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赋权理论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研究

2020-01-18董磊磊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赋权群体思政

董磊磊

基于赋权理论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研究

董磊磊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基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赋权理论为指导,以分众理念为支撑,探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新模式。文章在把握“赋权”理论与“分众”理念二者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分众教学的内涵,并就搭建三层体系、把握三个环节,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框架,最后围绕教师主体,从立足课程,强化设计;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去标签化,科学评估;加强引导,形成合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此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达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赋权;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思政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本课题基于思政教育的对象“大学生”实际需要,着力提升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运用“赋权”理论,探索实施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 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赋权”理论与“分众”理念的内涵

(一)“赋权”理论

“赋权”理论,即Empowerment Theory,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应用于社会学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延伸至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赋权理论应用于教育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对学习目标的选择权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发言权、参与权,最终实现深度学习、真实学习的目的。其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从为学生学习赋权的角度去实施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外部驱动向内部驱动转变,切实把学习的过程变成自我学习的过程,变成与其他同学积极互动的过程,变成自我指导的过程。

(二)分众理念

“分众”理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应用在传播学中,其核心是“传播主体对不同对象用不同方法传递不同的内容”[2],即根据不同性别、年龄阶段、学历层次、职业特征等,有针对性地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力。“分众”理念后来被运用到教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中,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范式分众理论。应用到教学,可以概括为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尽可能实现“因材施教”,这就是分众教学模式。其实质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具体方法是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多层级、一体化教学体系。

(三)二者关系

“赋权”理论和“分众”理念应用于教育学,应用于思政课堂,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别。从相同方面看,二者都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深度学习、真实学习。在不同之处看,前者着眼于参与主体,既有对学生赋权,赋予其选择权、参与权、发言权,也有对教师赋权,赋予其组织权,具体方法的选择权、评估权;后者着眼于教育模式,尊重学生差异,通过有分有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采取因兴趣施教、因需求施教等因材施教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前者重在学生,后者重在教师,但归根结底都是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解决学生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的问题,解决教师授课缺乏针对性、亲和力的问题。二者虽然理论渊源、发展轨迹不同,但在教育学领域基本理念、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前者的内涵、外延更为广泛,后者的内涵、外延更为集中,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众”理念是“赋权”理论在教育学领域上的一个具体实践模式。因此,基于“赋权”理论推进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具有扎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搭建

(一)分众教学的内涵

要理解分众教学,首先要辨析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其本质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而分众教学的本质是精准教学,划分标准的“需求、兴趣”,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不同侧重的施教内容、视角方法等实施。明显看出,分众教学出发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快慢”之分、“等级”之别,较之分层教学更加人性、更加科学,辐射范围更广、内涵更为丰富。

分众教学,是以“分众”理念为指导,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触发,突出“需求导向”,采取分众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注重个体差异,坚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可复制、无法取代的个体,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用差异,以学生需求的满足作为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评判标准,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整改教学步调、调控课堂氛围提升教学实效;强调全面发展,遵循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和谐而均衡的发展;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确保学生自由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二)分众教学的模式

1.搭建三层体系

第一层,面向所有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认识、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构建正确的政治思想,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主要方式是依据大纲进行理论灌输,做好学习档案,同时用好微信平台、辅导资料等手段,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实现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

第二层,面向同质需求,进行分众授课。在实施前,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信息的收集、归类与分析。这个过程中,调查问卷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注重全面、客观、真实,深入把握学生群体内部需求。通过对学生群众需求的归纳,找到同质问题,明确分众标准,以科学、合理、正向的需求取向为基础,围绕学习兴趣标准(包括内容兴趣、教学方法兴趣等)、需求取向标准(包括对理论深度学习、对现象的广度解读、大众化问题、个性化难题等)等,形成分众划分,科学设计分众授课的内容、方法等,同时注重成果固化,探索实施经典(重大)专题教学轮班授课制度,推动分众授课专题分类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及时修正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问题实时反馈机制,对大学生分众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微信群、qq群等手段,加强即时互动,实现自身坚持和外界引导相统一,强化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

第三层,面向提升需求,进行引领培养。在分众教学后,要根据信息反馈,加强个体化的引导和帮助。对提升需求群体,要通过适时引导和跟踪教学,推进理论研究常态化、机制化;对于效果一般群体,要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等方式,加强跟踪辅导和解疑释惑,推进思政教育常态化、实效化。

