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实施例谈

2020-01-18余向红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学期规划

余向红

(红安县教研室,湖北 红安 438400)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小学素质教育在经历了“德智体”“德智体美”之后,“劳”开始跻身素质教育五大巨头之列;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中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国家课程的地位。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高考全国1卷的作文题,把“劳动”推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劳动”变成全民热议的话题。热点话题,难得地这么朴实、这么接地气。

劳动会被热议,固然是因为高考,也因为民众在关注中发现:劳动,已经被疏忽了很久,尤其在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在课程层面直接强化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方式及关键要素,涵盖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领域。这四大领域,均指向一个关键词: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包括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其中设计与制作这一领域,更是直接提出“劳动技术”是课程内容之一。

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国家课程,要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又如何让最欠缺的劳动教育得到落实?

由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实施,是达成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下面笔者以红安县几所小学为例,来谈谈小学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并有效实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例谈一:《读出一本书》

阅读既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伴随我们每个人终身的重要习惯,对国民素养、个人修养影响深远。基于阅读这一学习方式,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是否可行?又如何体现其综合性?红安县从2018年开始,在部分学校和老师中开始试行这项活动。向来只有“共读一本书”“读懂一本书”的说法,何为《读出一本书》?

这是一项通过开展阅读输出端的综合实践活动,倒逼学生深度阅读的主题活动。

以红安县八里湾镇小为例。这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很重视学生阅读,但如何让学生阅读时注意力更集中、阅读效果更好呢?学校以《读出一本书》为项目主题,对全校各班一学期的阅读,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从课程层面进行了整体规划。

项目名称:《读出一本书》

项目创意:这是一个以阅读为基础、以综合实践为途径、以制作一本手工书为呈现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以班为单位,全校同时开展。本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班级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意设计方面,均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可长期、系统开展,形成学校的课程文化。

活动周期:一个学期为一次活动周期。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推动学生深度阅读;合作阅读;

2.通过制作手工书,把阅读理解进行物化呈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开展这一活动,积累课程资源,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良好阅读氛围。

课时设置:活动时间分为课内、课外两部分。课内部分可使用阅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课外部分学生自行安排,也可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布置学生完成。

活动适用:2-6年级

活动实施:

1.学期初,每班由指导老师(有兴趣的老师皆可主动申请担任指导老师)选定(或与学生共同商定)一个阅读主题。可以是某一作家作品阅读(如鲁迅、郑渊洁、安徒生等);可以是某一题材作品阅读如童话、神话、诗歌、历史故事、科幻等;可以是某种类型主题阅读如古代英雄、中外神话、大侦探、科学巨匠等;还可以全班同读一本书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总体原则就是:保证有足够的阅读空间和阅读选择,适合学生阅读。

2.活动开始前,指导老师给学生讲明阅读主题,提出阅读要求。如要求阅读后能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书、欣赏的人物、喜爱的情节等,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写读后感、摘抄、仿写、续编、绘画……学生要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读书,读有所得。同时,老师在开始时要做好前期准备,针对性指导学生读书,如推荐相关书目、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书籍、利用什么时间读书、如何在书上做批注、摘抄、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阅读、好朋友比赛阅读、与家长一起读等。

3.学期中,老师可组织两到三次中期读书交流活动,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讲故事、朗诵、人物介绍、表演等方式来进行分享。对于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引领,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中出现好的阅读经验、优秀阅读行为习惯,要在全班推广与共享。也可以在班级之间组织中期活动,通过分享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4.读出一本书。活动开始前,便向学生提出“读出一本书”的要求。可以全班做一本书、个人做一本书,或小组合作完成一本书。要求用同一规格的纸张,完成至少一张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手写(绘、贴、抄)作品,搜集整理后装订成一本手工书。

5.制作手工书。了解一本书的基本构成元素:包括自定书名、封面封底设计、目录页、本次阅读主题等内容。为了激发同学的荣誉感,可以留专门页面,让所有参与的同学在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不得以打印、彩印等非人力形式制作手工书,以免形成攀比、作假之风。

6.学校举办一次“读出一本书”手工书展览与评比,并将学生作品统一回收存放在学校或班级图书室,作为学校的阅读资源。

活动评价:

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激发思考、读有所得、养成习惯。本项目也可以基于这个目标进行评价,设置以下评价指标:

