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分析
2020-01-18王娜
王 娜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2020年2月25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以及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转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黑财预﹝2020﹞77号)” 要求,预算部门要规范高效地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稳步推进财政评价全覆盖,预算部门要按照 “谁使用资金,谁开展自评;谁安排资金,谁负责重点评价”,真正做到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办法,但我省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绩效仍存在一定弊端。
一、 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1.绩效目标立项依据不充分、绩效目标的设立不够明晰
绩效评价分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三种方式。单位自评是预算主管部门组织本单位项目资金使用部门对预算批复的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即 “谁支出、谁自评”。但在项目立项初期存在项目立项依据不充分、项目立项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要求,仓促立项等情况。项目在立项初期应该设定符合政策要求的行业标准、与部门职责范围相符合、属于部门职责需求、不能和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事先要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等。
绩效目标设定若不符合客观实际,与实际工作内容无必要的相关性,项目预期产出的效益和效果需要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否则会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不匹配,对项目绩效目标没有进行细化和量化。
第一,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不明晰、无细化、不可衡量,无法反映不出来需要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项目绩效是对项目目标的细化和量化,国家及省相关部门没有具体明确项目绩效目标的编制内容,只是对所有项目支出的笼统要求,各预算单位和经费使用部门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填列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又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目标是用语言描述的具体的目标值,不需要进行数字说明,比较具有笼统性、含糊不清,在理解上每个人也会有一定差异。定量目标可以用数字描述具体目标值,比如,具体培训人数多少、实际成本多少等。
第二,预算编制没有科学、合理的论证;没有准确的标准、资金额度与年度目标不相适应。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暂时没有发布正式文件来明确绩效目标编制的必要内容。虽明确指出需要编制绩效目标,但怎么填报绩效目标还没有正式的规范。存在经费使用部门按照理解能力的范围来填列绩效目标的情况。
2.经费使用部门对项目绩效重视不够
黑龙江省各高校多数缺乏严格、系统的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编制方案,高校所有项目经费使用部门是负责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首先承担该部门、该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在每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项目支出绩效的重视不够,项目绩效支出观念薄弱,比较分散,不够集中,对各项目预算绩效资金使用不够重视,编制过程中存在应付了事,缺乏必要的绩效监控考评方案,没有设立相适应的项目绩效监控体系和奖惩措施,导致各经费使用部门对项目预算抱着不科学的 “重预算,轻绩效” 的态度,降低了预算部门对预算的监控程度,各经费使用部门甚至认为只要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就可以,绩效只是一个附件而已,使得各项目绩效编制流于形式。
3.各高校缺乏绩效制度保障
目前,由于省内各高校普通存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制度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不够健全、不够系统化、存在被动情况,没有各高校内部的制度做保障,从而约束和限制了省内高校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中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
第一,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重视各项目在立项依据时的充分性,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及部门的工作职责。项目申请、设立过程中要按规定程序,有审批文件、材料做支撑。在预算编制环节要将绩效关口前移,要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对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条件,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绩效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严格按照 “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绩效目标” 的原则,要全面设置部门项目各项绩效目标。产出指标中可进一步细化:数量指标能够反映经费使用部门计划完成的产品或者服务数量;质量指标可以反映经费使用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时效指标能够反映经费使用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时效率相关情况;成本指标可以反映经费使用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成本。指标内容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已经细分的绩效指标确定为具体的内容。指标值即对指标内容确定具体值,其中,可量化的要用数值描述,不可量化的要有定性描述。效益指标能够反映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的、支出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可持续影响指标等[1]。
第二,面对高校中各经费使用部门对项目绩效重视不够的情况,高校应制订严格、系统的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编制方案和奖惩制度,可以要求各预算资金使用部门把眼界放宽,不要局限于部门工作职责,要与各资金使用部门积极沟通协作、合作交流,增强部门责任意识,团结合作。各经费负责人也要重视此项工作,进而保证预算项目支出绩效工作正常运行。在组织结构上,加强各项目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资金安排要最大程度地优化重组。同样,高校项目绩效支出需要在支出、管理、绩效等方面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保证项目资金科学合理安排。同时要注意绩效监控环节,以此来防范风险入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投入与效益的比例保持合理态势,不会出现倾斜、偏差,保证稳步前进。
第三,各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应本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制度,制度中要有行业相关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及其方法,项目资金支出的管理办法和项目设立相应的政策依据和目标,制度的条款等要清晰明确,制定的标准要与评价的对象具有相关性,这样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的决策、资金合理程度、产出和效益指标的正确性,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出指标、效益指标,能够对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分析和评判。属于同一类项目的绩效指标标准和绩效评价指标应具有一致性,方便评价结果的比较。包括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中的指标内容、指标值等,以及效益指标中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等都要进行详细说明[2]。在项目预算绩效运行过程中,要参照学校相关制度,运用科学依据,不要照搬照抄,要灵活运用。宣传和普及高校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设定项目绩效目标开始,项目监控、项目绩效、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都需要各经费使用部门积极参与,需要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成立高校相关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广泛宣传,使编制项目支出绩效预算制度化、科学化。
在各项目绩效支出过程中,不能粗心大意,要运用科学手段,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创新应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做好记录和标注,从而保证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可持续性。
三、结语
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提高对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视[3]。按规定建立绩效监控机制,但当前此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得还不够成熟完善,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大难度,需要各高校经费使用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各经费使用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切实履行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推动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项目支出绩效结果真实、准确、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