2.把握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要加强互动。无论是课堂教学、分众授课还是引领培养,关键是要向学生“赋权”,在完成思政教育规定任务、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用好理论、实践、“指尖”三个课堂,尊重、保证大学生课程(专题)选择权,保障、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参与权,通过实时互动、即时反馈,从需求、诉求出发,调整授课内容、方法,提升学生主体的参与度。特别是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的表现需求,实现不同群体大学生多样学习的目的。

第二个环节,要增加供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专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反馈为依据调整教学实施。要增加教学专题供给,深入了解大学生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在困惑什么,深入把握大学生想往哪儿发展、怎么发展等重要问题,因人施策、因情施策、因需施策,把握群体性刚需,最大限度地增加思政课专题供给,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大学生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第三个环节,要完善机制。分众教学的核心是分众,必须确立客观性、科学性的分众标准,为分众提供依据;分众教学的关键是组织,必须在认识、把握、应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持续、深入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动态调整教学模式,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灵活采用导师制教学、小众群体教学、个体跟踪教学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等多个载体,科学制定定量、定性、分专业、分需求、分兴趣等多种分类标准,形成教学模式、实施体系和实践机制,不断为分众教学注入活力和后劲。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的主体要求优化策略

教师是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的关键要素,是学生“赋权”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从这个角度讲,教师“赋权”至关重要。

(一)立足课程,强化设计

在课程前,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分众授课、引领培养,要围绕教学目的,立足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做好课程设计。要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要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小众乃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确保目标实现;要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具体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现实需求等基本条件出发,确保取得实效;在课程中,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对授课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积极敏锐地把握教学契机,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步调,巩固分众教学效果,探索运用“狩猎场理论”,加强场景规划,着力把课堂设置成体现“丛林法则”的“狩猎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生存”本领[3],“授之以渔”,摒弃把知识加工成“美味佳肴”填灌给学生的“餐厅”,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设计案例、学习目标、制定规则并组织激励和监督实施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课程后,要畅通反馈机制,积极对分众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搭建学生充分表达的平台,搜集、吸纳反馈建议,积极完善分众教学模式,保证分众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满足一致。

(二)激发兴趣,传授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发现和引导、培养。具体来讲,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绪,要扭转初高中应试教学的影响,从源头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营造师生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保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提升获得感;要让学生“全面互动”“知行合一”,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要注重“授人以渔”,以学生为中心,以“终身学习”为发展目标,根据个体差异,做好教学设计,采取引导式方法,扬长避短、激发活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师制”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分众授课中,积极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在培育引导中,要根据课堂表现、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等方面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改善自身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内化新知、自觉践行的目的。要强化自我学习,通过分众授课,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型课程,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时、客观地点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改善和优化学习能力。

(三)去标签化,科学评估

要“去标签化”,分众教学的关键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分众对象划为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群体”,同一群体共有某种特性。“区分受众”目的是为了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勿为了分众而分众,受众群体之间内涵不一、地位平等,受众群体的性质不应当受到人为的标签化审视。因此,区分受众时,分众者一定要摒弃自身对某一类事物或物体的固化思维,勿将个人观念带入受众群体性质的定义,在撕掉群体标签的同时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向的怪圈。要深入研究,要提升分众教学实效,必须加强研究,要在研究教学内容、方法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学对象的研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保证教学对象不断更替的个体性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针对教学对象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分众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建立健全与分众教学模式方式相配套的管理和评价机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具体成效出发,有效规避传统的以通过率、考试成绩评价等“一刀切”的做法,探索实施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间管理”三大能力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四)加强引导,形成合力

朋辈群体是指有共同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的同龄伙伴。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朋辈群体是最不能忽视的教育影响因素之一。在分众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朋辈群体的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朋辈群体的价值走向,通过规范朋辈群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成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最后,在制定分众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尽量寻求与学生、家长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尽量保持与学生、家长意愿的趋同,从而减轻分众教学实施的阻力,形成分众教学的最大合力。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人民出版社, 2017.

[2]张润枝,陈艳飞.分众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5(11).

[3]常荣,李艳晶.高校辅导员实施精细化管理探讨[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4).

Research on Focus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Empowerment Theory

Dong Leilei

(Zhejiang Institute of Security Technology, Wenzhou 325000 Zhejiang)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empowerment and supported by the concept of focu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owerment” theory and “focus” concep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focu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of “focus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a three-tier system and grasping three links. Finally, centering on the main body of teachers, the working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which are, strengthening the design based on course; stimulating interests and teaching methods; de labeling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guidance and resultant for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Empower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Focus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G424.23

A

1672-1047(2020)06-005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0.06.16

2020-10-13

董磊磊,男,浙江乐清人,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

[责任编辑:曹俊明]

猜你喜欢

赋权群体思政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试论新媒体赋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