量化评价(60%):评价学生参与率、平均阅读量、最终作品完成量。

质性评价(40%):阅读过程中交流情况、学生作品质量(手工书的形式、外观、内容、书写等)。

根据这两项数据,评比个人、班级阅读奖,设置最美手工书、最有趣手工书、最有创意手工书等奖项,对相关指导老师和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全校学生读书热情。这个活动可以每年开展,变成固定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课程文化资源,最终在学校形成爱读书、会读书、动手制作一本书的良好风气。

从上面这个项目设计可以看出来,这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号召学生读书,而是用输出端(出一本书),激发学生去读至少一本书。那么,输出的这一本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自己手工制作出来的。为了制作这本书,他们要做什么:阅读、寻找合适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喜欢的内容呈现出来、了解一本书的基本构成、创意设计与物化、分工合作……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综合实践。

第一个学期实施这个项目时,红安八里镇第一小学组织语文老师学习讨论,每个班选择了本班阅读主题开展活动,一个学期结束,学校收获了二十多本学生制作的手工书。虽然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制作的手工书略嫌简单粗糙,但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是又惊又喜。尝到了甜头的老师们,第二个学期继续开展这项活动,并豪迈地宣称:这个学期,孩子们读出来的书一定会更多更好!

这些手工书的展示,也吸引了其他学校迅速跟进,第二个学期,全县参与《读出一本书》项目的学校有近二十所,很多学校期末的“读出一本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还得到家长的高度关注。老师们说得最多是:我没想到XXX还有这样的才能!我没想到我们班学生能做这么好!我没想到我班学生读书这么有想法!两个学期下来,学生读的书不说,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手工书,数量就已经非常可观了。

新的学期刚开始,已经有多所学校提出,这学期,将继续开展《读出一本书》主题活动。

《读出一本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最大的优点是:门槛比较低,便于操作;各年级学生都可以找到切入点,能设置不同的活动目标层次;活动开展受外部条件制约较少;与其他学科学习有密切关联,可以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所有学生皆可参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方式,把阅读行为进行物化延续;活动成果可以转化为学校的课程资源……实践证明,这是适合城乡各类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个项目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也有其不足之处:实践中,学生创意空间小,容易相互模仿;手工书内容和形式容易出现重复;因为门槛低,会导致老师疏于指导,物化成果容易在浅层重复等。如何让《读出一本书》活动更丰富,是指导老师要深入探究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例谈二:《同主题分年级课程规划》

办有特色的学校,是很多校长们的办学追求。但特色二字,谈何容易!用钱堆起来的特色,会因钱而逝;过度依赖某个或某些人的特色,也会因人而异。只有将特色课程化,才能最大程度保持学校的办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同主题分年级课程规划,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何谓同主题分年级课程规划?这是笔者与多所实验学校摸索探究多年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课题。即全校以某一个主题为纲,在这一主题所涵盖的范围,全校分年级进行不同目标层次的活动规划,学生在小学期间,可以在同一主题平台上,由浅及深从易到难地参与系列具有延续性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校也会因此在这一主题上积累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特色文化。

下面以红安县将军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主题分年级课程规划与实施为例,来谈谈一所学校,如何从零基础开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并有效实施。

主题名称:《创意设计与制作》

规划理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实践创新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其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和课程目标落实的薄弱环节。综合实践活动创意设计与制作领域,正是对这一薄弱环节的弥补与强化。学校以“创意设计与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大主题,对一至六年级一学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进行规划,并长期实施。假以时日,既可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又能落实五育并举,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纳入到一个有序、有特色的轨道。

活动目标:

1.通过分年级设置创意设计与制作主题,创建有特色、可持续开展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通过创意设计与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创意思考、动手制作、工具使用等综合素养;

3.通过长期开展活动,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氛围,建立以课程为平台的新型家校关系。

活动周期:一个学期为一次活动周期,长期开展。

课时设置:活动时间分为课内、课外两部分。课内部分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课外部分学生自行安排。

活动适用:1-6年级

活动实施:

1.学期初,学校教务处以年级为单位,对全校《创意设计与制作》主题进行整体规划与设置;各年级以班为单位,由指导老师自行选择该主题下适合本班的小主题,开展活动;如三年级的设计制作主题是《车》,各班可在此主题下选择自行车还是小汽车;五年级的设计制作主题是《乐器》,各班可在此基础上选择吉他还是二胡。

2.各班自主开展实践活动。老师可和学生一起选择并确定本班的小主题。全班集思广益,从材料、工具、方法等方面,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第一轮尝试。

