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影响下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分析

2020-01-18邱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30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语境

邱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节奏的攀升,跨文化交流的空间跨度也相应得到提升,不仅于各地政府部门、组织和团体间层出不穷,跨文化交流机会也出现于普通大众的交际当中。以能够进行顺畅的跨文化交流和往来活动为目的,不仅需要了解交流对象的文化,而且需要针对语境的高低差异使用得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作出合理的应对,从而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并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以达成不同国家及文化之间所需的交流目的。

一、高低语境文化差异表现

在高语境文化背景下,在人们交际时,除了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实时交流情境中蕴有较多的信息量之外,还会将部分信息内化于心而不宣之于口;相对而言,明白表达的语料所承载的信息量较少。同时这也意味着,高语境文化背景注重微妙细致的环境提示,人们的感知也更为敏锐。

而在低语境文化背景下,明白表达的语料承载着大部分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且呈显性,相对而言,环境和情景中附带少量的信息,呈隐性。这也意味着,低语境文化背景让人习惯于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以达沟通目的。

高语境文化的人们,情感表达迂回,更加微妙于细节,而低语境文化的人们,情感表达则更为直白,不拘于细节。因此,高语境文化背景的国家,人们的性格大多内敛含蓄,而低语境文化背景的国家恰恰相反,人们的性格更为直接爽快,情感表达外向。

而且由于语境文化的连续,语境的高低其实也是可以对比的,有其相对性,高语境文化背景内部也存在高低语境文化,同样低语境文化背景内部也存在高低语境的差异,更不用说具体的个人差异。

二、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渊源

高语境文化由来已久,甚至可以溯源到儒佛道三教文化的源流之中。其中,儒家学说倡导以德服人,仁爱和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孔子的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中国人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沿袭了一脉相承的民族性格:内敛含蓄、敏感善感、谨慎隐晦、自省睿智。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为“和”。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在交际时惯于建立和维护和谐关系,强调集体,中国的高语境文化由此而生。佛教主张中和礼让,主张义利统一、以义生利。具体而言,中国人较为重视人情关系,讲究礼让和谐,过程也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国人际交往的最终目标,尽量免除公开冲突,规避言辞角逐,待人接物遵循讲求“以和为贵”。道家的核心思想见于仁义礼智信,人际交往自然重视礼节、追求仁德,以义为先成为当利益与道义发生冲突时的不二之选。这些文化渊源,让高语境文化背景注重人际交往中的和谐、隐忍及含蓄。

低语境文化的起源来自于古希腊的哲学概念“logos”,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微妙尺度和准则。这样的语音中心主义传统造就了很多西方国家的低语境文化。西方人自我感强烈,崇尚个人主义,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更为注重自由竞争,突出表现为对个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等诸多方面的肯定,尊重与倡导人的个体独立性。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精神,西方人惯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处世原则。由此,低语境文化背景下,人们在交际过程当中说话直截了当,反应外露不避讳,受到规范的限制较小;且交际平等是交际者之间沟通交流时最为重视的。交际双方一旦出现利益冲突,则双方倾向于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解决或者获利,而非讲求人情关系。

三、高低语境文化的语言表达特点

(一)言外之意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当中,首先注意到是言语中传情达意成分的多寡。此处的传意成分不同于信息量:如果说信息量是指言语所传递的信息多寡的话,那么传意成分则偏重于信息背后的―意,即那一点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长话短听

其次是言语交际中的用语量大小。人们可能会以为,低语境文化的言语交际全靠话语的字面意义来传递信息,因此人们在交际时就不得不使用更多的词语、更长的句子。其实不然。正如在前面所提到的,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倾向于使用传意成分高的词语,在遣词用字方面讲求精确、直接、不拐弯抹角,每一个词都能起到其实际的传意效果,因此他们的用语量并不大。反观高语境文化。由于人们使用的是传意成分偏低的言语表达方式,词语附带的理解价值也就相对较低,因此人们可能得讲上好几个回合,兼用婉曲、双关甚至反语,才能间接勾勒出其言的理解背景。

(三)面子问题和礼貌表达

再者,对社会地位和面子问题的考虑,也是高语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来自低语境文化的美国人、德国人来说,直接提出质问和提出异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在他们看来,直接是对事不对人,因此不存在尊重与否的问题。而且,高低语境文化对于礼貌自有一番各自的见解,高语境文化倾向于谦虚委婉的表述,而低语境文化则钟情于直接不迂回。

四、高低语境文化差异下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高低语境文化有差异的情况下,交际双方进行交流时,应当注意彼此在交流理解、用语风格、表达方式、礼貌规范等各方面的差别。首先面对不同的交际模式,应存包容理解之心,以解求同存异之局。不同语境文化背景下,对方的交际语言及行为一定要其惯用语境文化的交际思维方式来阐释,适当运用以下几种跨文化交际策略以期成功跨越交际障碍。

第一,注意表达方法。高语境文化背景下,除了语言本身之外,交际者的语音语调,以及其他非语言信号,比如表情、手势等也很重要,而低语境文化背景则更注重语言本身的信息交流。高低语境文化背景差异下进行交流时,处于高语境文化的人应当减少对于非语言信号的吸纳,重视对方语言本身所表达的直接含义,以此来理解对方话语的字面意思,避免或尽量少考虑弦外之音;而处于低语境文化的人快速融入甚至理解高语境文化背景内涵意义相对困难,所以高语境的人应适时迁就低语境的人,直接完整地表达叙述意图即可。

第二,掌握思维方式,抓关键找重点。高低语境文化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人属于“螺旋式思维”,西方人则偏好“直线思维”。中国擅用归纳法叙事,分析事实、讲述道理,结论喜欢放在句末收尾,中文用音、形、意一体的方块字,语法为表意型,实属“凤尾”句式,口语表达时,重点出现在寒暄客套之后;而西方则惯用演绎法叙事,主题句多用于开头,开篇点题,西方文字以拼音为基础,语法为分析型,当属“狮头”句式,口语表达时,也一般直接先说重点部分,再进行分述解释。因此,跨文化交际者若提前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及叙事习惯,则更容易抓住会话交流过程中叙事内容的关键,找出语言表达的重点所在,更为高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

第三,了解礼貌的差异。因为礼貌本身是一种文化界定现象,它本身就承载了不同文化各自迥异的表现方式,高低语境文化差异自然也为自己的礼貌方式打上了文化的印记。比如,中国人在表达礼貌时多用各种谦虚的言辞,而西方人却无法理解这种中国式的谦虚,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导致交流失败。

第四,适应语境文化差异,尝试换位思考。既然高低语境文化差异无可避免,那首先应当加以重视,关注和了解语境文化差异;其次,尝试换位思考,努力适应高低语境文化的理解落差,以和谐交流为目的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当然,同为高语境国家,跨文化交际也会存在区别,语境范畴之内不同的肢体语言作为非语言信息也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在此种情况下,通常会遵循国际规范理解或者站在交际对象的角度上加以解读。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高语境文化有着向低语境文化靠拢的未来趋势,而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当中,口头承诺逐渐让位于合同文书,以避免口说无凭导致的麻烦及纠纷。同时,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也需要身处于文化交流中心的交际者培养对于文化差异的敏锐度,并且做到站在交际对象的角度上思考及应对,即换位思考。即便来自于相同文化背景,双方在交流过程当中难免都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所以在跨文化、跨语境交流时,理应避免以本地区语境文化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去推测其他语境文化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意图,应当把握好高低语境差异影响,针对不同语境的交际对象运用适宜得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才能成功进行沟通,和谐高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跟踪导练(三)2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