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构建研究
2020-05-12叶旸,冯磊
叶 旸,冯 磊
(1.合肥学院 旅游与会展学院, 合肥 230601;2.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计调部,合肥 230061)
0 引 言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在1977年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概念[1],此后文化旅游研究日渐繁多,但文化旅游的基本内涵都会提及到“特殊文化的体验与感知”[2]。因此,整合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构建专题文化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对文化的差异性需求,对宣传地方特色文化,提高地方旅游经济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是旅游业多主体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多位学者提出构建旅游线路要从社会网络角度加以分析,此研究视角有利于探寻旅游线路形成机理,总结旅游线路不同节点的空间关系和结构特征[3-4]。文化旅游线路是线路设计者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节点,借助合适的交通线路串联旅游节点和城乡聚落,形成具有空间地域特色的线形旅游产品。为了反映文化的精神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旅游线路设计不仅需要精炼“主题”,反映城市职能定位和城市发展历史[5],而且需要了解不同客源地游客偏好[6],运用线路设计新技术和新方法,合理运筹线路时间、资金等成本,使旅游线路的“高效性”得以体现[7]。
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形式多样,包括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科技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等多种类型,且空间分布较为分散,而合肥市各旅行社现有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已经不能体现合肥市地域变化和文化旅游资源时代特征。本文以合肥市为例,总结合肥市主要文化旅游节点,设计合肥市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创新城市文化旅游产品,使其具有时代性、特色化和地方性。
1 合肥文化旅游线路现状
合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除了拥有包公园、三河古镇、李鸿章故居等文化旅游资源外,合肥的科教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为合肥市文化线路旅游产品的打造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近年来,合肥也加快了对本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取得一定成就。合肥围绕自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已初步形成以历史古迹、科技文化、休闲养生、名人故居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产品。其线路与产品,详见表1。
表1 合肥市现有文化旅游线路产品
数据来源:携程网、同程网、荞麦网等合肥市旅游线路产品在线旅游代理平台。
2 现有文化旅游线路存在问题
2.1 旅游体验较差
合肥市现有文化旅游线路内容方面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的体验感较差,游客重复到访意愿较低。文化旅游线路产品普遍存在游览时间短的现象,且一日游线路居多。不少旅游者反映线路行程太紧凑,游览体验不佳;传统古镇、名人古迹景点出现率过高;景点之间联系不够密切,使旅游者感到线路的内容不连贯;线路中的旅游项目可参与性差,游客在线路游览过程中普遍感觉没有参与感,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旅游者体验。进入合肥市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点击网页上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可以发现,相关线路介绍非常简单,缺少文化旅游产品背景介绍,旅游者赴合肥旅游前没有较好的渠道对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进行全面了解。
2.2 缺乏新型文化旅游线路
合肥作为中国十大先进制造城市之一,拥有包括:科大讯飞“中国声谷”、科大国创、华米科技、科大国盾、江淮汽车工厂、合肥长鑫内存芯片国产化制造基地、生命科技园等一批先进制造高新产业基地和先进科研基地,它们是极具特色的先进制造和科技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的旅游开发较为滞后。目前,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依然以历史类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缺少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和高科技文化旅游线路产品。
2.3 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文化旅游产品
合肥市文化旅游发展速度快,但缺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导致知名度不高,品牌效益低,缺乏竞争优势。即便在安徽省,芜湖的方特主题公园、黄山市的徽文化和徽州古村落、池州市的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大别山区域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效益都明显强于合肥市文化旅游产品,导致合肥市文化旅游产品区域竞争力较弱,已成为制约合肥市旅游发展的短板。
3 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构建
基于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存在的问题,合肥应根据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特点,从历史名人、三国文化、红色基地、科技文化、先进制造、乡村文化等方面,按照旅游线路设计的规律,打造合肥市文化旅游专项线路,并在各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中选择最突出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构建合肥市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使这些线路能较大程度体现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精华所在。
3.1 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线路
此线路集中展示合肥的历史名人事迹,以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为核心吸引力,详见表2。合肥市有丰富的历史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李鸿章故居和包公园最为人所知,在二者基础上整合形成的旅游线路知名度高,容易被市场认可。以历史名人为主题设计的线路,需要立足于物质载体,才能使游客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合肥需要加强对名人故居和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再生性开发,如名人纪念馆内采用先进科技,结合现代人需求开发歌剧院、音乐馆等休闲场所,举办历史名人研讨会、读书会、音乐会,并在特定区域放置名人雕像,建设动态化人造景观,立体展示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其旅游吸引力。
以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为发展核心,打造文化合肥。如在名人故居附近街区采用符合当时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周边饭店设计可以采用茶楼客栈的形式,并在房间里摆设名人画像、文学作品、生平事迹等资料,加强人文气息营造;定期举办名人文化旅游节,把诸如包拯、李鸿章等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以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给游客营造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出售包公园、李鸿章故居等景点联票,用文化营销打破门票经济桎梏,结合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鼓励游客通过答题、诵读名人作品等方式赢门票。
表2 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线路
3.2 三国文化旅游线路
合肥市拥有较多三国遗址遗迹,可构建三国文化旅游线路,详见表3。此行程以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打造合肥本土的三国文化品牌,定期举办“三国文化旅游节”,提升知名度。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看,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追求差异化旅游体验,线路可以通过舞台剧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三国时期的场景,增强与游客之间的交流,提高游客的旅游参与感。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三国文化旅游线路时要充分挖掘地方性三国文化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丰富三国文化游内涵,在线路中增设游客穿汉代服饰,行汉代礼仪,演汉代故事等项目,提升游客体验感和知识获得感。通过专项旅游公交线路的设立,将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减少游客旅途时间。
表3 三国文化旅游线路
3.3 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合肥有多处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巢湖地区冯玉祥、李克农、张治中三位将军的故居,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适合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详见表4。针对当前爱国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式,把握机遇,积极开发红色旅游景观遗址,对红军纪念馆、抗战遗迹、名人故居加以保护,同时设立展示厅、演示厅、活动厅等多种展出形式,大力建设红色旅游基地,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城市周边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和精神内涵,发展集观光、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研学游线路。
