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1-18东港市中医院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6期
关键词:网膜开腹食管

东港市中医院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工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3例胃癌手术患者,其中行腹腔镜辅助治疗组98例,传统开腹组10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用时较长,但是术中患者平均出血量少,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局部复发率,以及2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术后恢复快。

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肝癌,我国每年胃癌新发患者多达40万,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1]。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都为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而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如何尚存在争议,缺乏循证医学依据[2]。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本院自2011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胃癌住院患者共计203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00例;年龄45~76岁,平均(66.50±8.4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院前已明确病理诊断为胃癌;②未发现有癌变转移情况;③患者了解并接受全胃根治手术;④采用D2淋巴结廓清手术方式进行淋巴结清扫。所选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及传统开腹两组,其中腹腔镜患者98例,包括男性49例,女性49例,年龄43~76岁,平均(64.68±6.71)岁;传统开腹组患者共计105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51例,年龄44~76岁,平均(65.42±6.45)岁。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腹部手术史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腹腔镜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对腹腔内进行探查是否存在转移及种植,对大网膜进行分离并依次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切开胃结肠韧带及胰腺前被膜,借助超声刀对各组淋巴结进行清扫,从血管根部开始分离、结扎进而阻断胃部血运。将直线切割吻合器通过主操作孔放置腹腔内,切断十二指肠球部,确保其残余组织端口完好无渗血。将切断的胃组织提起进一步切掉小网膜,并逐渐往上清理食管及相关部位淋巴结,将迷走神经干切开,分离至贲门以上大约3cm处,放置气腹。在上腹部将穿刺切口延长到3~5cm,随后在贲门以上3cm处进行荷包钳法切开食管,放置吻合器钉座,以确保切口完好,将切除掉的胃部组织提取到腹腔外。最后予以常规食管空肠吻合及Billroth氏吻合。逐步将上腹壁各切口缝合,并重建气腹清洗干净,在上腹部放置引流管,分层依次对穿刺孔进行缝合。

1.2.2开腹组患者予以传统开腹全胃切除治疗,选择剑突往下绕过脐部至2cm处进行切开,进入腹腔后从远到近逐步进行观察腹腔转移及种植情况,进而调整需要切除的组织范围。对胃部周围动静脉血管进行阻断后,切开网膜,对周围14、15组淋巴组织进行清扫;将胃网膜右侧动静脉切断后进行第6组淋巴结清除术,进而依次清理第13组淋巴结、12组淋巴结等。选择距离幽门约3cm处将十二指肠进行切断,随后清除第8组即肝总动脉干淋巴结;对腹腔周围包括7、9、10、11组在内的淋巴结一一进行清扫,并清扫位于胃网膜左动脉处的第4Sa、b组)。淋巴结清除完毕后将肝左叶三角韧带切开,把肝左外叶向右下方外翻,暴露出贲门部位。将食管裂口局部腹膜切开,依次分离食管下端,切开迷走神经前后干,最终切除胃组织,并完成食管空肠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认真记录各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包含手术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指标包含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食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

2.结果

2.1 两组术中指标对比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253.9±52.8min vs 215.6±47.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201.6±49.5mL vs 326.2±70.4mL),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无明显差异(25.3±8.4vs 26.2±9.7),P>0.05。

2.2 术后指标对比

腹腔镜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1±1.1d vs 5.2±1.4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5.6±2.8dvs 6.8±2.5d)、进食半流质时间(7.9±3.4d vs 9.4±4.1d)和术后平均住院日(11.5±4.7d vs 15.6±5.5d )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近期预后对比

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2年,发现腹腔镜组患者局部复发2例,死亡1例;开腹组术后局部复发3例,死亡1例;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2.0% vs 2.8%)和2年生存率(99.0% vs 99.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展期胃癌由于癌细胞残留和微小癌灶转移,预后很差,5年的生存率只有10%~49%[3]。2期临床研究显示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证实。腹腔镜手术对进展期胃癌仍具有微创优势,若说难点,最大的难点就在于D2淋巴结清扫上,不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生的手术熟练度不断提高,这些问题越来越容易攻克[4]。荟萃分析显示,腹腔镜对淋巴结的清扫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异。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能克服传统手术不能逾越的障碍,如严重肥胖患者,胃脾韧带解剖位置较深,毗邻结构复杂易损伤,在开腹手术时离断和结扎胃短血管相对较困难,而在腔镜下镜头可直达脾门,在直视、放大效应下:行超声刀分离脾胃韧带,游离并处理胃短血管,使清扫N04sa组淋巴结变得相对简易,加强止血效果,可明显降低医源性脾损伤的风险[5]。本研究结果证明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用时较长,但是术中患者平均出血量少,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局部复发率,以及2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腹腔镜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开腹组。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术后恢复快。

猜你喜欢

网膜开腹食管
大网膜扭转1例诊断体会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一例由大网膜破裂致多脏器粘连导致牛死亡的病例浅析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