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本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论

2020-01-18王俊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生观老子万物

刘 忠,王俊奇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系,安徽 宿州 234000)

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一切经验教训的积累与总结的知识体系。经验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教训晓谕我们什么不可以做。文化从高到低,从大至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道、理、法、术。道涉及的是宇宙乾坤的生成、构成、运转的规律与本源,是人们期望知道却难以达到的层次。理涉及的是各类事物的构成、运动的共性规律与法则,属于人类哲学的层次,是人们期望达到并且能够实现的层次。法是某类事物的组成、特性,变化的个性本质,属于学科的层次,能被人们逐渐认识并掌握。术是某类事物的具体技术与应用层次,没形成理论体系,能够让人类在实践中发现与掌握。

核心是去假求真、去妄知本、明本知元,元元晓玄之后所余下最本质的内核存在。文化核心就是其精神、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形成的体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是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符合本民族实际,具有历史传承的,具备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核,是以《易经》为起点,经诸子百家继承与发展的,历经各代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而构建的文化传承,是坚持“中学为体,他学为用”而形成的体系。该核心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定能够推进中华民族不停的前进与壮大,其是以精神与宗教为灵魂,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骨架,以政治观、经济观、社会观、文化观等为血肉,以科技观、战争观及其他应用观为四肢的生态系统,能够新陈代谢,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宗教

中华民族一向以自己悠久的历史而自豪。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到现在约有上下五千年,这其中一直贯穿着一种精神:自强不息。所谓自强不息就是奋发向上、开拓不止、百折不挠、胸怀天地、勇于探索的一种精神。燧人氏钻燧取火,照亮了民族前进的方向。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远取诸物,近取诸人,开创了太极八卦学说。神农氏发现五谷的种植方法以及遍尝百草,开创了医药学。以黄帝为首的五帝带领中华民族走出黄土高原,走向东方,百战不休才有了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土地。夏商周继往开来,进一步拓展了民族的生存空间。秦一统六国,北方杀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南方设置了桂林、象郡;汉朝开西域,北逐匈奴两千余里。三千年中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汉民族一直处于一种开拓的状态,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逐渐丧失了这种精神。

孔子说国家大事,就是祭与祀。祭天祀祖是古代很重要的事情,这说明我们是有信仰的,这既是精神上的寄托也是求得老天与祖宗的保佑。孔子还说过,敬鬼神而远之,说明其认为有鬼神的存在,只不过因为不可知,没能形成一种宗教。宗教虽然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但它能给人以信仰,去恶扬善,也能给人以精神的寄托,使人们有自己的坚持与底线,宗教不灭,则信仰不倒、民族不亡,文化传承不断。我们民族有自己的本土宗教——道教,然而它受佛教的影响较大,是一个多神教,神仙谱系较多,杂且混乱,俗话说道化贤良释度愚,道家理论起点较高,不容易为老百姓接受,影响不如其他几大宗教。

二、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中华文化起于易经,这里的易经不单指《周易》,夏、商、周都有易经的存在,传承的都是伏羲的太极阴阳八卦学说,但各有侧重。

诸子学说也是一脉相承,是从周王朝传承而得,中间各有发展,有人说中华文化至秦而止,就是说后代研究学问没有跳出诸子的藩篱。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中华民族的世界观起源于易经,形成于道家。易经讲:“一阴一阳谓之道”[1]22。道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2]70-71说的就是天地是由大道生成的,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说的是道有层次,分为大道、天道、地道、万物之道,同时也说明了空间有层次。大道为鸿蒙混沌,大道生成了天道,则天有鸿钧空间(鸿钧指大平衡);天道生地道,则地成乾坤空间(乾坤指阴阳);地道生五行之道,则五行(五行指阴阳生成的第三方,具体为金、木、水、火、土)成宇宙空间;五行生万物之道,则人(这里的人指生灵)成世界;因此道也是世界的本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119老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述出了鸿钧、乾坤、宇宙、万物的生成 ,与伏羲氏划一为阳,阳极生阴,阴阳相和生五行,五行运转成八卦,卦与卦连推演六十四卦的认识论暗合。老子告诉我们,万物的繁杂,宇宙的无限,乾坤的极变,鸿钧的平衡都隐含道的规律,人当格万物而知五行,晓五行而明阴阳,演阴阳而悟鸿钧。因此族人应敬心诚意、格物而致知,当敬道、究道、执道但不必为道所囿。

