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2020-01-18李继中
李继中
(河北经贸大学 学校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050061)
高校校园文化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其核心是校园政治文化,它在保障高校社会主义属性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以及推动高校稳定有序发展的内在软实力发挥着关键作用[1]。加强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政治素养、营造良好校园政治生态和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政治局势以及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任务新挑战,高校还普遍存在对新时期校园政治文化内涵与功能认识不全面、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认识不透彻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当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功能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政治的理解、情感、价值观等构成了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而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反映的是高校师生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知、准则和理想信念等层面的集合,对其基本内涵和功能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师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有利于高校建设发展良性循环。
(一)当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校园政治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涉及教育、文化和组织三个方面。从教育范畴视角来看,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反映主体是高校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体现在他们参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等育人活动和高校建设发展中,其中高校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以文化价值角度考量,高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持有价值观念的集合构成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具体表现为他们日常行为的处事原则、人生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这些思想观念、信念准则和情感等是构成校园政治文化重要的一环。站在政治组织角度理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可以看作高校党组织及其他组织内公认的政治观念准则,除价值观外,还包括各类组织文化符号及表达形式,如日常生活中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各个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理想目标、工作理念、工作场所使用的语言或表达方式等,当然,其核心依然是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政治价值观念。
因此,依据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和原则,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可以定义为:在高校依据高等教育规律开展育人活动和校园建设中形成的涵盖各级组织群体及个人,包含思想准则、理想观念和情感以及各类文化表达标识符号等外显形式的集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形势下,它体现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政治意识形态观、以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的理想信念观、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的校园政治生活建设观以及坚持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育人观和发展观。
(二)当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政治文化是多层面及多类别的集合,涉及高校发展建设和育人活动的诸多环节,是重要的精神观念形态,不仅是高校的灵魂基石,还事关高校声誉和建设发展,影响高校各级组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处事原则、人生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强化政治信仰,激发建设学校的热情。
1.具有凝聚引领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并有机融入到高校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制度、习俗、仪式、章程、规划和理念等,把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紧紧地凝聚在学校党委确定的发展蓝图中,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整合学校资源,将各方思想理论与行动实践拧成一股绳,集中主要力量推动学校各项发展持续优化。
2.具有教化塑造功能
高校校园政治文化为高校打下社会主义文化基础,这能够加深高校各级组织、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错误不当言论,端正其政治态度并树立正确政治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及创造性,激发他们对高校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校校园政治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活动的交互作用,把校园政治文化所蕴含的政治信念、政治情感等要素内化为学生和教师的政治人格、理想信念和价值认知,不断深化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全体师生教而化之,使政治理想、价值、伦理及生活准则受到正确引导,进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积极投身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洪流,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3]。
3.具有传承辐射功能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并逐步推进新型政治文化,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受其引领并传承其精髓[4]。同时,高校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基地,通过对社会各种政治思想的辨别、批判与继承,在交织碰撞过程中推陈出新,新思想文化又通过学术理论和人才培养等形式反哺社会政治文化,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进程。比如:高校人才培养是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它影响大学生政治人格的成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其所拥有正确的政治文化又对周围人及社会产生影响,实现校园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文化的辐射。
二、 当前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总体上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但同样也存在着凝聚引领显不足、内涵认知不深刻和教化塑造被削弱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的凝聚引领显不足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生活和经济指标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也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高校建设发展和教书育人日常活动中对政治影响力的关注渐渐远离,大众文化不断深入校园,消费和娱乐文化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的凝聚引领作用出现了淡化趋势。部分师生对政治生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关注度降低导致校园政治文化氛围的缺失,这种缺失削弱了校园文化本应具有的高势位引领作用,降低其对社会文化不利影响的剔除,导致校园政治文化发展受阻、凝聚力弱化。
