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阈下的五四精神与文化自觉
2020-01-18赵霄迎
赵霄迎
新时代视阈下的五四精神与文化自觉
赵霄迎
(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文化反思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前提条件。五四精神体现为忧国忧民、民主科学、改革创新等关键词,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实现文化自觉的启蒙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体是具有现代性的个人,培育社会主体高度的文化自觉,必然要实现社会动员与文化自觉的高度融合,要立足大众,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先进文化。
五四精神;现代性;民族性;文化自觉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反思,发展的过程同样也离不开对所处时代的科学判断,文化是从属于历史的文化也是处于历史变迁中的文化,将历史与现代完美对接的文化才是真正发展着的文化。现代化过程中要实现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反思文化中的历史积淀,准确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难题并积极应对。
一、“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通点
五四精神从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连结点,因而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两者在时间跨度上具有历史相通性。从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要阐释的价值观念和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容和目标上的继承性,因此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相通点概括起来体现于忧国忧民、民主科学和文化自觉三个方面。
(一)“忧国忧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革命基点。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振兴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历史性事件。它彰显着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民众重新界定自我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同样致力于国家的发展。现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民众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达到全民爱国、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社会状态。从社会整体的奋斗目标上讲,忧国忧民使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内在相通性。
(二)“民主科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同时又是根植于中国历史的文化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发展的新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词面上便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不同于以往的封建文化也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具有民主科学的性质。现代化强调的核心涵义就是求实创新,而民主科学恰恰是求实创新的奠基石,民主和科学两大概念不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基石,也是我国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思想基础。
(三)“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外在表达。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1]。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的是国民对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因而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核心概念,先进的文化造就文明的国度和开明的政治环境,不与时代和人民相融合的文化锻造的是混乱的社会和腐朽的政治领导层。现代化进程中,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群众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是在历史革命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在我国各种矛盾不断发展转化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将更具时代张力,更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发展的精神需求。
二、“五四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启蒙指导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2]五四运动已一百多周年,追求个性解放、崇尚民主科学、主张推陈出新的五四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处在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国人,这种潜移默化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的,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是社会大背景、理论创新成果是上层建筑的继承发展成果,两者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个性解放成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新需求
“忧国忧民”是“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在我国,“忧国忧民”深刻体现为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顺应和自我的个性解放诉求。新时代下,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表现出开放性、创新性的时代特征,随着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文化心理也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一方面,文化产业趁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得以有较以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文化内容方面实现了多元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国际国内的观念得以更加自由地交流借鉴,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较以往表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种开放性是“五四精神”的引伸表达,马克思主义的顺利传播正是群众的思想解放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念的突破,在新理论的指导下、在长期实践的证明下,人民群众不再被“旧的社会主义观”所束缚,敢于乐于接受新的文化观念、政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了人的自我超越。个性解放、追求自我、敢于质疑也是五四精神的延伸表达,没有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质疑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我国也难以走上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客观事物是否具有发展性内涵,是其能否呈现出螺旋上升变化态势的前提和基础。”[3]个性解放实质上就是内心已有观念的转变,是思想上的解放、是行为上的自我独立,个性解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人是发展中的人,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处在社会发展中的个体应看到自己的能动性,既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要在潮流中看到自我,于忧国忧民中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坚定的领导核心需要科学理论加以指导
“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在我国“科学”深刻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立足我国实际国情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我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这一科学指导思想的坚定继承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开始于一本由英国传教士带来的《大同学》译文,萌芽于中国人自己著述的《民报》杂志,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走向中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报刊广泛发行,由此产生了一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人士,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就是对这一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陈独秀、蔡和森、鲁迅等先进的知识分子甚至出国留学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理论和知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曾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一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为谋求民族独立与自由而奋勇捐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断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止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指导,只有高举这一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才能完成不同历史时期所要求完成的时代任务,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进而推动历史进程。
