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初探
2020-01-18
一、前言
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尤其今年疫情原因影响。一些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由于市场竞争力较弱,在就业市场中找不准自身定位,从而逐渐迷失自己在职场中的就业方向和自身价值。而互联网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联合企业内在要求培养更适合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号,更是国家政府和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中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而言,创新创业在校内的发展仍不是主流,也并未被引起重视。因此,需依托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因生制宜”的培养。
二、互联网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最早流行在西方国家,我国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是在市场改革之后引进的,其发展历程较短,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互联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会,高职院校需要合理利用这次机会,帮助学生寻找新的职场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一)找准正确职业方向
全球信息化时代,使各大企业的产业结构也逐渐进行转型,单纯依据传统的创新创业理念,无法培养出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在各教育环节中加入对职场的新定义,提高学生接受高效率的信息和朝阳产业的能力,帮助学生从社会信息中分析出有效的行业特征,快速定位自身能力目标,利用互联网实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创业政策和理念。
(二)提高职业竞争力
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不断加快,导致各行业信息也在逐渐变化。因此,高职学生想要在职场中努力生存,就必须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互联网可以很好的弥补学生在传统理论中接受的教育弱势,利用互联网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在未来职场中掌握更多的就业、创业技能,从而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找到符合自身能力和需求的工作岗位,同时为未来的创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缺陷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随国家政策逐渐在教育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材中,学生受到理论知识的束缚,同时又缺乏真正的创业经验,导致在应对现实中的创业风险时,能力较差。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在践行理论课程讲解中,并未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依据,课堂上一味灌输创新创业的好处,或者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性的讲解,课程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兴趣索然。另有一些高职院校以未来职场就业为荣,忽视创新创业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发挥,学校为提高就业率,单纯让学生进行第三方协议的签订,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是抹杀了有创新创业想法学生的理想抱负。
(二)教师专业稀缺
随着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不断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也不断普及,各院校对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需求骤升。但实际中,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严重缺乏。有的是完全不对口的冷门专业老师代替或者由其他老师兼职授课,这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都缺乏连续性和专业性。
学校虽开始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但在设置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中没有配备齐全完成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而现有的教师队伍,仅依靠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备课与讲解,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较为落后,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创业方向。尤其由其他专业课教师代理兼职上课的课程,其专业课任务较多,备课压力和时间也不足,因此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相对放松和松散。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大量采用互联网中的教学案例,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堂参与度极低,教师在整个理论课堂上充当着主要的角色,而学生往往在被动的理论学习,只为应付课程考试,拿到相应的分数即可。
(二)学生思维与社会需求不一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在最初创业阶段,理论规划较完整,但并不适用于真正的社会实践。有少部分学生发现互联网的创业机遇,但在进行产品选取时无法有效结合市场信息,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也没有给学生相应的实践性指导,学生选取的产品种类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容易导致财务危机。并且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没有提供政策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空间受限,导致学生创新创业举步维艰,本身创业初期缺乏资金,而学校又没有政策支持,学生很难在现有课程和创业中协调时间和合理分配精力,最终不仅容易导致创业失败,更会打击学生的创业激情。另外,学生的思想由于受到传统创新创业理论的束缚,其思维固化,并不能有效地在新事物上发现商业价值,没有自己的系统想法和见解,创新意识较弱。
四、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的发展机遇
(一) 完善教学体系
互联网环境的不断更迭,需要高职院校以互联网为核心,深入探讨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推陈出新,利用新型教育理念培养双创型人才。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互联网中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调整自身教材中的不足,结合互联网推进电子版就业指导教材,让学生可以实时查阅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激发自身对创业的期待,电子版教材可以使高职院校能够实时根据互联网信息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更新内容。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创立本土化的纸质版教材,选取最经典的创业案例和理论知识,并在纸质版教材中加入相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让学生在哲学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职业结构。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新型完整的创业体系。最后高职院校需要改革对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念和评价方式,在校内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所长进行创业初试,以零投资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校内开展相应的创业活动。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在校内创设创业指导中心和创新产业基地等方式改变大学生的固化思想,鼓励学生在校内自主经营和运行相关产品。创业指导中心和产业基地可以根据市场信息和大数据调查消费者最新的需求时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平台,实时推广有关创新创业的最新信息,让学生在浏览校内平台时发现商机。
(二)完善创新型教师团队
现代化教师团队必备的专业技能就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准确利用互联网创新自身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中的案例和企业营销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和理论讲解;利用互动探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析目前互联网中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形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慕课、微课的方式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创业指导。同时,教师可以学习互联网中先进的专业知识,以提高目前对创新创业市场的分析能力,逐渐帮助学生在创业中规避相关理论性风险。教师应了解最新的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寻找法律保障,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创业权利,同时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教师还需要系统学习互联网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成果,不断分析优秀的创业案例中成功的因素,为学生分析成功创业需要包含的步骤以及需要承担的风险。利用互联网微课堂的模式,向广大学生征集相关朝阳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快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内容,并且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创业方案的可执行性。另外,对学校教师自身没有创业经验这个弱势,可以实行创业双导师制,即聘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士进行实践指导或者为实践导师。利用线下导师与线上导师、政策导师与实践导师、专业导师与互联网企业导师联合的模式建立现代化的互联网教育教学基地,让教师在教学基地中进行互动交流,深入发展互联网加教育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要求,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三) 发挥国家和社会力量
互联网思维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带来良机,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企业竞争关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经验尚且不足,更容易被市场淘汰。因此,国家需要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市场环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性竞争的环境。另外,学生创新创业初期资金困难,国家应对学生提供扶助,完善相关贷款政策,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减少资金链断失的风险。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创立创业基金和奖金鼓励,对发展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对创业较为成功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奖金鼓励。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联系当地大型企业或者创业园区,与政府、企业三方协调,在校外设立实训基地。企业可以在实训基地内创设相关的市场营销、生产监督等岗位,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的同时,可以学习完整化的创业流程。企业还可以在与高校进行产学合作的,对互联网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学生需要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利用互联网科技和虚拟平台寻找互联网中的已有客户和发掘潜在客户,以达到合作的方式锻炼自身技能。同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企业达成合作,独自代理企业中的小项目,运用互联网进行运行和维护项目的稳定收益。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寻找企业产品的定位,利用相关数据分析产品的价值并进行定价,在互联网中实现短期销售。此外,学生在利用互联网与企业进行有机联系时,需要尊重企业的文化价值和职场规则。学生可以在创业园区内开展独立的互联网商铺,运用自身专业技能,在网站中提供相应的服务。
五、结语
目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高职院校教学需要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工具,让学生逐步熟悉利用互联网,实现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营销方案规划等创业前提,帮助学生利用互联网科技提高自身创业项目的竞争力和自身能力在市场中的竞争。让学生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中逐步实现成功创业,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学校和社会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