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瑶族手抄文献的研究价值

2020-01-18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盘王族谱瑶族

何 璇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指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区交界处。岭南地区由于远离中原,加上瑶族在此地聚居,形成了独特的岭南瑶族文化。

一、岭南瑶族简述

吴永章先生在《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中提出“元代,最值得注意的是,瑶人确已于此时进入了云贵地区。明、清时期,今日我国瑶族分布格局基本完成,主要聚居在湖南、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即南岭山脉一带。”[1]80李庆福、荣华所作《简论龙窖山古瑶文化研究中几个历史问题》 中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瑶族先民居住在湘鄂交界的龙窖山一带,称之为早期千家峒。宋元时期迁徙至湘桂交界的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灌阳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和湖南省永州市南部的道县及江永县,都有瑶族千家峒的迁徙足迹”。[2]66可见,岭南是我国瑶族主要聚居区。而今在湖南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8 个县,瑶族占其总人口50%以上。

二、岭南瑶族文献的种类及内容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黄洞千金村、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榜下村、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凤尾岗村,笔者收集到一批珍贵的瑶族古籍文献100 余本,这批瑶族文献均为手抄本,最早时期来自清代康熙年间,内容均用方块瑶字和汉字混用书写而成。由于书写人不同则字迹有所不同,但每本手抄本的书写均是对仗工整,顺序自右往左,从上至下,大多数都有年份、时间、书写者,封面有抄本名称,部分写有手抄者的姓名,在结页处有落款,只有少部分受损或封面封底遗失的文献已无法得知原书作者和抄写者,其中部分有比较完整的标题、目录。笔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黄洞千金村过山瑶师公赵有福家发现的手抄本有一部分损坏严重,原有封面封底已破损不堪。据赵师公说,除自然灾害(如虫蛀、暴雨等)外,这批古籍文献又遭受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毁书烧书事件,师公们为保护歌本不被焚毁,偷偷把它们藏进灶炉里,许多文献在“文革”过后才被重新挖出来,但由于灶炉保存不够完善,不少歌本损坏严重,现存的很多文献都是经过赵有福师公重新手抄后装订而成的。

这批文献包括:瑶族歌本21 本、瑶族盘、何、蒋、陈氏族谱5 部、瑶族道教经书88 部。

(一)瑶族歌本

此次获得的瑶族歌本共21 本,主要是瑶族同胞祭祀、婚礼、祈福、许愿等活动时歌唱的歌词,是他们世世代代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并不断发展祭祀盘王活动的歌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盘王大歌》就是一部瑶族民间诗歌总集,而在此批文献中也有手抄本《盘王大歌词—一卷》《盘王大歌词—二卷》,内容与之前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发现的《盘王大歌》内容大体一致。这些歌本内容丰富,均用瑶语吟唱,有涉及祭祀祖先的《盘王大歌词》,有还愿祈福所用的《还歌堂愿请歌点席》《歌堂愿流落上光》; 有记录瑶族人民生活情景的《朝踏接客大讨歌壹本》《踏陰歌》《山歌集》《瑶族山歌集本》;有描述神仙下凡故事的《张四姐下凡—座地闲歌》《下本流落解神意》; 也有叙说男女恋爱小事的《英台山伯》《英台仙伯配四姐崔文帅—合订本》《賀婚詩歌合訂本》等,以《朝踏接客大讨歌壹本》中歌词为例:

远乡来客几时到,远乡贵郎已时来。巳时来到郎村尺,巳时来到我村头。谢你远了客郎到,湿水麻鞋谢你来。谢你过山累青草,谢你过水累青苔。路远路遥难得到,路远路遥难得来。那俩都是初相見,都是过州过县来[3]。

歌词描绘了主人吟歌感谢客人不管路途遥远于巳时来到村里做客的真实场景,可以看出瑶族同胞热情好客的善良品格,这些歌本的歌词都生动的表现了岭南瑶族人民的生活画面,为后人研究瑶民曾经的生产、生活场景提供了很大的依据。