3.活动中,组织全班进行中期交流,就设计制作中遇到的问题、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相互借鉴,反复改进。学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但不可以代劳;同时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在班级群分享作品及制作过程。

4.活动后期,以班为单位开展创意设计与制作作品展。除了展出作品,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过程、工具使用、材料选择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小故事等。

5.学校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创意设计与制作比赛及作品展。各班制作美篇或形成活动案例分享,收集活动成果,形成学校课程资源。

6.举办全校性创意设计与制作作品展,面向家长与社会开放展出,展示学校的课程文化。

活动评价:

创意设计与制作类主题活动,重视过程、重在参与、发挥想像、注重动手,其最终的结果呈现是物化的作品,评价作品即评价活动。因此,在设定评价指标时,必须要体现对实践过程的重视与积极导向。基于这一目标要求,设置以下评价指标:

1.整体评价:评价班级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以完成作品数量、参与率数据为评价依据。

2.个体评价:设置多个考评维度,以奖代评,如:创意设计、作品美观、精致作品、实用设计、创意材料等,激励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并动手设计制作出更好的作品;也可以专门为家长设置奖项,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与成长中来。

以上是红安县将军城小学2019年春季的同主题分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主体部分。学期中,全校各年级师生、家长积极投身其中,除了收获几千件作品,学校也从这次尝试中,摸索出课程规划与实施的管理经验;老师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经验和活动案例。

将军城小学之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做得并不好,只在点上进行,绝大部分老师没有课程经验,几乎可以说是在零基础上进行全校性课程推进。同主题分年级课程规划与实施,既不限制老师们创造性开展活动,又给出了相应的活动主题范围,让管理、实施、展示、评价等实践环节,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与互动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几乎人人都可以从这样的主题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实践立足点,并从最终成果中获得成就感。

让笔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三年级某班李老师,指导她们班学生设计制作自行车的过程,这位老师之前从来没有指导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校前期培训学习后,她和学生一起,从三年级设计与制作主题“车”中,选择了自行车。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前期指导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制作。第一次全班交流时,她发现,几乎所有同学设计制作的自行车都站不起来。这次中期交流,她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解决让自行车站起来的问题:是材料问题?还是结构问题?又或者是制作方法问题?经过师生讨论与课后反复尝试,第二次交流展示时,绝大部分同学的自行车,不管大小、材质,都能站起来了。但新的挑战又出来了,有同学提出想给自行车安一个铃铛,有同学想安一个篮子……用什么材料?怎么制作?怎么安装固定?全班同学再次积极探究,各出奇招,家长们也纷纷加入进来出谋划策,甚至亲自上阵……最后学校作品展中,李老师班壮观的自行车阵,吸引众多目光。

最后呈现的成果只是作品,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投入极大的热情。他们对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投入全部的才智、精力与情感,听孩子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及设计制作过程,洋溢着爱与欢乐。学生动手动脑,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是更珍贵的成果。

对这门课程还不熟悉的老师们,积极组织互动,用多种手段记录和展示活动过程与作品,几乎所有班都主动制作了自己的活动美篇;许多家长也主动参与其中,学校获得大量家长主动分享的、跟孩子一起设计制作的视频,有的家长甚至特意为此添置专业的制作工具,看起来比孩子还投入。这些,何尝不是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将军城小学的同主题分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只实施一个学期,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充分体现了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虽然在教学与指导环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用课程魅力反过来吸引老师和学生开展这门课程,是不是更有意义?对课程建设更事半功倍?

适合小学进行规划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还有很多:地方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等。不管确定哪一个主题来进行同主题分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只要坚持三年,就足以初步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

孩子们在同一个主题下,有不同角度与目标层次的多次实践机会,这样的实践,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在此主题下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积累、目标落实,最后就会形成学校的文化内涵以及氛围。

以将军城小学为例。如果学校长期坚持“创意设计与制作”这一主题下的课程规划与实施,则该校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意设计、劳动技能、审美意识等方面,必将得到整体的培养与提升,进而成为该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个性特长。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特色,自然水到渠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困境,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完全不同,让管理者和指导老师,在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上难以适应导致的;另一方面也与学校课程规划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只要学校课程规划科学合理、设计到位、操作性强,反过来是可以推动老师和学生主动实施这门课程的。

不管是《读出一本书》活动,还是《同主题分年级》课程规划,对于正处于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困境中的小学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学期规划
甜甜圈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月满中秋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大树
宇宙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