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调查与培育
——以桂西北某校为例

2020-01-18李新富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感全科队伍

韦 柳 ,李新富

(河池学院 1.文学与传媒学院; 2.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青年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对广大青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20年要全面实现脱贫,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都需要青年积极参与和责任担当。《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建功行动的意见》强调要凝聚广大青年力量,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1]。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下文简称小教全科生)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员,尤其是作为未来乡村教育主力军,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也是当前地方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调研组对桂西北某校在校和已毕业的小教全科生进行访谈,受调查对象谈到开展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性时,提得较多的是,认为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较为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被提出,强调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之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勾勒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在强调科学推进“五个振兴”的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便是其中一个最关键的要素[2]。优秀人才培养需要优质的师资队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3]小教全科生属免费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培养目标是为了毕业后能扎根农村义务教育,投身乡村振兴。可见,乡村振兴早已赋予了小教全科生特殊的社会责任。因此,加强小教全科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新时代小教全科生应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毕业后承担起乡村教书育人社会责任,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努力实践,奋发有为。

(二)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卷轴中,社会责任担当根源于中华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是中华儿女一直要且必须要传承的重要文化精神。对社会责任担当的培育,实际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责任担当,“夫义妻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责任担当,“舍我其谁”的个人责任担当[4], “乐之君子、民之父母”的为官责任担当等,这些均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具体呈现。

在新时代,“要善于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实现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强音。小教全科生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社会责任担当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于心,凝聚责任担当强大动力,外化于实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

调研组对桂西北某校在校小教全科生随机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29份(问卷共设27题),召开3次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开展实地走访,听取校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的意见,所得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数据显示,小教全科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状况良好,具体表现如下。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调研组对桂西北某校在校小教全科生进行实地走访和座谈时,在对“您认为社会责任感主要指什么?”问题的回答上,有的认为“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社会中对人或事所持的一种积极责任情感”,也有的认为“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履行家庭、社会、国家应尽的责任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等。

调研组经梳理走访和座谈对象所答,听取校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的意见后,再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最终较认同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履行应有的义务、职责和使命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观念”。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1.生活环境磨炼,能分担父母辛劳

绝大多数小教全科生家庭经济相对较为贫困,生活的环境多数在乡下,且非独生子女,在统计问卷题目“您的家庭所在地是?”的数据显示,有77.85%的小教全科生是生活在“村屯”,有17.54%的是在“乡镇”;在进行“您是独生子女吗?”的调查时,有83.08%的小教全科生不是独生子女;在统计“家庭氛围对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促进作用”时,有超过95%的小教全科生认同有促进作用,其中“非常大”“比较大”和“一般”分别为40.31%、42.46%和12.62%。

综合访谈了解到在“村屯”和“乡镇” 这样生活环境成长的小教全科生相对于居住于城市的而言,更早学会独立,他们从小就将读书改变命运牢记于心,一路成长让他们更明确了自身肩负改变家庭命运、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建设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做对社会有用之人。小教全科生十分珍惜幸福生活之不易,能体谅父母之辛劳,主动去分担家中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为其他兄弟姐妹乃至邻居的孩子树立榜样,在“在家时,您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吗?”中,就有高达86.38%小教全科生选择是“在家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几乎不做”的小教全科生所占百分比为0。可见,生活环境磨炼对培育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有密切的关联,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个人意识强化,愿参加志愿服务

在访谈中了解到小教全科生除了受生活环境影响外,日常还会有意识地加强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在回答“您觉得您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吗?”中,选择“不强”的小教全科生百分比为0,由此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小教全科生均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是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度有“非常强”(6.08%)、“比较强”(48.02%)、“一般”(38.91%)和“不太强”(6.99%)的差别。正是小教全科生强化了自身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们在学习、工作、实践中才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在“您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吗?”中获知,小教全科生持着“非常愿意”和“—般”的态度分别是68.92%和31.08%,而“不愿意”的是0%。小教全科生通过经常性志愿服务,也反向进一步筑牢了他们为国家、党、社会、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