(二)瑶族盘、何、蒋、陈氏族谱

共收集到瑶族族谱5 部。此批文献中的族谱有着非常完整的家族繁衍后代、重要人物事迹的记载,是十分珍贵的人文资料。其中有:新华盘氏族谱:《古卷本—盘氏族谱》《盘氏族谱—新印卷首》《盘氏宗谱—新印卷一》《盘氏宗谱—新印卷二》《盘氏宗谱—新印卷三》;社门《何氏族谱》;福西《何氏族谱》;《蒋氏族谱》《陈氏族谱》五部。宫哲兵先生说“族谱是叙述一族一姓的根源和迁徙的,具有很大的可靠性。”[4]96以今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的《盘氏族谱》为例,其详细的记载有关于盘氏一族从第一世起各后代的名字、配偶、子女、生卒年、所葬地、重要事迹等。如“富川新华榜下村八六公派下下三房齿录”,该族谱记载了盘氏家族第一世到二十世的基本情况,族谱前几页有配图及墓图说明,记载了盘氏第一世祖八六公及原配夫人廖氏福珠娘的墓图所葬地。族谱中也有对其族下地产、房产等有所记载,如榜下村三房场图及登记说明中对祖产地理位置、面积、长度、契约等均有详细记录[5]5-6。盘氏族谱也有纂修宗谱序,其中有民国时期八步平乐区民团指挥部第五路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诚黄熏及几位盘氏后代为此族谱作序,除此之外,还有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盘氏一族曾发生盗葬税地之事、清代宣统元年盘氏用地及砍伐之事均有详细记载[5]21。族谱是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记录,是一个民族的迁徙和发展,也是给后人的一种追溯和回忆。笔者以盘氏族谱为例,简单介绍其族谱的内容,这批族谱中还有瑶族几大家族丰富详尽的文献资料需要后人继续挖掘和研究,它真实的记载了瑶族盘、何、蒋、陈这几大姓氏后代的基本情况,除了是家谱以供后人传承,也可以追根溯源,探寻到瑶族先祖的族源和历史。

(三)瑶族道教经书

共收集到瑶族道教经书88 部。道教是瑶族文化的核心,他们社会宗教观念深,道教传入岭南地区后与盘王信仰碰撞而形成独特的瑶族道教文化。黄洞千金村是过山瑶的主要聚居地,每当逢年过节或婚嫁丧葬等重要时节,便需要当地的瑶族师公到现场“作法”,意为迎神送神,而这些经书手抄本则是师公们非常珍贵的唱本资料。经书共有88 部,比较典型的有:丧葬作法吟唱的《神灵批佑—各宗照看入言使用》《送终表疏》《佛教度亡疏格》《赈祭孤魂科》《超度法师法事书科》《奠灵书》; 求雨祭祀吟唱的《牛皮大嶺求雨酬愿疏》《求雨许瑶童美女愿疏》《求雨法事》;建房设庙时吟唱的《安龙疏》《安龙疏格》《离用疏格》《庙里立龙坛科》《入朝设庙》;祈福还愿时吟唱的《功成名就還愿疏文》《还愿疏》《掛灯書科》《遂年遨游祈丰泰》《还愿用唱歌词》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丧葬祭祀、建房设庙所用的经书,瑶族同胞认为师公们是帮助瑶人与神灵沟通的人,所以需要他们设坛作法,祈求神灵保佑在世的瑶人平安、健康。以《离用疏格》第七部分《许龙神愿》第一段为例,“今具大民国广西省平乐府富川县灵亭乡七都北界里三礼源村坊祭记。皇连广济,仙姑庙东观寺罗子社祠下居住奉道瞻天预修申愿还龙接脉保安福主,六头首,合众通村人等谨县守诚,上千上洪,造言众信人等谢上日月三官而开泰叩说将以扶持重念众等,自于远年始祖居住房屋共盖一所正依来说山向安居为上盖风雨下安人财承奉口君师香火先祖福神自从居住入宅以来四维上下结启牛栏”[6]7,这是当地瑶族同胞为建牛栏而请师公做法时吟唱的经书内容,意为祈求神灵庇护当地百姓安居建宅,足以可见瑶民们对瑶族道教的崇高信仰。

