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葛兰西知识分子思想探析
2020-01-18姚云清
姚云清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我们对毛泽东与葛兰西知识分子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毛泽东与葛兰西分别是中国与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意大利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1月,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两党都是处于同一时期产生、发展。毛泽东与葛兰西两人都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有比较的现实可能。毛泽东与葛兰西都对知识分子进行过许多重要论述且在中、西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比较的现实需要。另外,从知识分子思想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都为毛泽东与葛兰西所重视,而知识分子作为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核心要素自然是受到两人的格外关注。
一、毛泽东与葛兰西知识分子思想相同之处
毛泽东与葛兰西作为马克思主义者都在为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权而奋斗,都曾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他们的知识分子思想自然有相同之处,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一)强调知识分子要理论联系实际
葛兰西知识分子思想是基于实践哲学,实践哲学要求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并非经院哲学只在抽象范围内进行枯燥的思辨,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的。因此,侃侃而谈不能造就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还要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知识分子不仅要做革命理论的宣传者,还要将自己的理论运用与实践中,参加政治运动,吸引并同化传统的知识分子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同时,知识分子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检验理论是否符合实际并予以纠正,从而与人民群众达到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同样被毛泽东继承。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那么如何改正这种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那就需要对实际情况做出调查。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不完全的,只有同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才是完全的知识。知识分子通过读书来获取前人的经验,但是解决问题不能只靠读书,要结合现实的经验与材料。[2]毛泽东与葛兰西都充分吸收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论点,并对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理论与现实中进行了充分的发展。
(二)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
葛兰西认为,国家由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组成,统治集团在政治社会中实行暴力统治,在市民社会中进行文化统治。知识分子是统治者的代理人,具有指导、组织、教育、管理等职能,如果没有知识分子,那就无所谓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存在。葛兰西认为,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需要先取得文化领导权才能获得政治上的领导权,有机知识分子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核心。无产阶级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同时需要同化传统的知识分子或者说在意识形态上征服传统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同意无产阶级的文化观念。因此,提高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意识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将革命力量分为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毛泽东1939年12月1日为中央起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反映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在其中作出了一个著名论断,革命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可能胜利的。因此,我们的军队、学校、政府部门应该吸收大量的知识分子,对于不能入党的或不愿意入党的,也应该同他们搞好关系,带领他们一道工作。[3]除此之外,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的领袖只能是最先进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在为无产阶级服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毛泽东与葛兰西都是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的。
(三)对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法一致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与群众存在着辩证关系。人民群众需要知识分子的引导,知识分子需要深入人民群众,从中汲取养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水平。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走进大众,成为一种“结合剂”,把广大民众吸引到自己身边。只有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有机统一,知识分子成为群众的知识分子,同时能够把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整合成统一的原则,人们才能在文化和思想上达成一致,知识分子也就与群众组成一个稳定的团体。然而,有些知识分子认为自己不需要与人民群众相联系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但最终结果是成为一种特权阶级或一种教士。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认为,要想获得革命胜利只靠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工农大众占全国人口90%,他们才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中国的知识青年应该把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并且同广大工农群众结合起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革命队伍,去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往的革命,比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就是因为没有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起来才最终导致失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民主革命时期有所不同。知识分子已经和工农一起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但由于无产阶级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所差别,且在长期的时间内,脑力劳动者仍然占少数,两者相互结合、学习,才能够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4]
二、毛泽东与葛兰西知识分子思想差别所在
毛泽东与葛兰西历史处境不同,所面临的国情不同,政治使命不同,两人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自然也有相异之处。
(一)划分知识分子的标准
葛兰西认为,如何划分知识分子应该从劳动者所处的社会关系整体中去寻找,而不是传统上以是否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为标准。就像工人的特征不在他们从事手工或使用工具的劳动,而在于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与条件中从事这种劳动。[5]企业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是由他在企业内部总体社会关系决定,而不是由他所具有的能力决定。世界上没有纯粹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存在,就算最低级的劳动也有着技术要求,也就是一定的脑力活动。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范畴实际上指的是知识分子所从事的职业所指向的社会功能,也就是他们的工作是趋向于体力工作还是脑力工作。所以,可以说知识分子,但不能说非知识分子,因为非知识分子并不存在。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即具有知识分子的组织、管理等职能。
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就是脑力劳动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成员。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毛泽东采用是否从事脑力劳动的标准划分知识分子,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虽然存在资本主义,有工人阶级,但数量非常少。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且基本上是目不识丁,这时候知识分子,也就是能写会算的人在社会上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掌握着社会先进文化的群体。意大利与中国的国情是不同的,因此,毛泽东对于知识分子的划分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对知识分子的分类
