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信息媒介的设计
——以《爱上中国》为例

2020-01-18方沁玮严晓磊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信息文化

方沁玮 严晓磊

(浙江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019年9月,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历时3年完成的纪录片《爱上中国》登陆法国IDF1电视台,同时提供网络点播。《爱上中国》以法国摄影师阎雷在华30年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为主线,直观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蓬勃发展,生动讲述了普通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该纪录片播出之后,在法语国家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经济文化地位稳步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将越来越多地拥抱世界,如何让世界理解中国的发展、认同中国的发展[1],如何通过合理的媒介选择、合理的信息编码跨越意识形态和经济语境的差异,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文化传播与认同[2],就成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跨文化传播的难点与价值

1.跨文化传播的难点

跨文化传播是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社会成员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3],与国家、民族或组织内部的文化扩散相比,其需跨越空间、种族、文化等各个因素的阻隔。

空间阻隔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空间距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逐渐减少,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空间距离对于信息交流的影响。但是,空间距离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际信息交流的频率和时间,文化影响力仍然存在从发源地按照空间距离的远近逐渐递减的现象。

与空间距离的阻隔相比,文化差异则是横亘在跨文化交流领域的一道难以通过技术手段弥补的鸿沟。文化,主要指那些存在于人的行为、精神和物质产品中的构想、信念、观念和世界观所组成的一个基本信息系统[4],是复杂社会系统长期演化的产物。一方面,文化可以为该系统中的个体提供明确的形式和可模仿的模型,有效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效率,在短时间内提升其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文化具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4],即每一种文化都试图用自己的文化价值去观察和评价他者,并认为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比本民族文化的价值低。随之共同产生的刻板印象、偏见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跨文化传播中,左右人们对他者的感知,产生认知偏差,影响传播的有效性。

中国和西方社会正处于两个完全迥异的文化系统中。中国由于长期处于农业宗法社会,在相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社会单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修齐治平的理念依然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导向。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在宗教神学统治的中世纪,上帝是最高的价值源泉。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取代了神本主义,主张以 “自由、平等、民主、法制” 等为精粹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调 “个人目标的实现和个人利益的追求” 的个人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观[5]。

当然,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都不是单一的文化理念可以概括的,两者的文化价值系统构成相当复杂,在不同领域均存在多个核心理念和相关次级观念。站在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当同样的信息跨越不同的文化系统之时,不同文化系统中的个体对其解读可以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最终效果[6]。

2.推动跨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

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佛教和道教理念的华夏文明曾对全球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衰落,西学东渐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随着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国治理模式的创新和成功,中华文化理念再次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固有印象,西方社会对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探索出的发展道路和理念还存在许多误解。加之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质上掌握着世界性的传播网络资源,这在某种意义上取消了其他文化的存在[7],是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跨文化传播的世界格局中正在经历的残酷事实。

必须认识到的是,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理解和支持。在此过程之中,对中国现状的准确认知,对中国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的认同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跨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价值的跨文化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层面来说,通过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国现状的认知,可以建立长期互利合作关系,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文化层面来说,亦可以将中国实践推向世界,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文化思想,成为人类文化多元发展中的重要一元[8]。

二、跨文化语境下的信息传播过程

任何一次完整的信息传播都必须包含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等基本要素[9]。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上述各个要素既有常规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共性,也存在不同之处。

传播者,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通常是希望通过传播信息发挥影响力的一方。基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传播者是一个群体外的主体。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个体普遍存在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歧视[10],即对外群体传播的信息本能会保持谨慎态度。另外,传播者本身的特质也会对信息的说服力产生影响,比如,传播者身份是否权威、信息受众的刻板印象等。因此,在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理念的过程中,需谨慎处理刻板印象的负面效用,规避容易引起对抗性解读的方式,而以历史、文化、自然、社群等作为突破点。