三、岭南瑶族文献的研究价值

(一)宗教学研究价值

瑶族祭祀仪式(如“还家愿”仪式)在瑶族原始宗教的基础上融合了道教天师道的特点,以瑶族的传统文化为核心,充满了大量的道教文化色彩,比如仪式中的传灯、度戒、梅山教等活动都是源于道教,但是这些活动进入瑶族社会后,与瑶族文化相结合,是汉族道教与瑶族的盘古信仰、多神信仰的结合体,具有本民族的特色[7]9-10。道教为何能在瑶族地区盛行?《还盘王愿》中提到,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道教中的一些道术、作法等仪式与瑶族的多神崇拜有共同之处,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瑶族道教文化。岭南瑶族信奉盘王,笔者收集的文献大多数是在祭祀盘王活动和道教祭典中歌唱的,其中《盘王大歌》《还家愿》等是典型的歌本,从中可以看出,仪式中需要念咒语和唱歌词,这跟道教法事仪式大致相同。笔者到赵有福师公家中,看到其家中堂屋的摆设具有典型的道教风格:堂屋正中靠墙位置设坛,上面有“天水堂宗”字样,八仙桌上摆有祭坛、“香火”(香烛)、“仙树”,桌上右侧摆放了瑶族长鼓、神鬼面具、法器等。据赵有福讲述:瑶族师公做法时,要设道坛邀请神灵,他在外出做法事也会带上这些法事器具。现在岭南地区还有一部分师公,他们都是由上辈将这份技艺代代相传,通过拜师学艺、度戒、打斋、传灯等仪式,才能正式成为师公,赵有福的儿子赵贵府现在也已度戒成为师公了。瑶族社会宗教信仰观念重,瑶族师公是瑶族人民与神交流沟通的桥梁,重要节日都会邀请师公到家里作法,他们从这些活动赚取一笔收入,所以师公们的生活条件比普通老百姓好。

(二)民俗学研究价值

歌本和经书是口头传唱的,由略懂文化和识字的瑶族人将他们口口相传的歌词记录下来。歌本、经书多是描写岭南瑶族同胞在生活、劳作时的故事,从这些文献中除了探究瑶族文献之外,还能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劳作方式、祭祀仪式、婚丧嫁娶等文化。其中《英台仙伯配四姐崔文帅》记录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活故事,这是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从汉族地区传来岭南地区后,加以瑶族的生活习性、语言等创造的。歌本上写有“天运西元一九八九己巳岁十二月”,由赵有福师公重新抄制而成。从《英台仙伯配四姐崔文帅》的标题看出,“英台”先于“仙伯”(瑶语中“山”读成“[sim55]”,恭城加会地区中“山”读成“[ian55]”,故为“仙伯”),汉族地区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女子嫁入男方,而瑶族则是女子为尊,据调研了解到,瑶族同胞中男女结婚一般是男子到女方家入赘,男子住在女方家中,帮助其劳作,而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随母姓,从这里看出女性在瑶族中的独特地位[8]1。

又如《山歌集》第11页歌词:

客:思勤江上好家庭,辉壁墙上画麒麟;左画麒麟右画凰,麒麟陪凰內心甜。

主:今夜主人紅喜事,难为贵人舍了心;千里迢迢来贺主,贵人文章理又深。

客:主人喜事好开心,一路步行到此來;出门渡过三江水,道路难走也要來。

主:难为贵人讲得好,石板镶街排对排;水浅地薄对不起,难为贵人舍得來[8]11。

这是瑶民们结婚时客人来到主家对歌时的歌词,意为两位新人是情投意合、喜结连理,表达了主人浓浓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客人不辞辛苦前来对主家的美好祝愿。据走访调研到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与钟山县两安瑶族乡一带的瑶族人民唱山歌历史已有几百年之久,唱山歌分为主客两方,村里来了客人,即村里的人为主方,向客人邀歌,也有双方均是來客,对歌无固定歌词,听对方唱什么内容的歌则作出对应的词,从这些歌词中了解到瑶族同胞生活中的趣味和婚礼时的喜庆场面。

