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英语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
——以西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例

2020-01-18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术大学

叶 萍 张 亚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能力构成了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素质,发展学术英语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学术英语最早是英美大学 “为国际留学生开设的预科性质的英语强化课程,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能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学习专业课程或从事研究活动”[1]。学术英语研究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主要被当作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语言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处在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中的前沿位置。国外研究最初主要是在其定义与分类[2],后延伸至教学实践和方法[3]、学术英语在语言学中的研究[4]以及英语非母语留学生学术英语培训等,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术英语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21世纪初开始,有学者呼吁重视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初步探讨中国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英语学界内一度争论,观点分为两大阵营,“互补派” 强调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功能[5],“替代派” 力证学术英语取代大学基础英语教育是时代要求[6]。《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将学术英语能力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彰显了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近年来,中国有关学术英语的研究在教育和语言学相关领域得到了纵深发展,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语言学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总体上,学术英语教学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属于新事物,中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早已将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西部不少高校则仍在观望中,未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观念未转变、师资和经验匮乏,对普通高校教学案例的调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学术英语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本研究调查西部一所综合性211大学,该校较早尝试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7年也确定了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方向,学术英语课程开始规模化发展建设。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该校在修学术英语学生学习现状并进一步了解其学习需求,以完善课程建设,并为同类大学提供学术英语通识教育可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对西部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 200名在修《通用学术英语》的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其学术英语学习需求和现状,为课程建设把脉诊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研究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理论[4],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四大方面设计问卷,涵盖20道客观选择题,附加1道开放题请被调查者对本校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给出主观评价和改进建议。问卷在2019年秋季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由任课教师通过班级Q群发送问卷链接给共计2 200名来自24个不同学院,在大一已经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学生完成。

三、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 929份,其中847位同学有效回答了第21题主观开放题 “你对《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其他意见或建议是_______________”。数据的分析结合该校大学英语课程培养方案进行。

(一)《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在学校培养计划中的地位

该校2017年培养计划大学英语课程部分的修订,遵循学校研究型大学办学方针,参考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培养方案考虑该校生源英语水平不高的现实,首先粗略分设基础目标和高级目标,基础目标下分为1—4个层级,高级目标下分1—2个层级。方案还在基础目标和高级目标之间设置了一道门槛,即CET4成绩合格。未达到门槛的学生只能选择通用英语课程(1—4级),通过了CET4就可以逐级修读高级英语类课程。方案明确将《通用学术英语》设置为《高级英语一》课程,即该校学生只有在修读过《通用学术英语》后才有机会选择其他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这一规则的制定明确了《通用学术英语》在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该校作为研究型大学对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学生学术英语学习现状及需求

1.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该校工科学生占比最大,是学科偏向理工的综合性大学。根据该校培养计划,通过CET4的学生才能逐级修读高级英语一(通用学术英语)和高级英语二(多选),受调查学生均已通过四级,其中500分以下和500分以上大致持平,后者稍多。近六成的学生自评英语水平一般。

2.课程目标

关于课程目标,约64.3%学生表示对所修读的课程目标是清晰的,85.1%的学生认同该课程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基础能力目标。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表明学生主观上对学术英语学习目标有较高需求的,但在实际课程学习中还较迷茫。不排除教师在课堂实施环节未清晰地向学生解释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方面,超过八成学生认可教学内容设置合理,但普遍认为有难度,超过五成觉得 “较难”。收集的主要五项学习内容数据:“1研究报告主体写作”“2摘要写作”“3研究结果口头汇报”、“4同伴互评” 和 “5听讲座”。第2、4、5项都有过20%的学生选为相对易学内容,第1项 “研究报告主体写作” 有五成学生认为最难但又是最有用的。近九成的同学认为该校自建同名慕课有难度。

总体上,学生对学术英语教学内容有正确的需求观,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畏难情绪。

4.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方面,超六成学生赞同目前只开一个学期的《通用学术英语》,24%希望能开两个学期,在开放问题反馈中有32条提出了增加周学时的要求。学生反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比以教师主讲为主的稍多些。对混合式教学中慕课的认可度达90%,评价效果好的约20%,效果一般的约五成。此外,开放问题反馈中有200多条表达了学生对互动课堂、趣味课堂的强烈需求,事实上该校的学术英语课堂中增加了一个模拟学术会议问答环节的 “同伴互评”,对同伴互评环节评价效果好的占25%左右,认为效果一般的约五成。

