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建设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以新县为例

2020-01-18刘勋达谭细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县中等职业战略

刘勋达,谭细龙

(信阳学院 教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2]1,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3]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4],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举国上下的“脱贫攻坚战”中,从中央到地方的扶贫政策都强调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是多样化培养人才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教育来说,义务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推手,只有高度发达的乡村职业教育,才能为乡村建设培养多样化人才,真正推动乡村振兴。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中,乡村中等职业教育因其贴近农业生产、技能转化快捷、短期效益明显、社会联系紧密等特点,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河南省新县为例,考察和分析新县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现行举措及存在问题,探索豫南贫困山区乡村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展定位、资源利用、政策支持及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二、新县乡村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行举措及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国家现阶段开展的“脱贫攻坚战”是实现长远乡村振兴的基础。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为阻断革命老区贫困人口代际传递,新县职业教育响应国家“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号召,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资源优势,遵循“扶贫先扶智”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帮助新县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实现脱贫,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实效,有力地推动了老区脱贫和经济发展。

(一)新县职业教育的现行举措

1.办好职高,助力脱贫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性,即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对于县域乡村来说,乡村中等职业教育能够直接为乡村建设奠定现实的人才基础。因此,能否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将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截至2018年底,新县共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7538人,教职工423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6761人,教职工337人。[5]1由此可见,新县的中等职业教育已占新县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新县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高中,也是新县的职业教育中心。新县职业高中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在教学、升学、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在新县“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主力军”和“打前战”的作用。

2.职业培训,技术扶农

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离不开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的职业农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2]2而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中,乡村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乡村职业学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于服务地方农村建设的发展定位,可以发挥自身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农业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用先进的职业知识和技术“武装”农业经营者,使其真正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创业就业,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在新县前期精准扶贫工作中,新县职业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了解,新县职业高中从2016年开始,连续举办了7期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技能培训班,培训对象是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班先后为全县17个乡镇培训了404名农村技能人才。该培训班以种植、养殖两个专业为重点,就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系统、生动地讲解;同时,培训教师还深入各学员家中,为学员兴办的种植、养殖项目把脉问诊,现场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中有120多名学员开启了创业之路。[6]

3.引企入校,就近就业

引企入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或易地转移就业,也是职业学校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的有效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2]3当前,我国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外出务工与照顾家庭之间的矛盾问题,如何实现农民工“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或创业,将直接关系到乡村脱贫和全面振兴的真正实现。据了解,新县职业高中在深入调研、对比,反复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筛选,成功引入一批优秀企业进驻学校。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以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他们经过短期职业培训后就近上岗,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经济来源问题,又解决了难以照顾家庭的困难。

4.财政资助,普及职教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其中,国家对乡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资助政策主要分两种。一是免学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2]4免学费的对象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学费标准根据学生类别及专业不同,按照每生每年600至2000元不等的标准执行。二是发放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连片特困地区(不含县城)农村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此外,国家正在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政策。“雨露计划”资助工作程序由扶贫部门负责实施,资助对象为经国务院扶贫办学籍比对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进行标注,且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新成长劳动力,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7]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减免和资助政策,是现阶段“脱贫攻坚战”中的“教育扶贫”政策之一,这将有力推动职业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直接培养了大量建设性人才。

(二)存在问题

乡村脱贫并不等于农业农村从此迈入了现代化的轨道。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为支持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自身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城镇和其他产业,这决定了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巩固和振兴过程。豫南山区乡村职业教育在当前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自身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内生动力不足

无论是开展职业培训,还是进行校企合作,抑或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资助,这些现行举措的直接目的都是落实现阶段“脱贫攻坚”的战略要求,帮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尽早脱贫。然而这些措施说到底都只是为实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外部输血”,而不是为实现长远乡村振兴的“内部造血”。当前我国乡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本开发的着眼点仅仅在于促成现有劳动力向技术型、职业型劳动力的转变,而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注重培养适应并能有效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潜在劳动力”,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也就是说,现行举措并没有真正触及乡村职业教育的“内核”——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这凸显了当前乡村职业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2.人才结构单一

当前乡村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仍然以适应传统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职业为导向。但是随着信息化和经济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需要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推进乡村振兴,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专业类型和结构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多样化建设人才的刚性需求。以新县职业高中为例,学校目前开办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8个专业。[5]2学校开设的专业虽多,但与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针对性和特色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结构固化单一,能够适应并有效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实用型人才匮乏。