再有《山歌集》歌词:

吃了油茶碗落台,难为文章念转耒;歌堂回转歌堂坐,一齐谈唱解宽怀[8]18。

歌词中提及的“油茶”“歌堂”正是瑶族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油茶” 是岭南地区的特色饮食,尤以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地瑶为盛,几乎三餐都要“打油茶”,“恭城油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词中提到“吃了油茶碗落台“正好符合瑶民用碗喝油茶的特点。油茶制作工艺烦琐,用茶叶锤在特别烧制的茶锅内加入清明或谷雨茶叶、生姜、花生、蒜等锤至而成,再配上炒米、麻蛋、香葱等一起饮用。“歌堂”指瑶民聚集唱歌的地方,瑶族有“坐歌堂”的说法,是瑶族特有的一种伴嫁歌舞的婚礼程序和歌唱活动。除此之外,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有“耍歌堂节”,是八排瑶祭祖、祈福、许愿、对歌的民间盛会,在2011年正式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从这些文献中不仅了解歌本、经书的内容,也能感受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内涵。

(三)文字学研究价值

此次在贺州地区研究的手抄本主要是瑶族方块瑶字(越南瑶族称其为瑶喃字),方块瑶字区别于瑶篆字、瑶族女性文字女书,是一种似汉非汉的文字,其书写方法和结构与汉字相似。据走访调查,贺州市黄洞乡黄洞村赵有福师公告诉笔者:“这样的瑶族文字是为了让瑶人看懂而造出来的字,只有做师公的能看懂。”以《修花书》为例,用汉字和方块瑶字混合书写,其中有42 个方块瑶字,笔者询问当地师公其字的含义,了解到这些方块瑶字在字形和构造上与汉字相似,主要通过几种变化形式,对汉字部首的改变,如“”“”“”,汉字为“接”“声”“促”;或笔画的减少、增加,如“”“”,汉字为“娘”“行”;或汉字结构的变化,如“”“”,汉字为“岭”“国”等,此外还有“(豆)(厅)(接)(鲁)(来)(临)(币)(篾)(织)(归、法)”等字[9]。《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写本及俗字举例》中也有对海外瑶族文献出现的方块瑶字进行解读:“瑶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民间抄本所用文字即汉字和在汉字基础上再造的俗字。这种文字通常被称为‘土俗字’‘瑶化汉字’‘瑶喃字(越南瑶族)’和‘古瑶文’‘方块瑶字’,主要出现在瑶族写本中。写本中的俗字是以汉字伴生物出现的文字现象,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汉字混合使用。”[10]95而赵师公也告诉笔者,他曾去美国与美国瑶族相会时能用瑶语沟通,其很多文献中的方块瑶字与自己所写十分相似。此批文献让笔者对瑶族语言文字方面有了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岭南地区和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发现的文字亦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于研究瑶族文字有很大的探索价值。岭南地区发现的瑶喃字,文中笔者只做初步描述,未来对此还需进一步的发掘和探究,其语言文字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加深笔者对瑶族文化的解读,这对掌握这批瑶族古籍文献的内涵有极大的帮助,也对发掘方块瑶字及瑶学研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历史学研究价值