受传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其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会对信息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个体往往采用 “双重加工模式” 对信息进行处理[11]。在大众信息传播领域,个体多采用相对更迅速的启发式加工信息,节约认知资源,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则采用认知上更费力的、系统的模式。因此,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信息的表现形式,化繁为简,以一目了然的形式,清晰直接地表达目标理念。同时,还可以注意应用其他简单的信息说服技巧,比如,通过树立积极的典型、提示其他群体的欢迎等方式,利用个体模仿和从众的决策倾向,提高信息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和媒介存在紧密联系。信息是内在意义和外在形式的整合体,媒介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方式。在目前的信息结构中,文字、图片和视频是主要的信息载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等。而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信息传播的媒介则逐步从单一手段向多媒体手段转变,尤其是越来越真实的虚拟现实技术。根据美国学者李普曼的培养理论[12],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将信息重构后营造一个拟态环境,信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衍化,在公众的主观意识中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现实环境,并影响公众态度的改变。

三、跨文化传播信息媒介设计的参考原则

通过对跨文化传播宏观过程和微观信息处理机制的分析,以纪录片《爱上中国》为例,建议在跨文化传播的信息处理和媒介选择中参考如下原则。

1.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接近现实的拟态环境

通过视觉、听觉等通道同时呈现信息可以增加信息在感官和情绪等各层面的冲击力,而通过精炼构建而出的接近现实的拟态系统,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的有效程度。在图片影像和声音营造的浸入式信息体验下,尽管无法与身临其境的体验相媲美,也能达到使受传者潜移默化地了解信息并接受信息理念的目的。《爱上中国》纪录片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了法国摄影师阎雷与中国的故事。该片引用的素材,除实地拍摄的场景,还引入照片的形式,画面语言真实、可信,多方位展现了真实的中国形象,通过极富时代烙印的照片,将观众的目光引向30年前那个也许并不为人熟知的中国。一张张照片的闪过,犹如时间的飞逝,思绪在时光中穿梭,加之极具中国特色的背景音乐烘托,触动观众内心深层的情感,寓理于景,寓理于情,在潜移默化中带领观众了解中国社会在30年之内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该片在电视和网络同步播出,扩大了观众群体的接受面。

2.从生活出发,以点带面

简单、形象的传播方式可以提高大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加工速度,降低发生偏差的概率。另外,文化传播的过程始终遵循着由表层向深层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13]。因此,以纪录片为手段的跨文化传播应首先通过呈现日常生活,以耳熟能详、贴近生活的事件作为切入点。《爱上中国》在讲述中国巨变时,没有采用常规纪录片使用的讲述宏观历史数据的方式,而是从法国友人的个人见闻出发,通过对比30年前后简单的生活场景来呈现发展变革的不平凡。不管是梯田、体育场,还是工厂、道路,都是民众最为熟悉、最为常见的生活场景。但就是最简单的生活场景,在30年的时间跨度下宛如变换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给人以直观清晰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又如,纪录片中描述了许多阎雷家庭生活的场景,他的妻子来自中国,他的许多朋友在巴黎,他们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以及与中国友人欢乐愉快的会面,无不暗含中法两国之间广泛而深厚的友谊。

3.以共同理念为基础,以和而不同为导向

中国理念的跨文化传播,可以从具有可通约性的全球共享主题着手,引发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受众在情感与认知上的深层共鸣,最大程度靠近人类文化价值的内核。比如,《爱上中国》虽然以展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进步为主题,但在表现手法上则是以人性普遍情感经历与诉求作为入手之处的。在讲述故事时,该片多从现代场景出发,然后通过摄影师阎雷的回忆,倒叙描述在二三十年前他初次来到此地时的经历和感悟,然后再按时间的次序,依次通过照片逐步展现此处的人、事物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此种手法暗含人类对以往经历的追忆,或者说怀旧的情绪,通过此种情绪,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接受纪录片所讲述的完整故事。又如,部分故事以寻找故友作为线索,讲述阎雷寻找他曾拍摄过照片的主人公的过程。有些主人公依然健在,有些则已离去,有故友重逢,也有扼腕叹息,此种手法既切合人们对友情的关切,也让人感慨岁月的无常,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引起共鸣。

四、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必须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跨文化传播。其中,合理设计跨文化语境下的信息媒介对于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加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至关重要。首先,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多感官渠道构建更为真实的拟态环境,进一步跨越空间阻隔,提升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其次,从贴近生活的内容入手,由浅入深,直观而清晰地将中国理念呈现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最后,以共同价值为基础,以普世情感为切入,秉持 “和而不同” 的文化传播策略,增加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让历史悠久而又涅磐重生的华夏文化在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闪耀更绚烂的光辉。

猜你喜欢

跨文化信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订阅信息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展会信息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