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社会”的启示
——评《中国后工业社会消费结构研究》
2020-01-18旦增
工业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自工业化出现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工业化起步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和发展总量都让世界为之瞩目。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报告中分别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社会”进行方针指导,指出“新型工业化社会”必须要结合高新科学技术,依靠具有较高经济附加值的工业资料和生产方式,选择对生态资源破坏性较小,基本可以实现零环境负担的工业进行发展。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社会”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不可没有目的和规划的恣意发展。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曾在1973年提出一种与我国“新型工业化社会”相近的理论,即后工业社会理论,这种新潮理论在当时独领风骚,而《中国后工业社会消费结构研究》一书是我国结合本国国情,对后工业社会进行介绍的具备代表性的图书之一。
《中国后工业社会消费结构研究》由陈启杰、曹泽洲、孟慧霞、王平编著,该书立足于后工业社会理论,将理论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了后工业社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由来,并根据这些内容提炼出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1966年,丹尼尔·贝尔经受约瑟夫熊彼特政治制度思想影响,提出将大学和其他智力机构作为后工业社会结构的中心,此理论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理论雏形。之后丹尼尔·贝尔将其思想不断完善,1973年后工业社会理论基本形成。丹尼尔·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具有五个特点,即:服务性经济取代了商品经济;专业技术阶级在白领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必不可少;技术规划和技术控制有更高要求;智力技术成为制定决策的重要工具。
将书中提到的后工业社会的特点与我国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特点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服务性经济比重已经占据我国GDP的半壁江山,服务行业成为我国第一经济产业。②我国倡导全民学习,重视各阶层教育,对比书中提到的后工业社会中认定的学习者范围,我国学习者范围更加广,受教育机会也更加公平。③在技术规划和控制方面,我国已经形成较为标准的工业运作流程,而不是仅局限于技术的规划与控制。④在智力技术方面,我国提出智慧社会,并在理论发展中步入世界第一梯队。
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对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学说。丹尼尔·贝尔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存在两种图式,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背景下不同的经济发展可能。尽管预定背景和假设的结果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均看重技术和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书中认为,对于国家而言,工业事关一个国家
书名:中国后工业社会消费结构研究
作者:陈启杰 曹泽洲 孟慧霞 王平
ISBN:9787564209834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定价:45.00元
的安全与发展,任何国家如果只发展单一经济,那么这对于国家经济的安全性、稳定性都会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后工业社会作为对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假设,自产生以来就产生较多论战。前苏联学者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合理主义”,即把科学家或者大学生群体看成是社会的先锋力量,从而忽略了其他阶级的力量。而西方学者认为丹尼尔·贝尔为西方的预测性学说作出了突出贡献,并认为后工业社会理论是西方关于未来主义的重要尝试。正因为此,后工业社会理论成为了美苏冷战后期,美国对外思想传播、文化渗透的重要理论来源,是西方未来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的重要工具。工业社会理论尽管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理论存在致命性的问题,即重视知识的作用而忽略了主观能动性以及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在《中国后工业社会消费结构研究》一书中我们发现,丹尼尔·贝尔重视专业阶级的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全民的力量,提到了经济类型的历史迭代但是却无法结合规律进行深入探讨,而这也从侧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完整性和前瞻性。
如此看来,我国如果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社会”,就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控制好工业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双刃剑,不可与客观规律渐行渐远,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工业文明建设,同时还要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新型工业化社会作为一个科学技术和知识为核心展开的伟大设想,要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力量。无论何时,必须要铭记我们的民族精神,任何时刻都要将国家利益同企业利益同个人利益紧密连接起来,只有国强才可民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社会就必须要走正确的道路、学正确的思想、用科学的方法。历史证明,要想我们的国家更加向前发展就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行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