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与融合:提升高校直播访谈的教育实效性
2020-01-18李佳书
李佳书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主流传播媒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网络直播也在网络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而进入广大民众生活,以其全民参与性、实时互动性和即时传播性等特点,使得参与者和被参与者在直播互动中,制造了参与式以及沉浸式的感觉,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式感觉。尤其是在高校,作为网民一代的年轻大学生更是网络直播的常客。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众多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不断塑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众多校园文化活动中,访谈式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挖掘学校内外的人物的故事,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高校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校园访谈文化活动,打造更加贴近学生、互动性更强的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网络直播以其庞大的信息和资源、快速及时的传播速度、形式多元的互动等优点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机遇。[1]
一、访谈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引领实效分析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项目从2015年到2019年已连续五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追踪研究。新近一轮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整体向好的健康态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得到了大学生群体较高的评价。[2]但是不能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上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存在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教育需要和施教方式上不对等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不断变革,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手段载体方式都在不断变化革新的时代,必须明确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受阻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一) 高校访谈类思想教育活动的突出问题
1.参与度不高
高校访谈类思想教育活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从访谈主客体的地位看,访谈主体(教育者)是学校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访谈活动的客体,也就是受教育对象,一般是广大学生。虽说访谈人能够以其自身带有的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学生参与,但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上学生个性需求具有差异性,访谈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情感、多方面知识能力上的差别化需求,受教育者的内在激励没有得到激发,导致二者关系成为单向的强制性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关系。
2.吸引力不足
目前,高校访谈类校园文化活动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不足,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而影响到教育实效性的发挥。[3]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活动,既要在理论高度上给予受教育者引导,又要在实际生活上体现人性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访谈活动往往以空洞的理论教化居多,而缺少生活化的场景教育。而且对于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不少人会更加关注实际生活,更关心怎样更好地过好当下。“00后”的年轻人,他们独特的成长环境、兴趣、需求和出生在其他年代的年轻人是不同的。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活动很难真正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和感受出发,故而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真切的体验,自然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相应地削弱。
3.缺乏互动性
访谈类活动的互动不足是多方面的。从教育主客体的沟通上看,在访谈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关系,使双方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和融合缺乏平等的根基,造成彼此的沟通不顺畅。通常在访谈类活动中,缺乏访谈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同时,在活动进行前,活动组织者很少为参与者提供畅通高效的互动渠道来搜集学生对访谈人和内容的兴趣点。在访谈过程中,一般都是结束之后的提问,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是缺失互动的,即使是提问,形式化的提问也是较为严重的。此外,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尚未构建起良好的沟通渠道,缺乏良好的沟通欲望与互动渠道方便双方进行价值引导和双向交流,这也是缺乏互动带来的后果。
4.缺乏反馈性
在访谈类活动中,往往缺乏访谈过程的反馈环节。在访谈过程中,一般都是结束之后组织者会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活动效果的反馈,然而在整个过程前和活动进行时是严重缺乏反馈的,在活动结束之后缺乏对活动效果真实有效的及时反馈,缺少现场有效的真实案例进行支撑,由此可见,缺少反馈的活动,组织者是不能有效地检视活动教育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更不能对整个活动环节进行有效地把控和调节。