(二)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的内涵认知不深刻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又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写入了党章。自此,党内关于政治文化的建设提升到了新高度,但高校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仅认为是国家层面的事情,高校各级组织和学生、教职工对校园政治文化的认知还处于表层,对其内涵本质的认识很肤浅,主要表现为:
许多大学生和教职工对看得见的表层政治现象和问题知道的较多,对较高层次的理论和制度知之甚少,对校园政治文化的内涵、作用以及意义仅停留在知识认识层面;一些大学生以及教职工对政治活动认知过浅,不能深层次理解并执行,过分追求趣味性、娱乐性;有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热情不高,存在“磨洋工”行为;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在看待党的纪律上,认为高校是基层单位,影响不大不必太认真,还存在有纪不依、执纪不严和违纪不究等问题,甚至少数党员把党纪党规看成了纸老虎、稻草人。
(三)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的教化塑造被削弱
高校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高校育人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5]。但是,当前高校受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各种文化在校园交汇、碰撞,封建政治文化和偏激西方思潮无孔不入,诸多错误认知仍未被端正,个别师生的政治态度不明确,校园政治文化呈现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其教化塑造功能被削弱。这种多元化阻碍了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不利于校园政治文化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6],如部分大学生和教职工依然存在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价值观念,依然存在信仰宗教和传播宗教现象,依然在多媒体平台传播、发表与党中央不一致言论等,其中湖北大学梁艳萍就是典型案例。
三、 当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建设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集中在建设主体、建设载体、资源开发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
(一)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主体认识不足
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主体对政治文化建设意义缺乏认识,对其内在含义理解有偏差,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存在不足,以致官僚作风、特权圈子文化以及庸俗文化等问题依然存在,降低了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与形象。例如,一些学生、教师只关注自身发展,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政治人”的身份,过多关注明星绯闻、体育新闻和消费时尚,对于政治文化建设热情不够,师生参与热情的缺失又使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主体对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不能正确履行建设职责。
(二)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载体作用不足
新时代下,各类文化载体层出不穷,表现方式千变万化。作为高校校园政治文化育人的主要载体,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党建团建等渠道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制约了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导致诸多问题出现。
第一,人才培养片面化,过分重视专业知识培养而忽略德才教育,在育人上还未做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力弱,任课教师对政治文化认识不够敏锐且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无法正确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政治实践活动组织不力,过分强调形式和过程而忽略了内容以及效果。第四,高校各级党组织缺乏对政治文化建设关键性的认知,没有形成有力的领导核心及战斗堡垒作用[7]。第五,一些网络信息存在消极影响,目前互联网环境还没能得到彻底净化,一些垃圾邮件、贴吧论坛等时常散布攻击党和政府的信息,这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高校校园政治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当前,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一些高校对过往优秀文化疏于整理和提炼,这种“工作疏忽”影响到主流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到广大师生政治文化辨别力的提升,反而强化了校园政治文化的多元化。优秀的校园政治文化传统是学校宝贵的财富,良好的文化环境对组织群体及个人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高校对自有优秀政治文化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对校外优秀政治文化资源借鉴不充分,不能快捷有效地吸取其他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就会使得自身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缺乏新鲜血液,不能够与时俱进,反而不进则退。
(四)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设计,各级组织单兵作战且缺乏联动,导致学校对整体建设宏观调控力不强,缺乏统筹管理抓手。
第一,从对教职工工作评价和激励制度方面来看,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评价标准往往是“拥护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热爱教育事业并遵守师德规范”,而未用具体可量化的指标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实际加以客观评判,最终导致考核结果的同质化,使考核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种对高校主体思想政治建设要求泛化的现象也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建设效果。
第二,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主体行为与效果评价等缺乏系统性的制度约束和保障。高校管理工作涵盖面广,涉及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和后勤等诸多方面环节,虽然对于校园政治文化建设规范的相关制度条款有明文规定,但是对建设的具体要求、评价方法和激励措施等专门制度规定少之又少,加之该类制度条款的执行和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导致其对规范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约束力远远不足。
针对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存在上述问题,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建立健全与当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为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抓手,保障当代高校校园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