民族的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祖先告诉我们生生谓之道。生生也就是世人常说的博爱,是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不浪费资源,但不是佛家所谓的绝对不杀生。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2]12庄子说:“齐万物一死生。”[3]26两人表述不同,但其理相同,说的都是大道之前万物平等,人人平等。庄子提出任道而游的观点,其认为在道的范围内万物皆可逍遥,这里的逍遥指的是思想上的自由和形体上的双重自由,只不过形体上的自由要受到一定的局限,在道的藩篱内,万物皆有追求逍遥即自由的权利。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诚不精,不能动人。”[3]75讲得是真、诚、信三种美德,真则不虚,诚则不欺,信则守诺。自由、平等、博爱、诚信是一个民族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只有具备了这几个最核心的价值观,该民族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张力。

人生观探讨的是人为什么活着。一个人活着要讲人生观,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人生观。关于人生观,儒家讲的最好,宋人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人生观,并且切实为之奋斗,践行不息,才不会沦落到落后挨打的局面。

三、中华民族的政治观、经济观与文化观

政治观是一个民族治理国家的观念,涉及到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好政府的看法。国家的本质应该是内守外护,对内守护国民,对外维护国家的利益,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绝对不应该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否则就象孟子所说,君为桀纣,民可讨贼。国家守护的第一应该是老百姓,第二是社稷,最后才是国君。儒家设计了“尊尊亲亲”的人伦秩序,法家设计出的是以“法”为秩序。历史证明这两种治国观都不成功,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一治一乱的恶性循环。它们的问题都是违背了人性与天道,建立的是一种极权专制、等级特权的错误制度。其实关于政府的描述,道家说的最好:“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再次畏之,最次侮之。”[2]46-47其含义是最好的政府百姓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次一等的百姓亲切而为之自豪,再次一等的百姓怨而畏惧,最下等的是百姓忍无可忍、奋起推翻。一种优秀的政治制度应该不违背天道赋予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权利。道家强调“无为”,说的就是政府不要过多干涉百姓,只要制定了规则,维护好规则,百姓能做好自己的事。

经济的本质是利、是财富。天生万物以养人,人类不但可以从自然界获取财富,还可以创造财富,不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资源有稀缺性,这就要求攫取财富要有节制,不能涸泽而渔,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2]223告诫在分配财富时,统治者要善于利民,而不可与民争利。财富如水,流而不腐,需要交换。在消费时,要注重“俭”,也就是道家所谓的“啬”,即是消费时不可奢靡铺张,大肆挥霍。

文化的核心在于 “活”,所谓活就是文化能传承、可容纳、善变通,诸家并存,与道偕行,不可人为的限制。秦焚书而亡,汉独尊儒家而腐,明制八股而僵,清禁言而朽,春秋乱而百家争鸣,清末皇权弱而名家辈出,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化兴盛往往都是处在皇权控制不够时,原因就在于该时期禁锢少,人的思维活跃,能够畅所欲言。

四、中华民族的科技观、战争观

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124,荀子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器、物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的进步、人类生产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华夏自古道、器并重,传说中的三皇因为发明了器物,思索其道理,推演出了道,由器而道,由此壮大了中华民族,自己也成了圣人。诸子百家中,道家重视道也善于用器,墨家器、道并重,精通器物的制作,兵家重器而轻道,儒家重道而轻器。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主流,因此历来轻视百工之作,把其地位排在士、农之后,读书人不愿意从事技术的研究,具有技术的人知识不足,导致技术领先世界,但没有形成科学体系,确实是本民族的不幸。

战争观是对战争的看法。老子说:“善着果而已,不敢以取强。”[2]85也告诫后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2]87孙子推演而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6]二人时代不同,身份各异,但都强调慎战、胜战,不以杀伤为美,老子强调要深根固柢,使得不争而胜;孙子崇尚战胜于朝廷,胜于已胜者。后人不解其妙,言老子厌恶战争,反对战争,评孙子以诈取胜,实则老子推崇不争之争,要别人不敢争、不能争;孙子推崇的是不战而胜,诈道乃是兵家小道,不得已而用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还有许多内容没有罗列,本文仅就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方面进行论述,把中华民族以人为喻,精神与信仰作为民族的灵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骨,政治观、经济观、文化观为血肉,科技与军事为四肢。中华民族只有精神长存、信仰不灭、骨骼坚实、血肉丰满、四肢强壮,才能永葆活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猜你喜欢

人生观老子万物
万物皆可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万物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