3.学校重视培育,增强服务意识

从“您认为要当好一名乡村教师,最重要的是?”问题调查来看,小教全科生认为“有责任心”(58.36%)比“专业知识扎实”(27.66%)和“多才多艺”(10.64%)均重要。从调查和走访发现,学校有明确的小教全科生人才培养目标,在落实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重视培育小教全科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调查“在您看来,本校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时,小教全科生所选“非常重视”(40.31%)和“比较重视”(42.46%)比重最高。经学校多方培育,绝大多数小教全科生表示乐意投身家乡振兴事业,对“自己将来从事乡村教师这份职业的看法”较为一致,选择“从事”乡村教师的高达80.55%。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结构,为未来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质量,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前僧人、前记者的梁璐,已回归创业,不再主动向人提起他的前两份经历。他的准岳母也不太喜欢他旧事重提,他身边的工作伙伴也没有太大兴趣。

三、地方高校在培育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不足

(一)“新兴媒体”宣传辐射面还需继续拓展

新时代的新兴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辐射面广、信息储存量大、信息互动性强等优势,科学合理运用好新兴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访谈和实地走访中不少小教全科生表示,因自小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等多方面原因,他们能接触新兴媒体机会不多,更别谈能充分运用新兴媒体来辅助推动学习。在调查中,也有部分小教全科生反映“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在培育自身社会责任感层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大,认为两者“比较小”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1.25%和6.69%,“非常小”的所占百分比则分别为5.17%和2.43%。可见,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培育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还需引起足够重视。

(二) 融入“课堂教学”力度还需深延

在“课堂教学对在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所发挥的作用”中,小教全科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占比分别为30.03%和46.13%,回答“一般”“比较小”和“非常小”的占比分别为20.12%、3.41%和0.31%,后三者所占比例之和接近24%。而针对“专业课程”回答“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占比分别是35.06%和38.72%,回答“一般”“比较小”和“非常小”的占比分别为23.17%、2.44%和0.61%,此后三者所占比例之和超过26%。从以上两组数据可知,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均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但是融入力度还不够,有需进一步深化。

(三)推动“政工队伍”建设还需持续加强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思想、真理的工作,而作为教师队伍的特殊团队——政工队伍,也肩负着与教师同样的使命,这支队伍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调查中了解到,评价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等政工队伍在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分别占21.74%和49.09%,而评价为“一般”“比较小”甚至是“非常小”的占比分别是24.84%、3.42%和0.93%。由此可见,政工队伍建设离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持续努力加强。

(四)“书本熏陶”发挥实效还有提升空间

通过“书本熏陶在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实际所发挥的作用”调查获知,有28.86%小教全科生认为“书本熏陶”对“在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发挥作用是“一般”,还有2.74%和1.82%的小教全科生认为“书本熏陶”对“在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发挥作用是“比较小”,甚至是“非常小”。由此可见,“书本熏陶”对“在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促进作用未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因此,学校要多下功夫,不断深入挖掘“书本熏陶”的积极作用,有效增强其对“在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效性。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地方高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一)助推社会责任内涵抢占新兴媒体阵地

新兴媒体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当前,新兴媒体已融入小教全科生日常,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对小教全科生强化思想引领、培养行为养成等均产生较为深远影响,这为地方高校进行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了新的阵地。调查显示,有11.85%和19.15%的小教全科生认同“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对“在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所发挥作用“非常大”,认为所发挥作用“比较大”的占比分别是36.17%和38.60%。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用好“新兴媒体”对在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主动抢占新兴媒体高地,不断拓展社会责任精神内涵在新兴媒体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

首先,在思想层面,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兴媒体的特点、技术与运作规律,积极发挥新兴媒体的社会功能,认真做好小教全科生思想源头的教育引导工作。可挖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有关社会责任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通过这些生动、感人、亲民的具体实例,让小教全科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具备社会责任等正能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组织、引领、凝聚、发展等作用,从意识层面自觉抵制低级腐朽信息的渗透,正本清源,扬清去浊,形成自我免疫功能,守好个人“新兴媒体大门”,为社会责任感培育把好第一关,最大限度地引导小教全科生从思想深处愿意在推动乡村振兴中选择从事乡村教师职业。

其次,在内容层面,要有针对性地丰富网络、微博、微信、数字电影、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内容,将精炼完善后的蕴含社会责任精神内涵融入其中,并在做实、做细、做优上下功夫,使所宣传的社会责任内容“有正气”“聚人气”“接地气”,内容质量“一目了然”“一击即中”,内容覆盖面“云游四方”“无处不在”,让小教全科生在接收、快速理解中强化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实现社会责任感传播与小教全科生有温度、有感情的良性互动,最终促成“零距离对接”,让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稳步前行。