二、网络直播融入访谈活动的教育效果
学界并未有公认的对网络直播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定义,但对其定义具有相通之处:思想引领的跨越时空的即时性、参与人员的多样互动性等。根据这样的共性,可以得出“直播访谈类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高校开展访谈类校园文化活动中运用网络直播的载体开展活动,以及在直播过程中,通过参与者与用户之间的多样互动形成一种即时互动形式,从而满足受众各种需求,达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校园文化活动。
网络直播访谈类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直播的载体将访谈教育内容大规模地快速扩散,扩大了思想引领的覆盖面,并且以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大大增强。曾获得2019年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三等奖、“广东省十佳网络公益项目”等奖项的“青春悦览”——岭师青年好故事微网剧,由岭南师范学院团委于2018年3月创办,已经举行了20期,该栏目作为访谈类直播节目的典型,通过讲述一个个平凡学生中的故事,来做接地气的思想引领教育。接下来将会以“青春悦览”为案例阐述直播访谈类教育活动在传播载体、营销手段和教育途径上的发展现状。
(一)传播载体:随时随地进行思想引领
借助“微网络”作为思想引领的载体。活动以微信、微博等微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教育的形式,凭借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的优势,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仅可以快速传播,还可以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4]使得学生足不出户,通过新媒体便可以了解节目内容。与此同时,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相对更加活跃地表达自己的言论,通过学生发表的观点,并在直播过程中对其反馈进行引导,也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提供话语等一手资料,从而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二) 营销手段:线上线下多样化宣传互动
直播活动通过开展线下和线上活动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发声,充分运用校园宣传媒体和平台等渠道,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利用广播台日常广播、在人流集中处如学校食堂放置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路访以及校园微信公众号留言互动的形式,增进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打通线下线上,时刻为直播的开展进行宣传造势。在每期节目之后进行节目内容的系列新闻报道和推文宣传,在微信公众号、网站上进行推广,让学生得到进一步浸润启迪。与此同时,利用一些文创用品等周边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和喜欢,通过以上多样化营销推广手段,栏目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经过对以往栏目的调研,学生普遍对直播的形式感兴趣,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积极进行转发,助力活动的宣传推广。
(三)教育途径:以隐性教育实现教育效果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隐性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更能够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访谈类直播正是挖掘学生周边有自己闪光点的“同辈”的故事来进行隐性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角,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做导演,由学生讲、由学生听、由学生看,从而营造自由愉悦而不失思想引领的氛围,让广大同学能在了解到“优秀者不平凡的历程”,和感受“普通人并不普通的经历”中得到人生启发和思想升华。
栏目选题结合青年人关注的热点、焦点和疑难问题点,着力于解决当下学生面临的就业考研、价值观塑造、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培养等方方面面问题,通过朋辈之间的分享,为青年人解疑答惑,点亮前行的灯塔。活动关注当下热点、调查学生关心的话题,主题化、模块化策划运行每一期节目,从学生学习、生活、未来规划、人生选择、心态调整等方面,针对访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特长优势开展访谈直播,从而成为完备的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宝典。
三、提升网络直播访谈活动的教育实效性
网络直播运用到校园文化访谈活动后,从传播载体、营销手段和教育途径上为高校思想引领带来发展的新优势,更便利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但面对学生日益快速变化的需求,面对教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访谈直播教育活动在深入的生动的思想引领内容供给上存在不足,在达到更高效教育效果上需要继续发力,从而寻求更大的突破。
(一)拓宽参与主体,进行跨界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过程,需要不同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进行跨界融合,共同合力完成。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资源需要打通学校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合力挖掘故事。访谈直播活动开展主体上十分广泛,涉及学校党团组织、行政部门、院系等各个部门,但是以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为主。而学生生活在高校中,衣食住行是学生密切关心的方面,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供学生关注的内容,教育主体尽可能融合学校食堂等后勤部门,打破教育资源的界限,从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开展活动。在研究案例“青春悦览”中最受学生欢迎喜爱的是一期——岭师男孩看过来的节目。节目首次选择在学校里面工作的已经毕业的师兄(该校饮食中心总经理)参加节目,并且联合学校饮食中心提供学校网红甜点“肉松小贝”。平时这个甜点十分受学生欢迎,经常供不应求。通过学生的朋友圈可以知道,很多学生仅仅是因为想得到甜点而主动关注或者参与节目。