3.学制体系僵化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大多为三年,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兼具升学和就业。这种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制体系对于培养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潜在劳动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潜在劳动力”适应性不足。乡村职业学校培养的大部分人才因进城就业或继续升学,造成乡村建设人才流失,从而导致能够适应并有效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人才出现匮乏。另一方面,“现有劳动力”职业化不足。乡村职业学校针对农民贫困户开展的职业培训,旨在短期之内实现脱贫致富,未能长效促进乡村农业生产经营者向现代职业型、技能型农民转化。

三、培养多样化建设人才的路径探索

依托乡村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必须真正触及职业教育的“内核”,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持久性内生动力。乡村职业教育应该调整办学方向,突出以培养农民技能、助力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振兴为发展定位,将自己的办学体制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无缝对接”,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创新学制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校建设等途径培养多样化建设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一)灵活设置专业,农工商旅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2]5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是指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增设或者调整部分专业,以加强学校对社会的适应性,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特色专业的设置上。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地区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两类。

首先是农业建设人才。因为农业仍然是当前乡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所以农业建设人才是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主体。乡村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农”字当头,优先开设并建设好涉农专业。职业学校应“摆脱单纯的学历限制,全身心地开发和研究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和方式,主动地去农村、去田间地头寻找对三农最需要的教育和服务”。[8]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程度日益提升,涉农专业建设的着眼点应从“数量”转向“质量”,从“传统”转向“特色”。其次是工、商、旅等行业建设人才。受国家在农村地区开展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推动,农村地区开始呈现产业多元化的趋势,这就决定了农村地区对多样化、多行业建设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多样化建设人才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重视农业,也要关注工商旅游业,促进乡村农、工、商、旅融合发展。

以新县为例,根据地方特点,新县职业教育可以围绕“红”(红色旅游)、“绿”(绿色果蔬)、“特”(特色农业)、“实”(实训实习)四字做文章,将各种有经济价值和人力投资价值的特色产业纳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来。新县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近年来,新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已初见成效。乡村红色旅游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乡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独特资源。

(二)实行弹性学制,培养职业农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2]6因此,改革和创新乡村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势在必行。其突破口在于尝试实行弹性学制,使“现有劳动力”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者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乡村职业教育学制体系,首先要放开入学条件限制。当前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可视为同等学力人员,只要愿意接受继续职业教育,皆可纳为培养对象。其次要放开修业年限限制。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可以灵活处理,既可以短期速成,也可以长期学习(最长不超过三年)。第三要放开学习形式限制。农民既可以通过非脱产的“在职学习”形式完成职业教育,也可以在农闲时间实行短期脱产学习。第四要放开毕业要求限制。农民在完成职业教育之后,也应通过考核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但考核形式可以实践、口头为主。考核合格的学员,应颁发与应届学生同等效力的毕业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精髓,也是未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职业化对待和进一步职业发展的重要凭证。农民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将直接为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奠定学历和素质基础。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试行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保障了农民获取经济收益的稳定性。

(三)理论实训结合,就业创业并举

乡村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办学体制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理论与实训结合。这是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天然优势,必须要强化利用。乡村职业学校应加强与相关行业、产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以强化实训实习教学,不能只在“黑板上种庄稼”,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直接为行业、企业培养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既满足了合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得到了企业的师资和技术支持,解决了学生理论充实而实训不足的问题。其次,就业与创业并举。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学校的共性办学方针。但职业学校不能仅仅盯着就业这一条路,还要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从2014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而教育领域的“双创”实践集中在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在乡村振兴的长期战略背景下,乡村职业学校的“双创”实践有着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乡村职业学校应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和人才需求,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以服务乡村经济建设为主题的创业项目,以“产业孵化+技术支持”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完善项目过程监管,确保创业项目能够取得实效。据了解,新县有名的田铺大湾创客小镇正是以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同时也可以作为激发年轻人创业激情、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基地。

(四)加大政策支持,推动职校建设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日益加强。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9]1这是国家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举措。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又肩负着服务乡村振兴的新任务。加强乡村职业学校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方案提出要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州、盟)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以最大限度发挥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其次,重点示范带动。国家和地方应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优先支持建设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点带面,以质量赢声誉,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扭转“重普轻职”的教育观念。第三,扩大招生规模。《实施方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9]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0]这些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批乡村建设人才,另一方面也必将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第四,提高奖助标准。在国家长期实施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基础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设立国家奖学金。这是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要举措,其将会鼓励更多乡村有志青(少)年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努力学习和实践,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设事业中。

四、结语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11]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应该将办学方针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机融合,突出以培养农民技能、助力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振兴为发展定位,使其在现阶段“扶贫先扶智”和长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持续发挥推动作用。我国乡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必将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新县中等职业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新县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