表4 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3.4 科技文化旅游线路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发展科技文化旅游具有先天资源优势,可构建科技文化旅游路线,详见表5。本线路依托合肥的科学教育旅游资源,向游客展示合肥强大的科研能力,树立合肥创新城市的形象。开发科技文化旅游产品需要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应以合肥本地及周边城市青少年研学游市场为主体。注重旅游体验,在成果展示区设立专门区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如AR、VR技术,把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机械结构,立体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导游客现场动手实验,满足游客在学习知识、拓宽眼界等不同方面的游览需求。
表5 科技文化旅游线路
3.5 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线路
2017年,合肥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跻身制造业“国家队”,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合肥市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的模式、成果转化的方式,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8]。京东方全新一代显示屏生产线落户合肥;合肥经开区江淮新款新能源汽车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声谷”落户合肥,合肥市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群。依托先进制造业,可以定制集知识获得感与体验感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专项线路,详见表6。此线路除传统的参观项目外,应建设专门的展览馆,对制作工艺和成果进行展示,展览馆内定期举办展销会,把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产品加工成旅游纪念品,给游客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提升旅游经济效益。推广与该线路相关科技旅游、研学旅游、商务旅游提升合肥市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3.6 乡村文化旅游线路
乡村文化旅游线路是针对合肥市民休闲需求打造的专题线路,详见表7。伴随着合肥市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不断增长,合肥市区居民节假日期间的短途旅游需求日益旺盛,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快速增长,而合肥市各旅行社目前没有成熟的本区域乡村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合肥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空间分布较散,在线路构建过程中,可以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合肥三十岗乡及巢湖三瓜公社构建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该线路在设计中应结合家庭旅游需求,安排果蔬采摘,农业耕种,休闲垂钓,植物认养,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丰富线路产品内涵,增强游客体验感。
表6 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线路
表7 乡村文化旅游线路
4 建 议
4.1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文化旅游发展要根据市场变化,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随着国家品牌战略和各区域配套鼓励政策的出台,通过对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合肥文化名城的品牌是吸引游客,提升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吸引力的重要抓手。
合肥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新兴的科教城市和“全国十大先进制造城市”之一,科教大市、先进制造强市逐渐演变成是合肥市的一张重要名片。在此基础上,合肥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定位要摆脱单一的历史文化省会城市旅游形象,将合肥打造成一个以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强大科教实力为媒介、以先进制造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先进城市。
4.2 不断更新、完善文化旅游线路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经营者的旅行社,要根据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调整旅行社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增加消费者关注的文化旅游线路,去除部分消费者反映不佳的线路产品,推出本旅行社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保持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的活力。在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的内容设计方面要减少参观时间,增设旅游者参与感强的旅游项目。例如:在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线路中,可以安排游客体验声控机器人和智能家居系统;让游客自己操作机械臂进行简单操作等活动,这类活动可以显著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4.3 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合肥市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需要代表性的旅游线路产品。在各专项旅游线路中,应选择部分最能代表当今合肥城市形象的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合肥市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从当前合肥城市规划和发展目标来看,科技文化旅游线路和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线路是较好的选择。合肥市虽然拥有一批不错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与诸如杭州、南京、嘉兴、长沙、南昌等周边城市相比,上述资源并没有优势。但在高科技文化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合肥市在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高科技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是提升合肥文化旅游竞争力的着手点。
4.4 加强文化旅游线路产品营销与宣传
营销与宣传是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影响力提升的关键。文化旅游线路营销涉及多方参与者,首先要明确职责,政府主要职责在于政策引导和城市形象的推广,企业的主要职责在于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运营和服务,在实际执行中应该“政府牵头,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企合作”,依托合肥市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运用多种营销策略,提高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其次,选择适合的宣传渠道。基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应该是合肥市文化旅游线路宣传的重点。当今社会,网络社交媒体在居民日常生活当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旅游者都会使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此外,近年出现的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人们新宠,这些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能带来大量的关注度,是合肥市文化旅游营销宣传的理想渠道。相比之下,传统的报刊和杂志媒体的影响力则日渐衰退,成本高且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可以适当进行缩减。
再次,举办文化旅游线路产品推广活动。专项文化旅游线路的推广需要有影响力的品牌推广活动。合肥市应结合社会关切点和季节性消费热点,定期举办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线路推广活动,政府制定整体方案,企业负责具体执行,并在社交媒体进行推送,还可以邀请网红主播和知名博主配合推广,最终形成一到两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持续提升合肥市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
5 小 结
体验经济下,文化旅游因其知识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已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活动类型。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和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客源市场广大,交通便利,其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省内其他地区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倡导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合肥市应加快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合肥市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