(二)将社会责任种子融入教学改革实践

推动教学改革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充分结合并有效运用好桂西北现有特色资源。桂西北的山歌在全国素有特色,是传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地方高校在实施教学改革时,可充分利用好桂西北山歌的特点和传唱形式等,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意识地给小教全科生有效播撒精神文化种子。

第一是课堂教学。针对专业课程,如音乐课教师在给小教全科生授课时,可将责任担当内容融入其中,在事先通过写生、采风等有侧重地收集并整理在乡村振兴中体现责任担当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山歌的基调自创一些音乐曲目,再以说、唱、演等形式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让小教全科生视觉、听觉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积极促进小教全科生对社会责任丰富内涵的理解。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教师可以将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政策、人、事等作为具体实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成融声、光、电、图等为一体的课件或影视资料,通过互动式、参与式、引导式、研究式、激情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侧重地把蕴含的社会责任精神传唱到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去,有效充实、完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使得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有实现的情感依托,让他们更深层次认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的社会责任。

第二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另一有效补充。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特殊平台,地方高校可利用这个特殊平台,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融入小教全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如地方高校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指导小教全科生结合具体下乡或志愿活动实际,通过山歌形式送政策下乡、理论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和教育下乡等,引导小教全科生走入乡村,走近农民,在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增强小教全科生知荣辱、凝正气、有责任、作奉献的意识,让社会责任感真正入心、入脑、入行。

(三)用社会责任意识深化政工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农村教育是关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多个场合强调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在当前乡村振兴视域下,建设且深化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政工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和国家对这支队伍在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希望,也是加强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程的主体保证。

第一,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政工队伍中一支重要队伍,对于这支队伍的建设,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从制度政策层面给予了保障,道明了辅导员队伍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建设、建设成什么样、怎么去建设”的问题,建设方向十分明确,建设目标非常清晰。地方高校应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教育部第43号令等有关制度方针政策文件,全面抓实、抓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也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完成好各项工作,如此方有可能实现队伍的后继有人、源源不断,辅导员队伍才更优秀。

第二,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作为高校政工队伍的另一支不可或缺队伍,其在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与辅导员同样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对于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高校可结合实际,根据国家、地方等出台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度文件,做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按计划完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养;二是班主任还需做到“四要”,即要有做好小教全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心、要有热爱班主任工作的高度热情、要有解决小教全科生工作难题必备的理论知识、要有顺利开展小教全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业务能力。

第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中强调最多的是思政课建设,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鲜明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对思政课教师在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6],这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今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选经典书籍紧抓阅读实践环节

阅读是最好的启蒙教育,也是最好的老师。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于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问题,选择阅读蕴含责任内容的书籍无疑是一个较为有效的举措。地方高校可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资源,综合“学习强国”和“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在抓好日常阅读学习的基础上,以每年“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加入新时代元素、受广大小教全科生喜闻乐见且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读书月”系列活动,不断开拓他们视野,增长知识,锤炼品德。如在抓日常阅读层面,针对小教全科生专业特点,推荐且引导他们有侧重地去阅读有关乡村振兴的书籍,去关注在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学习那些为乡村振兴负责任、敢担当、勇先行的精神。在“读书月”活动中,还可以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与责任有关的主题摄影、主题读书征文、优秀读书笔记评比、知识问答、微书评、原创微言、电影鉴赏等比赛,或与责任有关的主题读书沙龙、影视展播、电子资源培训等系列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高校还可每月或每学期定期向小教全科生推荐一定数量古今中外有关责任担当的经典书目,引导他们及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发表个人学习收获和感悟,并且在阅读时间上有明确安排,在阅读任务上要有数量要求,在抓阅读落实上要有专人负责,在阅读考核上要有制度保障等。

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社会责任”进行深入诠释,培育小教全科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成为新时代有强烈社会责任担当的有为青年,引导他们愿意加入乡村教师队伍,能够尽责于乡村振兴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地方高校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进行实践探索,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家庭、高校、学生的集体联动,如此方能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强化小教全科生社会责任感,才能为农村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师资队伍,实现乡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力尽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责任感全科队伍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还剩多少人?
责任感油然而生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