(三)推陈出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逻辑出发点
“改革创新”是“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在我国“改革创新”深刻体现为国家的制度理论创新和中华儿女的创新精神。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党治国理政的文化支撑,同时在改革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加以深化发展,共同奠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儒家讲求仁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启蒙;道家讲求“道法自然”,为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思想启蒙;法家讲求变法革新,为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维护社会秩序提供了理论启蒙。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匡扶正义等中华优秀文化思想和传统品格,在当今仍是重要的指导法则,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原则。另一方面,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内在动力。新旧“四大发明”是中华儿女创新精神的物质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华儿女创新精神的精神体现。“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全社会多主体参与的结构性实践,是一种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新扩散。”[4]新时代,为鼓励创新精神,国家制定颁布多项多类创新政策、完善多类法律法规,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为创新成果提供法律保护、为创新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家各项宏观政策和执行操作上也都实现了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新科技的操作运用都逐渐成熟并被群众所认可。推陈出新、面向未来,是五四精神给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底蕴。
三、实现社会动员与文化自觉的高度统一
“一种文化进行社会动员的深刻程度也就决定了文化的现代化程度。”[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批判继承下来的文化,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着的先进文化,是新时期指导党和群众发展方向的文化,深化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使文化市场、文化宣传方式及文化内容走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不断创新先进文化,使其具有时代色彩。
(一)净化文化市场,打造文化新潮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文化市场庞大,文化产品杂乱,文化市场作为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地带,净化文化市场对于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品作为文化市场的核心对广大文化产品的受众将会产生价值牵引作用。不合时宜的糟粕弱化受众者的精神力量,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一旦糟粕文化的影响形成一股力量就会波及到社会治理,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文化若成为文化市场的“潮品”,就会弱化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甚至带领一小部分人偏离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因此,发展先进文化要批判不合时宜的文化糟粕,从质上进行文化净化。此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要具有社会主义属性,强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等不合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有序规范文化市场的运行和发展,打造文化新潮。这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思想要求。净化文化市场不仅要去除糟粕还要引进先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要存在于共产党员和政府干部之间,也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小市场中间。一些革命纪念馆会在游客观览的过程中发放纪念手册,在纪念馆周围进行纪念产品的市场交易,一些图书市场会在最显眼的地方摆放重要领导人的人物传记和理论读物,这些都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此外,文化市场也要重视文化产品的创新性,如何将优秀的文化融入到物中,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是当今文化市场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采用现代模式,深化文化认同
“现代化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综合变动,文化的变革也应该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的综合变迁过程。”[6]文化物化于文化产品内化于道德品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然要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物化与内化同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民众的价值观要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即坚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同。“互联网+”是文化市场发展的新特征,民众已不仅仅是从实体店、路边摊进行传统的文化产品交易,现已渐渐流行起网络下载书刊杂志、网上阅读、网上交易等新型文化产品享用和交易方式,文化产品的量在迅猛增加。不良的文化产品对文化市场而言是文化垃圾,对受众群体而言是文化糟粕,这种低俗低质的文化产品会对文化消费者成为思想和行为上的“矮子”。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文化市场产生的新特征,文化市场和广大群众需要有一个文化产品选择的正确取向,并使这一正确价值取向体现于日常生活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引导文化市场发展,引导广大群众进行价值选择的价值观指导。深化对社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认同不仅要内化于思想也要外化于实践活动,要使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外化于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运用好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媒体资源去宣传社会主义文化是时代赋予的新途径新手段,当前一些娱乐APP软件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娱乐阵地转化为用娱乐途径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爱国、友善、诚信等优秀文化品质在这些APP软件中得到体现。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5.
[2]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16:37.
[3]崔家新,池忠军.真个性还是伪个性:青年亚文化群体个性认知透视[J].学习与实践,2019(11): 111.
[4]李思屈,鲁知先.中国创新危机的破解与 创新文化培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20,41(9):38.
[5]曹永鑫,赵平之.先进文化与现代化[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2.
[6]曹永鑫,赵平之.先进文化与现代化[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9.
The May 4th Spirit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Age
Zhao Xiaoying
(College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Shanxi)
Cultural reflection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y and the prerequisite for realizing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e spirit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embodied in the key words of worrying about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democratic scie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plays an enlightening role in realizing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main body of the socialist modern power is the individual with modernity. To cultivate the high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ocial subject,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o base itself on the masses and to develop a forward-looking advanced culture.
May 4th Spirit; Modernity; Nationality; Cultural consciousness
2020-10-25
赵霄迎,女,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G05
A
1672-1047(2020)06-008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0.06.24
[责任编辑:蔡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