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心的社会教育:优势及实现途径
——以现代大学为例
2020-01-18闫震普
闫震普
(太原学院 教育系,太原 030001)
学校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由来已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流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社会教育日益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在个体生命、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21世纪初我国社会教育研究所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实践领域的重要机构,应结合自身的职能与特点,发挥优势,充分参与社会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社会教育实践中的应有作用。[1]
一、现代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优势
现代大学参与社会教育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机构所具有的优势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实践的重要机构之一,其基本职能就是通过高深知识的教与学实现对社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价值,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实践子系统,其实践活动的质量、效率、水平、层次、效果等取决于能否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会教育人才队伍,唯有社会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才有社会教育实践的合理化,也才有整个社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2]现代大学作为社会各领域所需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拥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实践,这些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开展社会教育所需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的理想场所与机构。面对社会教育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现代大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这一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实践,为社会教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所具有的优势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对高深知识的探索与创新,大学的科研活动在服务于自身内部专业教育实践的同时,实现着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教育实践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自身独特的矛盾与规律性。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教育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对社会教育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经验介绍,而对于社会教育规律的探讨、本质的把握,特别是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实践领域其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则重视不够,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教育实践的效果。社会教育要真正实现由社会边缘向社会中心的转变,必须夯实其实践的理论基础,必须在理论层面实现实质性的突破。[3]大学是知识精英集中的机构,科研队伍完备,科研力量雄厚,相对于其他社会机构,在知识探索与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社会教育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过程中,现代大学理应主动发力,充分发挥自身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成为社会教育理论发展进步,社会教育实践实现新突破的助推器。[4]
(三)作为现代社会的服务站所具有的优势
在高等教育已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今天,大学作为现代社会高深知识生产、积累、传播、应用的关键部门,社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社会知识精英高度集中的核心场所,逐步成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践活动过程的服务站。大学通过其知识、人才、场地等不断实现着与整个社会的密切互动,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参与深度日益发展,影响日益加深。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实践系统的一个独立领域,同时也是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形式、教育主体等最为多样化,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最广泛,对人一生的发展作用最持久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有着广阔前景,作用与日重要的实践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现代大学的服务和参与,而作为现代社会服务站的大学理应充分发挥自身服务社会的资源优势,在与社会教育的协调互动中,在为社会教育发展提供独特服务,履行社会教育职责的过程中真正体现自身作为现代社会服务站的价值。
现代大学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高深知识的研究场所、现代社会的服务站,在参与社会教育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现代大学应充分履行自身教育、科研、社会服务职能,并以此为平台和切入点广泛参与、着力推动社会教育实践的持续发展。
二、现代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
结合自身特点及参与社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现代大学应充分发挥所长,以职能为平台,以优势为切入点,通过履行职能、发挥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在为社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促进自身价值的有效实现。与自身职能与优势相对应,现代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参与社会教育
现代大学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参与社会教育具体包括两种模式:
一是在大学内部设立专门的社会教育系或社会教育学院,致力于为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大学培养的社会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社会教育高级管理人才。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活动领域,是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独立的教育活动。”[5]40社会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宏观与微观管理,社会教育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教育管理队伍。大学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科学化、专业化的培养机制致力于成为社会教育发展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继续教育基地。现代大学培养的另一类社会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是社会教育师资。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社会教育目标的达成,社会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教育师资队伍,这是确保社会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现代大学要面向社会教育实践,通过设置有关社会教育的师范类专业,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社会教育规律,掌握不同类型社会教育对象发展特点,胜任社会教育教育教学技能要求的社会教育师资队伍,为整个社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是围绕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科学凝练大学社会教育的内涵外延体系,健全社会教育内容,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夯实重要的社会基础。在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方面,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主要应包括科学知识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社会体验教育、社会制度教育、公民意识教育、道德责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新媒介素养教育等关键内容;在社会教育的具体形式方面则可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统一的策略。在校内,除了课堂集中教学以外,应以大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与切入点,可通过传统文化讲座、主题演讲比赛、在线竞赛答题、文学艺术创作、心得体验交流等灵活多样、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力求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逐步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在校外,社会教育可充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紧密结合大学各院系、各专业发展特点、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校外实习实践、社会参观访问、主题调查研究等各种形式,充分感受社会、体验社会,增强理想信念,提升责任意识,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5]42
(二)以科研活动为载体参与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作为一项独立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离不开社会教育基本理论的支撑。对社会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科学把握需要进行专门化、持久性的理论开拓与探讨。大学作为高深知识的生产、传承机构,理论研究人才的汇聚场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结合社会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发展特点与发展任务,系统、深度参与到社会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来,力求通过大量具有原创性、可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为社会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以科研活动为载体参与社会教育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其一是在大学内部成立专门的社会教育研究中心。应将研究中心的职责明确定位,其主要功能是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范围内的社会教育研究工作,确保社会教育研究的高效有序进行。其二是做好社会教育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工作。大学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或独立、或与社会相关机构、部门合作,积极申请有关社会教育研究的课题,争取立项并将其纳入大学科研活动的整个体系中。其三是在社会教育研究的内容选择上,要突出重点、挑战难点、强调针对性。结合当前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大学参与社会教育理论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
1.社会教育的历史研究。在这方面应注意思考新时期社会教育对我国古代教化思想的继承和借鉴,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的变迁,民国社会教育遗产的研究和传承等问题。
2.社会教育理论研究。在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应围绕建构原创的社会教育知识体系这一目标,重点深入探讨社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社会教育的分类、目的、功能、制度以及社会教育的实施等相关问题。
3.社会教育实验研究。要围绕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这一根本目标,在“必要的理论架构基础上,挖掘、整理并合理继承我国社会教育的实验研究传统,开辟社会教育实验区,特别是面向农村开展社会教育的实验研究”。[5]42对社会教育的实施开展原创性的实验探索。
4.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应致力于为我国社会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与指导,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度研究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社会教育实践。
5.社会教育学学科研究。要围绕社会教育学学科建设,对社会教育进行学科层面的探讨。在这方面应重点关注社会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的确立,社会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以及社会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完善。[6]
(三)以社会服务活动为载体参与社会教育
现代大学通过履行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应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职能,为社会教育活动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管理人才、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大学还应履行好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保障。大学要致力于建立、完善以校园为中心的,服务于社会教育人才持续成长的线上、线下继续教育机制,与时俱进,为社会教育人才提供持续、规范的培训、进修服务。此外,亦可充分发挥大学自身的人才优势,鼓励、组织校内社会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教师、专家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与相关部门机构合作,为社会教育相关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二是为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公共平台是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的物质基础,大学创建、利用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创办、利用好校内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大学校园内的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文体设施、文明标识、宣教中心、校园网站、公众号、研究中心以及实验室等是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大学要围绕社会教育目标与主题,加大投入,大力完善以上社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并创造条件定期、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社会教育服务。其次是参与打造、完善大学校外社会教育服务平台。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人才优势,走出校园,放眼社会,主动与文化宣传管理部门、大众传媒、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馆、书店书城、博物馆、纪念馆等相关机构一道合力打造包括讲坛、讲座、论坛、沙龙、展览等各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社会教育服务平台,以此为载体,对社会成员施加主流文化价值影响,并使其成为社会成员随时和乐意参与的活动。[7]
在社会教育日益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今天,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理应在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大教育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发挥好知识、人才、服务优势,借助于自身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在参与、推进社会教育活动的同时,大学必将再次向整个社会证明自身生生不息,历久而弥坚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