但是通过学生的现场和之后的朋友圈分析可得,学生被甜点背后师傅凌晨3点不到就开始备货等的细节故事所感动,更被师兄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一路在学校奋斗的历程所感动,这些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给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感动,自然而然地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增强体验感,浸润隐性教育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的体验经济原理提出了体验的4种形式,分别是娱乐性、教育性、逃避性和审美性,这也是4E理论。[5]网络直播可以为受众带来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体验感觉。让学生在强烈的体验感中浸透隐性教育。一是增强娱乐性。娱乐性是视觉上的消费,要美化直播间的布置,灯光舞台配饰布景要用心,配合礼物惊喜派送等让学生增强视觉上和心情的愉快感觉,学生就会自发地发朋友圈进行宣传扩散。二是在访谈过程中渗透教育性。生活即教育,很多时候不需要刻意去说教,在访谈内容中注重引导,用故事来说理,让参与者在交互互动中获得学习的经历。三是适当带给学生远离烦恼的逃避性。大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在逐步增加,总会有觉得学业比较枯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暂时在网络空间里得到安静,获得对简单单调生活的逃避空间。四是增强审美性,要通过直播中的场景进行欣赏,获得审美体验。要特别建立专门策划组、主持组、后勤组、技术组、拍摄组,使栏目从前期策划、宣传、录制、直播和后期制作等过程形成专业化流水化操作,配备专属邀请函、专业主持人、专用演播厅、专业拍摄组和专职后勤队等强大阵容,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场景,并可以采用移动直播移动校园带你逛校园,随时随地直播新鲜事情的方式增强受众的体验感。
(三)创造高互动内容,带给学生直播话语权
青年一代是新媒体网络下成长的一代,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也更加向往自由的多样化的表达。思想引领一定要多方面多形式多口味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才能传递思想正能量。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为一个互动的系统,做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6]因此,高校网络直播要在输出学生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基础的同时,关注和受众之间的对话,才能在全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话语权,对其进行引导。
把握“三点思维”,输出学生感兴趣的优质内容。一是迅速抓热点。最近发生的事情是最容易引起受众反响的。“青春悦览”节目有一期“运动的青春最美丽”是在学校运动会刚刚结束之后迅速举行的一期节目,邀请在运动会上打破记录,或者多次挑战自我的学生分享运动会上发生的故事,挖掘体育精神和奋斗情怀。该期节目点击超过13000次,是至今为止点击量最多的一期,这次直播是在全校运动会刚刚结束之后开展的,直播结束之后的回放量也很多,可见对学生的持久吸引力比较强。二是紧扣需求点,提供有用的信息。每年各高校都有学生援藏项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可以借助网络直播,通过参加项目同学的线上实时分享和答疑,让学生了解项目,更加了解西藏、了解“三下乡”实践,为投身支教做好准备。三是直击痛难点,挖掘深层情绪。五四青年节、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冬至等纪念日,需要围绕主题提前策划,挖掘节日、纪念日的内涵,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给予学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针对高校访谈直播中存在互动频次少、互动形式化、以及缺少双向实时互动等问题,要在整个节目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互动。一是互动吸引学生关注,活动前期也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要以吸引为上的原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要注意留有悬念地进行互动,不能把所有的亮点特色都展现出现,只是稍稍带过不加深入地展示,借以吸引学生关注节目。二是互动真实化,互动不能流于形式,要挖掘出学生真正的互动点,深挖广采,精心设计,给予学生想表达的机会,设计方便的互动让学生乐于表达,比如街头访问等的互动要精心设计简单的有趣的符合青年特点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提供情绪价值观念上的信息。三是增加互动的双向性,访谈节目不能只是访谈人在输出信息,更需要双向的互动,在直播过程中学生都会有被触发的时间点,需要设计留言墙、弹幕墙等可以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也可以设置一些反馈员、互动员及时播报,带头互动,活跃评论区的氛围,让大家在看直播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留言。
由此可见,学生要通过访谈直播中的故事引发情感共鸣,达到群体的认同,并通过直播前、直播时、直播后等流程不断和观众互动,从而让直播活动不断集聚情感能量,营造直播情感氛围。
四、学习借鉴,不断变革
网络访谈直播,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与思想政治领域的结合越来越广,大范围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给予学生话语权,在多样化的互动中实现隐性教育的良好教育效果。但教育是时刻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究直播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深层原因,预测将来思想政治教育直播的可能发展前景并寻求更好的使用方式与方法,提升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实效性。
站在直播行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网络直播教育需要不断进化垂直发展,跟上商业网络直播发展的历程,不断进步,向移动直播迈进,不断提高互动,做到真正的交互互动,给学生多方面的体验,产生隐性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在经历过全国高校网课时代之后,网络直播教育的更多途径的可能性被继续挖掘。但是思想政治直播其实质是教育活动,而非商业营销,因此应当是借鉴商业直播营销的思路和模式,创新性融入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中。在经历过全民网课时代之后,进一步探索访谈直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究竟在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影响,预测可扩展的领域和日后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