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术性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金课”构建
2020-01-18张栋栋
陈 睿,张栋栋
(阜阳师范大学 a.外国语学院;b.国防教育科,安徽 阜阳 236037)
1 基于学术性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金课”的内涵
1.1 “金课”的内涵
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第一次提出“金课”的概念。而后,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给出了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所谓“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性”,是指课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勇于挑战才能够达到。
1.2 学术性教学的内涵
学术性教学是通过对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经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实践智慧。[1]显然,学术性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学术性。教学学术是传播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学术,是指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结合教育科学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形成教学成果,通过演说、发表或其他方式接受同行评价的一种学术。[2]从上述意义上讲,教学学术属认识范畴,学术性教学属实践范畴。教学学术是学术性教学的基础,学术性教学是教学学术的应用和创新。
1.3 基于学术性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金课”的内涵
学术性教学是连接教学学术和优质教学效果之间的桥梁,它既有专业知识的科学处理,又有教学方法的合理布局。教学没有了学术的支撑,教学的探究性和创新性不强,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3]所以,开展学术性教学是现时代的最佳教学选择。对于大学英语写作课而论,要以其为载体,形成大学英语写作“金课”,就必须开展学术性教学。一方面,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的大量教学探讨已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学术,象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类比中提升学生应用词汇、聚词成段、连段成篇的准确率;从母语与英语的相关联中挖掘信息集聚正能量;通过模因的“复制”与“重组”达到输入与输出的高效率等等。这些都无疑为提升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及大数据技术,针对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结构,用心的思考,科学的实践,适宜的启导,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甚至较大程度的提升还是有可能的。基于此,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术为理论支撑开展大学英语写作的学术性教学,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优化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构建体系,达到使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从而形成大学英语写作的“金课”。因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是“金课”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显然依赖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只有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写作专业知识基础及各种复杂背景下的应用与纠错能力,才能保证“高阶性”;只有教师始终能站在英语写作的学科前沿及讲授生动,且破解问题新颖,才会有“创新性”;只有教师对英语写作诸方面的精准把握和因生施教,才会产生“跳跃度”。而所有的这一切,只有深入开展大学英语写作的学术性教学才能做到。
2 基于学术性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金课”的构成要素分析
如何打造“金课”?从“金课”的内涵来看,应该具备“金教材”“金态度”“金管理”。即打造“金课”要有高质量的教材、教师与学生要有强用心的投入、任课老师与职能部门有高效率的课内课外管理机制与对策。
2.1 金教材
作为教材,编著者均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一定的科学系统在普遍意义下的知识汇聚及能力培养的链条衔接,强调的是专业性。教材的生命力即是学术性。“金教材”作为学术的生成和传播的载体,其主要目标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最大化的输入给学生,融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针对学生的类别、层次,扬长避短,使之更能发挥启导作用。最大程度上提升培养效益的“金教材”,自然要依赖于任课老师的打磨与调整。以写作实践为指导的写作理论才能最大化地体现教材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英语写作课对理论和实践的契合要求要高于其他英语课程,因此对于英语写作课的教材的编著和选择,要遵循学术创新性和实践科学化的原则。在理论上保留传统写作理论特点的基础上,要融合国内外写作前沿理论,以创新性的理论来打磨英语写作课堂的思维模式训练。同时,“金教材”要求避免写作实践的形式化,要结合写作课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科学安排写作实践活动,并与新科技联合把英语写作真正与学习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适应真实的写作情境。比如在现今社会,电子邮件已经大范围替代手写信件,并可以利用网络把信件的交流扩大到全球范围。那么在写作教材中对此类科技性写作方式的学习就必不可少了。
2.2 金态度
不言而喻,“金态度”更是要求任课老师全心力的投入,要用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以理论指导教学,以学术创新为目标开展学术性教学。基于英语写作课对知识结构和实践意义的要求,首先,“金态度”要求教师以理论武装自己,规范英语写作课的知识结构,提高写作教学学术性。
以“金态度”投入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证明了学术性的写作教学所产生的实践意义。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写作任课教师围绕着“从构建模因的复制和重组的情境中提升英语的写作速度与效度”,对某一高校2014级英语专业的一个班开展了特色教学实验,一年后,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从实验班与普通班中各抽15名学生进行了限时45分钟的英语写作测试,通过6位专家的盲阅,在采取了“消大除小求平均”的数据处理后,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进行检验,得出实验班的英语写作成绩显著高于普通班。[4]今年七月中旬,我们又对这工作了一年(均在中学从事英语教学)的15对学生再次进行了自命题但限时45分钟的英语写作测试,并依然请原6位专家盲阅,采取“消大除小求平均”的数据处理后,通过F检验与T检验,仍然得出毕业于实验班的同学英语写作成绩显著高于普通班毕业的同学。实验让我们感觉到,尽管学生们离开了大学的校园,由以学习为主转为以工作为主,他们在大学里得到的良好教育依然显示出显著的效益。
其次,“金态度”要求写作课教师充分认识写作实践意义,强化对于写作课的语用认知能力。只有在语用学的指导下,写作课的实践目标才能更加明确,更具针对性。比如,电子信函作为商务活动中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写作情境要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与电子信函写作原则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只有理解这些语用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商务信函的写作,提升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质量。
2.3 金管理
