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亚留学生词语使用偏误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2020-01-18王红侠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偏误中亚句法

王红侠

(常州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接触到大量原始、真实的留学生词语使用偏误语料。由于这些语料是留学生自主、自发使用的,大多没有受到干预和暗示,因此,积累这些偏误语料,归纳偏误的成因,可以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进而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汉语教学实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搜集了包括课堂练习、线上授课以及学生书面作业完成过程中所积累的语料。2001-2012年笔者主要教授来自韩、日的留学生;2012-2014年作为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在印度尼西亚Brawijaya University(布拉维贾亚大学)工作两年;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从2015年开始主要教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留学生——其年龄集中在17-19岁之间,来华之前多为汉语零基础的学生。中亚留学生的词语使用偏误与韩、日、印尼等国家的留学生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着重呈现中亚留学生在词语使用方面的偏误类型并分析成因,探寻减少其词语使用偏误的教学对策和方法。

一、中亚留学生词语使用的偏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一)词语句法功能不清引起的偏误

(1)同学们,作业做好了吗?

*留学生:几乎(1)本文中,对存在词语使用偏误的句子,皆用*号标记。。

《现代汉语八百词》里指出,副词“几乎”表示“非常接近、差不多”意思时,一般有“几乎+动、几乎+形、几乎+名”三种用法[1]285,如“几乎听不见”“头发几乎全白了”“几乎每一家都盖了新房”。也就是说,副词“几乎”表示“差不多”意思时一般不能单独成句或独立使用。留学生因不清楚副词“几乎”的句法功能而引起使用偏误。

(2)什么是“炒鱿鱼”?

*留学生:永远离开工作,如果你在工作做得不好,你很容易炒鱿鱼。

(3)什么是“炒鱿鱼”?

*留学生:公司员工不好好做他的工作,炒鱿鱼他。

例(2)中“炒鱿鱼”在句式上应该用于被动句,例(3)中“炒鱿鱼”作为离合词,在句法上如果带宾语,其宾语应置于“炒”和“鱿鱼”之间,即“炒他鱿鱼”。此两例皆为中亚留学生不了解该词语的句法要求和句法功能而产生的偏误,也是中亚留学生在汉语离合词使用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偏误。

(二)词语搭配关系不明引起的偏误

(4)马克觉得自己的汉语退步了,对吗?

*留学生:不对,他进步了很好。

“进步”一词应与“很快”“很大”“不小”“明显”等词语搭配使用,中亚留学生因不清楚这种搭配关系而引起偏误。

(5)房租贵不贵?

*留学生:房租贵。

汉语里常说“房租很贵、房租非常贵、房租有点贵”,而较少说“房租贵”。这里面既有汉语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作谓语带来的韵律的原因,也有程度副词“很、非常”等词语的羡余现象问题。中亚留学生因不清楚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韵律和搭配关系引起了偏误。

(三)词语理性意义不清引起的偏误

(6)我可以参观你的宿舍吗?

*留学生:当然可以,我很爱客人。

“爱客人”不能代替“好客”之意,中亚留学生不能准确区分“爱客人”与“好客”之间概念意义的差别引起了偏误。这种偏误在中亚留学生词汇量尚不丰富时较为普遍。

(7)他被蚊子吃,现在他生病了。

蚊虫等小型动物用针形口器吸食一般使用动词“咬、叮”等,动词“吃”不能表达这一理性意义,中亚留学生因理性意义区别不清而产生偏误。

(8)什么是“炒鱿鱼”?

*留学生:炒鱿鱼是被公司开除,如果工作很丑。

工作能力欠缺或工作表现不好在汉语里应该用“差”一词,中亚留学生不清楚“丑”和“差”两个词之间理性意义的细微差别,从而引起偏误。

(四)词语附加意义不清引起的偏误

较为常见的是词语的褒贬色彩义不清和语体意义不清引起的偏误。

(9)*米亚和赛巴斯蒂安之所以分手了,是因为对他们来说飞黄腾达是重要之第一。

中亚留学生想表达“分手是因为他们觉得事业发展最重要”之意。本应用“事业发展”一词,却用了含贬义色彩的“飞黄腾达”一词,从而引起偏误。

(10)*上海是比洛杉矶更潮湿的地方,我很喜欢上海。

喜爱“上海的湿润”,“湿润”一词含褒义色彩,但中亚留学生误用了含有贬义色彩的“潮湿”一词,引起了偏误。

(11)*不过,我的家人觉得在住宅养狗很麻烦。

“住宅”一词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语,此处换用口语化的“家”一词较为合适。

(五)词性使用不当引起的偏误

(12)*我很耐心和友好。

(13)*他有幽默,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14)*我常常梦在中文电视台工作。

“耐心”为名词,误当成形容词使用;“幽默”为形容词,误当成名词使用;“梦”为名词,误当成动词使用。中亚留学生由于不清楚其词性引起了偏误。

(六)词汇量不足引起的偏误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中亚留学生常常因词汇量不足,沿用已经习得的词语代替未知词语从而引起偏误。特别是刚接触汉语的中亚留学生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15)*留学生:如果打电话,警察手机的号码是110。

“报警电话”一词作为超纲词汇,中亚留学生在教材中并未接触,而“警察、手机号码”等词语第一学期就已经学过,他们借用已习得的词语委婉表达未知词语的意义,难免会引起偏误。

