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视角*

2020-01-18任欢欢刘志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特色时代

任欢欢 , 刘志宽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社会科学研究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都要求中国高校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加强思政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高校思政工作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去深刻认识和把握办好思政课的极端重要性。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校思政工作必须正视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真正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实效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纲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教育他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既能发挥思政课的整体优势,又可以充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融会贯通地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大学生三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核,是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人类认识真理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更是一种遵从客观规律的人类价值体系及社会实践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革命建设事业走向成功的行动指南,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

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视思政工作是我国高校的传统,也是我国高校的特色所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与时俱进,先后调整出台了“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这几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积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战略部署的论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高校思政教育要在认识历史成就的同时继往开来,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政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学界在高校思政课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话语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积极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校思政工作的学术话语体系,对高校在新时代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模式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模式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对于共同理想的认同,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关联性;帮助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深化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教育途径上,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理论教学中不断融入直接而鲜活的时代因素,不断丰富用于启发教学的经典素材,从而稳步发挥高校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二、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榜样作用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那么,作为高校育人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其职业道德水准及政治素质直接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在这种新旧体制交替、利益格局调整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西方的各种消极文化思潮接踵而来,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这些思潮严重地冲击了我国社会的传统道德规范,使教师思想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除此之外,一些高校教师偏重于个人奋斗和自我设计,教师中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以至于某些高校教师不考虑长远目标而片面关注眼前利益,过于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形成了金钱至上和个人利益第一的价值取向。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11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日益多元化,使得网络信息内容复杂多样。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各种思想交汇的集散地。这些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情感、思想、价值取向以及行为选择。有的高校教师在道德认知以及实践方面陷入了困境,甚至出现了道德行为失范的情况。这就需要国家运用舆论、主流媒体等多加宣传引导,树立时代典范,以强化榜样的力量。高校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的指导思想,严于律己,提高政治觉悟,强化自身道德素养。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既不独立存在又无处不在,它可以内化为师生的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旦形成就会对全体师生产生无法替代的作用。[2]24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在工作中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权威性、渗透性和示范性。因此,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高校教师应把“教书育人”的道德责任转变为真正不忘初心的行为准则,以满足社会的期待和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本质,并将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确保教学内容的主线始终紧跟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2)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时刻保持对党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逐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的认识和把握。(3)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以强化自身全面发展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为己任,不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立身处世的准则;做到真信、真学、真用,以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借助网络传媒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感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思政工作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办好思政课的极端重要性。”[3]第7版。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众网络传媒已经广泛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走向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深化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两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4]第1版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社会生活就是教学的具体内容。社会实践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当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所展现的多重思想困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解释力略显不足。据相关调查,当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与之相对的,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了以封闭性、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教育范式。高校思政课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其专业教育实践中,从而实现体验式教学。马克思认为:“既然是环境造就人,那就必须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环境。”[1]335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应该做到教学内容具体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根据教学目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化并融入到教学实践案例中,从而转变为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形象可感的、具体的、生活化的信念。与高度抽象的理论相比,现实生活更为具体感性,较贴近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种具有持久性和渗透性的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思政课教学要紧扣当今时代发展主题,逐渐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依据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课可以分为“语言表达类、第二课堂类、音像图书类、社会实践类”等。依据教学方式,实践课还可以分为“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互动式实践、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参与式实践、以调查研究为主的自助式实践和以网络教育为主的虚拟性实践”。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实践形式,都需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从而实现立体化和全方位的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5]第2版在网络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在以“就业”为学习目的和导向、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经常被虚化、长期重视私德教育而缺乏公德教育的当下,只有不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停留在纸面、停留于口头,通过实践形式使得价值观教育普遍化、组织化、常态化,才能真正让大学生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二)发展校园网络文化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目前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时代,校园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大学生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下,高等教育开始了全新变革。“‘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从组织化形态演进为人、物、网的自由协作,从主体性迈向主体间性,从价值差异转向价值平衡,从权力管理迈向规则治理,以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在信息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调节下的和谐。”[6]1当下,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媒体,其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越来越大。校园网络文化所特有的海量信息和快捷的知识更新,可以更好地弥补高校思政课教材的不足,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大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时事动态,更好地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刘云山指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就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7]21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政治理论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目前,传播校园文化的传统媒体主要有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宣传橱窗等,但其作用有限,而校园网络媒体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说教模式,牢牢把握校园网络媒体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话语权。

运用校园网络媒体应注意几个问题:(1)加大校园网络媒体的建设和投入力度,确保其发挥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8]第1版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课堂教学为常规手段,以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红色经典作品为辅助、红色网站为阵地,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之路。在党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方面,学界已经开始重视。比如《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从2019 年开始,在《红色经典》栏目开辟了《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专栏,为丰富革命根据地资料,面向各地老促会、党史研究单位、博物馆、纪念馆以及社会各界征集革命根据地历史图片和红色故事。党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讲好党史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步。通过党史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找到“问题意识”,将自己的理想抱负真正汇入民族发展之中。(2)丰富并建好校园网络平台。高校思政课可以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主页。该主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可以随时随地查阅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国内外历史名著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著作。同时,还要捕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典型,用榜样来教育和激励学生认同并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创新校园网络媒体的宣传形式,增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多给大学生参与机会,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倡导社会主流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网络媒体,做到图文并茂,让浏览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运用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吸引大学生多读、多思,将静态的、抽象的教育转变为具体的、形象的妙趣横生的主动认知性学习。在师生交流和沟通方式上,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络资源举办网上主题讲座,也可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形式与大学生互动交流,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4)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体及其内容的管理和监管力度。一定要杜绝各种不良思潮在校园网络媒体上的传播,使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不断地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才能让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陶冶情操、丰富思想的一片净土。

四、结 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做好高校思政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在高校立德树人的整体视域下,应该依据教学与研究需要,进一步从整体上构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解释框架,加强中国特色理论话语体系建设。在当前,应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依据思政教育的宗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理念的更新都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与践行。因此,多方面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将是思政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猜你喜欢

思政特色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