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检验科器械的安全防护的研究综述

2020-01-18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医技检验科基层医院

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对降低检验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推动医院现代化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基础医院检验科的器械安全防护的危险因素涉及理化因素与人员因素等,增加了安全防护管理难度。文章主要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展开综述,希望对检验科安全管理水平提升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基层医院检验科是医疗器械聚集的场所,同时也聚集了各种病原菌,医技人员经常接触可能会促使致病微生物气溶胶与感染因素污染的标本,职业危险隐患随之加剧,对人体的视觉与神经等系统有损害作用[1]。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意义重大。近年来,各地基层医院检验科医疗器械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安全事故,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基层医院检验科医疗器械的安全隐患

1.1 人员因素

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医技人员数量少,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部分医技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在操作医疗器械时无菌操作意识不强,检验科内甚至存在吸烟、饮水等现象。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包括洗手与消毒隔离等制度[2]。未将散落试剂及时清理,用过实验器具随着丢置,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培养基等废弃物随意丢弃等现象屡见不鲜。

1.2 化学因素

检验科有着各类的消毒灭菌剂与化学试剂,如甲醛与溶血剂等,因为含有强氧化剂与浓硫酸等有害成分,不仅对医疗器械有着一定的腐蚀等影响,还会对人体皮肤与呼吸道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害[3]。

1.3 微生物因素

基层医院检验科内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空气污染指数严重超标,台面与地面等严重受到污染,医疗器械被污染的概率增大,会携带毒素与病原微生物等标本,增加了医技人员的感染概率。尤其是在创伤性操作中,易出现被污染锐器刺伤的情况,会引起交叉感染。如血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HIV的概率为0.3%;感染HBV的概率为6.0%~30.0%;感染HCV的概率为1.8%;感染淋病与梅毒等病原菌可导致全身感染。王玲莉[4]通过对检验科微生物感染隐患的分析,发现检验科微生物室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最高(34.41%),其次是呼吸科(感染率为10.42%)与消化科(感染率为6.82%),最后是其他科室(感染率6.10%)。总结出医院应当加强对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布局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护力度,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实现对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1.4 物理因素

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多样,包括酶标仪与血球计数仪、生化分析仪等,运行中会产生一定噪音与电离辐射,对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长时间处于此类环境,会引导头痛与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表现。尤其是电离辐射会损害造血器官,甚至造成人体多系统损伤。徐鸣皋等[5]表示医院实验室内污染包括废水污染与废气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其中噪声污染途径包括机械设备运行噪声、操作中金属仪器碰撞噪声、电子设备警示声等噪声。表示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会出现失眠与听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认为环境污染与检验标准不明确、污染管理成本投入少、环保行业发展滞后、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有关。

1.5 实验室环境因素

张玉萱等[6]表示基础医院检验科的布局是按照实际业务与拟打算要规划发展而建设,建设标准并未统一,医疗器械的洗涤、消毒与检验、办公等区域并未完全分开,导致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辨不清。实验室区分气流、人流与物流等难度较大,增加了生物安全潜在危险。

2.检验科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对策

2.1 提高医技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医技自我防护意识,对降低检验科内感染危险性有着现实意义。尤其是患病或皮肤受损会增加感染概率,出现皮肤受损情况应当用防水敷料覆盖。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间隙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工作经历充沛与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进实验室前应当做好手饰摘除与修剪指甲等工作。进检验科室前应当规范穿好防护衣物,减少皮肤或衣物暴露。防护服被血液与体液污染后应当及时更换。离开检验科时应当脱离防护服,摘除手套严格执行洗手规范。禁止在检验科内吃喝、吸烟或使用化妆品。减少注射器等利器使用,利器倒放在耐扎的容器内,操作中避免玻璃器皿或刀等利器伤害,必要时用塑造制品取代玻璃器皿[7]。利器使用后不能毁形或弯曲,更不能用手卸下注射器针头。工作完毕后台面用次氯酸溶液浸泡后擦净,以有效清除高浓度污染物。针对于理化危险因素,安装消音设施的同时,可佩戴耳塞或耳罩预防噪音影响。检修科室内的仪器设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尤其是放射性试剂或有电离辐射的仪器,应当按照放射防护条例等规范处理与防护。妥善放置有毒或可传染性等物质,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准备配置或使用刺激性等试剂,带好防护眼镜与手套等。

2.2 确保医技操作的技术规范

科室领导应当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与技术操作培训,促使其自觉遵守防护要求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室应当加强防护制度完善,加大防护管理力度,促使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各项操作规程。处理临床标本时,应当按要求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血清分离与预处理等操作,并做好护具穿戴。出现意外情况,如标本溅到皮肤上等情况,应当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受伤后应尽快基础伤口内血液,用碘伏消毒,再进一步上报领导,做相关的检查处理。检验科配备消毒物品与洗眼器等用具。要求操作人员明确掌握安全应急预案内容,遇到不良事件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的处理。检验后废弃标本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化学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后送出实验室,由指定人员将其送至指定地点。邵晓明[8]经过研究表示,检验科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安全意识、检验质量、操作规范性评分显著提高,与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前有着统计学差异变化。

2.3 加强检验科改造

加大对检验科格局改造的投入,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要求配置安全柜等设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范与废物处理条例等标准规定加强格局改造[9]。明确划分工作区域,包括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医技人员的办公与数据处理等可在非污染区进行,日常检查工作需要在污染区进行,为各工作区域配置不同颜色的工作服与生物污染性标识,帮助工作人员区分位置状态。

2.4 完善防护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健康管理制度、科室责任制、报告审查制度、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登记统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为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体检。落实科室二级管理机制,开展检验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与检验质量。要求实验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做好卫生打扫与整理工作。优化标本采集操作程序,向工作人员宣传,不接受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积极做好检验科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工作情况登记统计明确,要求准确完整填写。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确保制度严格执行与进一步完善。邓小芳等[10]认为基层医院检验的规范化管理是系统性工程,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现高效与标准管理,能够提高检验科的质量安全水平,也是实现科室规范化管理的捷径。

3.小结

基层医院检验科医疗器械的安全隐患因素体现在生物因素与物理因素等方面。医院应当加强检验科格局改造与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加大对医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有效降低职业安全危险,降低病毒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医技检验科基层医院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汕头市某专科医院青年医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