在职业选择观上与以往大学生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以个人为中心逐渐成为了一些大学生的主要价值观,个性化就业价值取向不断凸显。在择业自主性增强的同时,暴露出其严重的“利己主义”倾向。计划经济时代,在社会资源高度集中的前提下,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在社会上得到高度发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作用日益凸显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自主性、竞争性等特点,追逐个体利益成为现实择业的圭臬。一些新时代大学生盲目追求自身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对整体的、国家的利益缺乏应有的关注,他们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职业选择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就业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国就业市场、经济运行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马克思职业选择观的深入研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职业选择观中得出下述几点启示。

(一)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但要加强对职业的了解,更要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认清自己,特别是要准确全面评估自己的体质、能力和特点,坚定内心信念,不被追名逐利的虚荣心所诱导,更不要被一时的挫折所打败而自暴自弃。青年大学生,理性思维并不成熟,主观想象和外在现实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落差,大学生应该将失败当作人生的老师,从中发现自己能力的不足,进而迎头赶上,决不能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就如马克思所言:“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3]458

(二)要从事高尚的职业

社会上各种职业纷繁复杂,原本只有分工之别,而无高低之序,只要对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有益,均可以在社会上正当的存在。但是,因为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的贪欲,使得社会上有些人为达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这部分人群集合到一起,也形成所谓的“职业”,因而使得职业本身也形成了“高尚”和“卑劣”之别。

马克思教导我们应该选择“高尚”的职业。所谓“高尚”的职业,就是“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3]458对于这种“高尚”的职业,我们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在职业领域内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而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自卑。

(三)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职业选择体现一个人的理想。大学生因为年轻气盛,对于职业世界充满想象,但是如果没有树立坚定的信念,仅凭一时的感性幻想选择职业,要么因为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职业困难,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遭遇不必要的挫折,要么因为对追求到的东西缺乏持久的热情,而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厌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热血青年很容易受到虚荣心的误导,为名利所诱,虽得到了一时的满足,但是长久必将热情冷却,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

马克思认为,我们选择职业要经过理性审慎思考,如果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就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之上的职业,选择有为全人类谋幸福并使自己臻于完美的职业。只有如此,一个人才会不畏艰难,永不厌倦。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一定要选择最能调动自己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的职业,不管环境多么艰苦、工作多么艰难,只要有利于人民的幸福,就值得自己去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4]

猜你喜欢

马克思时代职业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