(16)*留学生:我将努力工作以帮助我的家庭经济。

中亚留学生想表达“贴补家用”之意,但对于刚接触汉语不久的他们,只能用已经习得的词语“帮助、经济”代替相对较为高级的词语或教材中不易接触到的词语。

(七)词典释义或翻译不当引起的偏误

(17)*留学生:在我的国家有国际文凭的人找有盈利的工作很简单。

(18)*留学生:我想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繁荣中,我将努力学习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17)中亚留学生想表达“薪水高、报酬高”的工作,他们通过查找词典,特别是词语翻译和释义均存在着偏差较大或不准确情况的电子词典等电子工具书,而误用了“盈利”一词。例(18)中也是因为“繁荣”一词在电子俄汉词典中的释义过于复杂,造成中亚留学生理解不当,从而引起了偏误。

究其根本,引起中亚留学生词语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的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词典释义繁琐或电子词典释义不当等。

二、应对中亚留学生词语使用偏误的词汇教学策略

明确了中亚留学生词语使用的偏误类型和原因之后,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减少其偏误。

(一)词汇教学的重心是搭配训练和句法功能训练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心。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师逐渐转变观念,扬弃以语法教学为重心、语法教学为抓手的传统做法,并达成共识:词汇教学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心,词汇学习同时也是贯穿留学生汉语学习从初级阶段至高级阶段的重心。如杨惠元认为“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2];李如龙、杨吉春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重心”[3]。

那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应该教什么?杨惠元认为“词语教学要以课堂讲练为中心,课堂教学要以生词讲练为中心,生词讲练要以词语的搭配为中心。”[2]李如龙、杨吉春指出“词汇教学既要教词义,也要讲解词的组合关系,因为词组是成句交际的基础。词的组合关系既与词汇意义有关,也与语法意义有关。”[3]具体而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注重操练的主要内容有:词语的理性义和附加义的讲练、词与词之间搭配关系的训练、词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的训练。如果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词语的搭配训练和句法功能训练为重心,采取尽量减少或避免词语使用偏误的教学策略,则可以有效地提高词语使用的正确率。

(二)词汇教学需重视词语语义背景的教学

戴曼纯认为“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与学习其词汇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当语法系统发展得相当完备时,词汇的习得依然远离目标。可以说,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生的认知过程。”[4]在词汇习得这个终生的认知过程中,中亚留学生所表现出来词语使用的偏误,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不了解这一词语使用的语境——包括语法语义背景和上下文语境而引起的。从深层次上讲,是缺乏汉语为母语者的语感而引起的。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教学。教师不能孤立地讲授生词,简单地让学生记背生词,或者仅就词语本身进行训练。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是对外汉语教师对其偏误开展纠正的过程中实现行的。在纠错的过程中留学生逐步明确某词语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词语的搭配关系以及在什么样的语义背景中使用、词语的句法功能等等,从而真正掌握该词语的使用。

(三)词汇教学应融入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将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割裂,也不能仅重视语法教学而忽视词汇教学,应该将语法现象、语法结构以及词语的语法功能等语法问题的教学恰当地融入词汇教学。中亚留学生词语使用的偏误与语法偏误密切相关,对外汉语教师有时难以简单地区分是单一的词汇偏误还是单一的语法偏误,因为二者兼而有之的情况也很多。比如:

(19)*我明天见面他。

(20)*我们学校的篮球队很多次输了。

(21)*他们比赛跟强队,可能会输。

例(19)中“见面”作为离合词,不能直接带宾语。这种偏误既是词语使用的偏误,也可以说是语法(词法)的偏误。在学习“见面”这个词语的时候,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把该词在句法上的要求融入生词操练。例(20)中“很多次”只能作为补语出现在动词之后。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动补短语是汉语的特色,俄语中虽然存在动补短语,但在俄语中语序较为灵活,因此大多以俄语为第一语言的中亚留学生受之影响而较少使用动补短语。这既是在对“输”这个不及物动词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法教学“补语”部分理应训练的内容。例(21)中既涉及到动词“比赛”的句法要求,也涉及到状语的语序问题。

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生词教学和操练时应该注意中亚留学生在使用词语时这些可能出现的偏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四)词汇教学需要规范严谨的电子工具书

虽然近些年各语种教材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但汉语教材更新的速度却难以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在网络普及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纸质工具书如词典,其使用率正在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便捷的电子工具书和在线翻译软件、手机APP等。较之纸质的词典,中亚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这些随手即可查阅的电子工具书。遗憾的是,目前常见的电子工具书多存在不够规范和严谨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助长错误、偏误的出现。因此,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尽快研发和推广一系列权威、规范的电子工具书及在线翻译软件等学习产品,为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供帮助并助力对外汉语教师的词汇教学。

三、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成为近5年来来华留学的新力量,也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面对的新主体、新对象。但是,目前针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尝试对中亚留学生词语使用的偏误类型、原因以及相应词汇教学策略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归纳了中亚留学生词汇使用的偏误规律。正如刘智伟、任敏[5]所说,“目前词汇教学研究主要凭借的是研究者对材料的主观感受与判断,这种个人判断还没有得到足够‘量’的支撑。”期待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中亚留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汉语词汇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的定性研究和科学的定量研究。

猜你喜欢

偏误中亚句法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中亚速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