葛兰西从历史角度将知识分子分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的产生有两种情形。一是在原初的经济社会中产生了资本家集团,并组织进行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专业技术人员,比如企业家自身、工业技师、政治经济学专家、律师等,于是知识分子阶层也就形成了。这样的阶层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属于有机知识分子。二是早就存在的知识分子范畴,他们属于传统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的制度下产生,阻碍着历史前进。有机知识分子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葛兰西扩大了知识分子的范围,但在狭义上也将知识分子的含义缩小了。
毛泽东主要从现实的角度对知识分子划分。毛泽东将知识分子比如学生、中小学教员、小律师、小事物员等明确划归为小资产阶级。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分类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总的来看,大致可以将知识分子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代表着旧文化,这类知识分子是落后的,但又有着历史文化的积淀;第二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人数虽少,但是他们有近代文化”,在近代技术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第三类是工农知识分子,“比较有文化,他们有技术”,来自于无产阶级之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6]
(三)指导和领导知识分子的策略倾向
葛兰西认为,采用积极教育的方式是对知识分子进行政治领导的途径,教育活动对各类知识分子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当时社会机构以及为知识分子创新所开发的路径极其缺乏,教育活动具有的意义比今天更为重大。教育活动对知识分子进行领导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其一,为知识分子提供一种总的新的生活观念,即新颖独到又具有民族性的哲学,给予知识分子以思想上的尊严,从而摆脱高压统治下的旧思想体制。其二,创造一种教育大纲,使一部分知识分子感兴趣并且愿意提供能够在他们专业领域范围内进行教育的原则以及教育方法的环境。葛兰西主张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育,以培养人文与技术人才。
毛泽东认为,对待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以达到重新塑造知识分子身心的目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并辅以必要的劳动教育,来除掉他们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与广大的无产阶级一起为革命和建设奋斗,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知识分子不论出身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资产阶级观念的影响,因此,都需要进行改造。[7]知识分子必须解决傲视工农、与实践脱节这两个问题,才能成为合格的知识分子。同时,知识分子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
(四)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方式
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应该采用“分子入侵”的方式,通过从情感、宗教、道德、日常生活等方面来影响市民社会,说服其他阶级接受并同意自己的意识形态观念。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俄国的情况是不同的,不易直接进行暴力革命,所以,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要采用“阵地战”的方式,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一点点瓦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其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从而在文化上获得领导权的地位。同时葛兰西也设想过,无产阶级在政治社会获取政权后,有机知识分子仍然需要采用谈判、协商等温和的方式对市民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仅需要采用温和的方式还需要用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来获得文化领导权。比如在党的历史中进行过的三次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在党内建构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政治运动,通过对党内人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使党内在思想与行动上得到了统一,事实上也确立了作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化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国家层面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做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论断,并且用政治等强制性手段来推动对文化思想的改造。[8]
三、毛泽东与葛兰西知识分子思想启示
毛泽东与葛兰西对知识分子做出的论断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如何塑造自己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知识分子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知识分子应该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知识分子只有融入人民的实际生活,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才能切实可行,做出来的学问才具有价值意义。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这一原则虽然被一直强调,但是改革开放40年来,知识分子越来越学院派,脱离人民群众的老问题广泛存在。只在书斋里做学问,凭空造车,结果出来的东西缺乏“地气”,对现实问题毫无指导意义。知识分子应该自觉地进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充分感受人民群众的冷暖悲欢,将学问做的有温度,有价值。知识分子要时刻将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是否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作为自己工作和学习的一杆秤,将与人民群众相联内化为自己工作与学习的行为准则。
(二)知识分子要注重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对当代知识分子十分重要。葛兰西与毛泽东都认为教育对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人们学习的途径增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通过网络,初中毕业生可以学习清华北大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可以学习空间机器人制造的知识。所以,知识分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教育,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被时代淘汰。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通过自我教育,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三)知识分子要善于行,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知识分子不能只是夸夸其谈,应该做到知行合一。葛兰西认为,要想成为有机知识分子,不能取决于侃侃而谈,这只是情感上的动力罢了。毛主席说过,“我们是现实主义者,说许多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行动远远要比空谈更重要。同时,知识分子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一定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把理论、人物等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历史地、具体地分析,不能用当今的视角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分析,对其妄加评判。
四、结语
葛兰西将知识分子看作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关键,而文化领导权对当代社会如何在意识形态上占据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葛兰西的理论主要是在狱中所做,缺乏实践的检验,因此,对其也要保持头脑清醒。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深入探索的,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理论,为我们党制定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只有根据各国不同的实际来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毛泽东与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如何培养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