作为基础英语与全英文专业课之间过渡的《通用学术英语》开设一个学期是合理的。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虽然评价 “好” 的只有二成,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总体达到七成,但在线下课堂仍有近半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有违混合式教学的初衷。而同伴互评的课堂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该与互评的质量不高有关。

5.课程评估

大部分学生认为终结性评价的占比应该等于50%或以上,赞同过程性评价应大于终结性评价占比的仅有不到三成。对于在修的《通用学术英语》学习效果评价,64%学生认为修读后英语水平提升,认为没提高的约占三成,而且近七成学生将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因归为个人原因。

也许学生对于课程评价方式的了解不够清晰全面,多数人偏向终结性评价在总评中的高占比。这种认知不利于对学习的科学评价,反映长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学生功利性学习心理、临时抱佛脚的浮躁心理。修读《通用学术英语》后英语水平提高,反映了通用学术英语相比大学英语课程更有促学成效。这一结果与廖雷朝[7]等人的研究发现相似,学术英语能够促进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面对一门以内容为依托和通用基础英语差别较大的新的学术英语课程,学生表达了理性的学习需求,但随之而来的学习焦虑也客观存在。该校配合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方针设立的学术英语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从个人学业学习出发的英语能力发展目标相符,但教学实施环节尚需提高完善。

四、讨论

(一)学生对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基本一致

该校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方向,因此,对学术英语能力发展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认同学术英语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力的目标及重要性。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也赋予了《通用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教与学的目标需求趋向统一,为该课程的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学生对学术英语课程内容学习的焦虑情绪需要有效排解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内容较难,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认为最难学的内容也是自己意识到最重要的 “研究报告主体写作”。学生觉得难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难以适应新旧课程之间的跨度,从小学到大一学习的都是人文性较强的通用英语,首次接触科学元素为主的学术英语而无所适从。其次,是自信心不足,虽然都已通过CET4统考,但六成学生自评水平一般。事实上,“难学” 的声音普遍存在于相关调查研究中。鉴于此,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该校已慎重考虑这一问题,为建设这门课程,团队骨干教师为本校学生量身编写了一本相较于市场上学术英语类教材难度低的教材,选用贴近生活话题的科普素材,同时也制作了深入浅出的同名慕课,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分析和判断这样的难度是否已经适合本校学生群体。如果客观原因被排除,说明应该重视如何从情感上帮助学生排解学习焦虑,满足其学习情感需求。

1.教师课堂实施与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需求仍有差距

教学目标的实现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执行完成。不少学生提出增加周学时的要求,同时也坦率承认自觉性差,需要教师的监管,但在英语课减学分学时的大趋势下,这一要求欠合理,正确的做法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卷反馈教学中仍然有近半教师主导课堂,不排除教师担心学术知识不讲透学生不理解,但不少学生反馈教师过于主导课堂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对于目前采用的学生线上自学慕课,教师线下答疑解惑的教学模式,多数学生是认可的。同类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学术能力、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8],但如何把握好难度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关于课堂互动,学生对于学术英语课堂模拟学术会议问答环节的 “同伴互评”,近半评价效果 “一般”,只有25%评价 “好”。从课堂观察来看,形式化的评价较多,教师应在补充点评环节给学生展示示范作用。

2.正确引导学生对学术英语课程评价方式的理解

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偏向终结性评价在总评中的高占比,这与普遍存在于中国学生中的功利学习心理不无关系,但对基于项目开展的学术英语类课程更需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因此,教师应在课堂管理中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让其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摒弃以临时抱佛脚侥幸过关的功利学习心理。

总之,本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对学术英语有教与学的需求;学生对内容跨度大的英语新课程存在学习焦虑,需要合理排解;学术英语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精讲多练,教学任务的设计兼顾考虑知识、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目标,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学术英语之门,再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后续研究可更多关注本研究引发深入思考的两个问题:学术英语课程与基础通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渡问题和学术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训问题。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学》
学术动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