这些歌本、族谱、经书是师公在典礼、仪式中作法吟唱的,其内容包括瑶族先民的起源、迁徙、婚恋、创业史和人生价值观等,是瑶族文化研究中的“百科全书”,这给后人探寻瑶族的历史发展轨迹提供了很大的依据。盘氏族谱中有详细的谱序、村史、墓图、后代名字、事迹等记载,其中114页记录民国戊寅春时节,由盘氏第二十世裔孙诗慎原名祖培谨撰“吾盘氏为首出御世盘古氏之后,其后几经人世沧桑,而祖若宗之播迁,乃遍历玉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迨元、明之间,先祖由江西及湖南西迁而来,有蕃衍于江华苍梧乡者,有蕃衍于富川新华。古西、清光各乡者,在有人,颇称繁盛矣。而吾始祖蒲增公则由永明之源口迁徙于马山乡之神源聚居焉。”[5]114又有富川新头源盘氏第十九世裔孙隆普撰序写道“隆普尝读南史,梁武帝纪载,首出御世盘古氏。嗣后,南海中均有盘古国,其国人因以为姓。自秦以后,若汉、若隋、若唐、若宋,凡祖迁之地,乃遍玉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迨至元明之间,蔓延于广西、湖南。而吾始祖寿士公,即由湖南永明之源口迁至马山乡之石臼新头源村而居焉,迄今十五世矣。”[5]125而族谱中1001—1008页中有对富川新华榜下村的村史简述“吾村前始祖来自湖南永明源口迁至广西恭城县松柏寨,嗣由八六公于元前朝至元年间再迁此地立宅安居”[5]1001-1008,除文字记载,也有盘王像、八房山场图、村图、墓图等图片。从族谱中摘选其中两篇序文和村史简述,其均写道盘氏出自盘古,祖宗迁徙途径黄河、长江流域,而在元、明时期则迁徙至湖南、广西一带,并由湖南永明源口迁至马山乡。由此了解盘氏一族在今富川新华的一支后人的来源及其迁徙踪迹,这对研究瑶族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四、结 语

岭南地区是中国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瑶族聚居地,在这里获取的古籍文献,历经了岁月和时间的考验,至今还得以完好保存实属难得,还遗存了很多未解之谜需要后人继续去研究和探索。这是岭南瑶族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岭南瑶族生产生活真实写照,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我们继续探究挖掘。

注释:

①关于瑶族迁徙足迹,吴永章教授在《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问题新说》将瑶人宋代至元代已进入云贵地区,直至明清时期,瑶族分布格局形成进行了论证,这为研究岭南地区瑶族分布和发源提供了有力依据。

②李庆福教授和荣华在《简论龙窖山古瑶文化研究中几个历史问题》中谈到瑶族早期千家峒及其迁徙足迹到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一带,也进一步说明岭南地区成为后期瑶族的聚集地。

③《朝踏接客大讨歌壹本》是由赵有福师公手抄瑶族歌本中的一本,主要记录的是瑶民在待人接客时的场景。

④宫哲兵教授在《从地图、地名和族谱考证千家峒在都庞岭──瑶族千家峒故地三考》中从大量详细的地图、县志、族谱对都庞岭一带考证瑶族千家峒,从而依此对岭南地区收集到的手抄文献中5 部族谱进行研究,探寻瑶族祭祀、婚丧、生产、迁徙等内容。

⑤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的《盘氏族谱》提及盘氏一族从第一世起各后代的重要事迹及纂修宗谱序等,包括有后代为其家族撰写的发源、村史,为研究富川盘氏及岭南瑶族提供了很大依据。

⑥《离用疏格》属于瑶族经书中的一本,是当地瑶族为建房等事宜请师公做法时吟唱的经书,为祈求神灵庇佑。

⑦刘茜紫在《广西黄洞村过山瑶《还家愿》文献研究》中以广西贺州市黄洞村过山瑶《还家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文献分析和仪式记录,其中介绍了瑶族道教及其师公文化,对本文提及的手抄文献中的瑶族道教经书提供依据。

⑧《山歌集》是由赵有福师公手抄瑶族歌本中的一本,主要记录的是瑶族同胞在生产、生活时的场景,也是瑶民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歌谣。

⑨岭南瑶族手抄文献中出现大量与汉字相似的文字,以《修花书》为例,列举了几种类型的方块瑶字。

⑩何红一教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写本及俗字举例》中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的少抄文献发现的典型字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辨、解析与历史梳理,通过解读其由来及归纳造字理据,称其为俗字,而在岭南地区发现的手抄本也涉及类似文字,这也为证实这是瑶族文献提供了依据,也可进一步研究瑶族手抄文献的文学价值。

猜你喜欢

盘王族谱瑶族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瑶族织锦
千古盘王情 相遇在马练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浅析江华瑶族民歌《盘王大歌》
吴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