学术性教学的“金课”的关键在于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科技的发展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改变传统课堂管理的约束,实现多元化的“金管理”。以教室为基础的传统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累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写作课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还要求学生具备写作的实践能力。多元化的“金管理”在写作教学中赋予英语写作学习者广泛的创新空间和自主能力,符合教学学术性的发展要求。
教育界的各项写作比赛都已经从传统的手写模式转变为现今的电子写作模式,这也是为适应写作课的新环境的创新改革。在科技指导下的写作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任务型写作和合作写作。因此,教师对于课堂的“金管理”要有针对性的创新写作课堂的管理模式,以学术性的教学管理来规划教学课堂的各项写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学校与相关部门也要有相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与保障机制。
3 打造英语写作“金课”的几点建议
在以学术性教学为基础的“金课”的三大构成要素的理论指导下,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和实现写作实践能力的提升,英语写作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在传统写作课堂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要把英语写作打造成“金课”,必须注意以下各点:
3.1 系统地学习英语写作理论,注重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
英语写作是运用英语语言将自己的思维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很强的驾驭英语的能力,所以要求任课老师要从专注于教材、教学参考转向系统的学习英语写作理论,其中不但包含已有的成熟成果,还要及时掌握涌现出的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新理论。比如,除了要清晰的了解:中文写作文化强调婉转含蓄,英语写作多表现为直截了当;中文作文以“意变带形变”,英语作文以“意变促形变”;中文写作方式呈“螺旋型”,英文篇章的写作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等等及英语写作中词汇的选择、语句的构建、篇章的聚合等传统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吸收在“迁移”理论、“模因论”“趋近化”理论[5]等提升英语写作水平的新理论。只有靠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饱尝其味,促其进步。
3.2 融合理性推理,提升教学品味与辐射力
英语写作课要把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写作思维模式的形成。英语文章大都是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紧接着进行论证。其思维方法很大程度上吻合于理性推理。不少学生在写英文文章时总喜欢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旁敲侧击,一番周折后再慢慢向主题集聚,如此而为是写不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的,因为这是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前者雷同于分析法,后者雷同于综合法。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猜测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并做出某种判断的推理方法。[6]英语语言是一种结构性语言,相同背景及相异背景下语句及语段的构建很有特色,通过类比,可掌握“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两种输出方式,从而带来“行笔如流水”的可喜局面。同时,通过类比,还可以对显著差异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保证在日后的英语写作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例如:1) 中文句式以语义为主,而英文句子以句子结构为主。中文中表示 “必须努力学习, 以达到目标”, 这里并未出现主语,而只是强调内容。然而在英文表达中就必须加上主语部分,形成完整结构。英文应为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hard to achieve the goal. 2) 中英文中“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还体现在避免汉语语言习惯对英文表达的迁移影响。Shanghai has over ten million people.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此句的表达不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应改为: There are over ten million people in Shanghai. 3) 中英之间的思维模式差异也造成中文表达偏重感性,而英文写作重视基于理性推断的分层分组和逻辑结构,如此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理性诉求、建模及化归法等的有效融入都可以为英语写作的思维与方法带来匪浅的效益甚至是可喜的创新。同时,学习一些挖掘、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7],在安排实验探索和教学反思中为寻求规律与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3.3 采取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学习与实践
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欠缺很有关系。[8]Krasher等的研究表明,正确而又地道的语言输出有赖于充足而又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要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采用有效手段比如启导法、研讨法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强化阅读及写作训练,有计划地开展演讲、采风习作等多种活动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长知识,在应用中强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组织“红色之旅”,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回顾历史,缅怀革命老前辈的丰功伟绩,动笔撰写记录各种背景下的英雄史诗,让英语写作训练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要多和学生交流,对于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尽可能的面批或在网上直接交流,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慕课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如何纠正,从而不断扩大语料库,拓广认知空间,良好的“滚雪球”效应一定会产生持续的长久的推动英语写作水平与能力上升的正能量。
沃土育壮苗,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育与成长;名师出高徒,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因此,要打造英语写作“金课”,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只有教师的专心、用心,才有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只有教师的执着、拼搏,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风格。要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的和谐之中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于探索,广积能量,为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夯实基础。要实现这一切,深入开展学术性教学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