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和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分析
2020-09-13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大连116000
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CTA和颈动脉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CTA),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CTA与颈部超声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率,CTA优于颈动脉超声检查,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和颈动脉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筛查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对而言,CTA检查准确率更高,可作为复查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比如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通过早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可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进一步确诊以及早期干预奠定基础。当前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方法较多,比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但是因为该方法操作存在有创性,通常不易作为前期筛查,研究无创性却检出率较高的筛查方法称为临床研究重点[1]。CTA、颈动脉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方法,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得到应用。本文结合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对其应用CTA、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笔者以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9~75岁、平均(64.16±5.08)岁,所有患者知晓研究目的,同意本次研究,CTA、颈部超声等资料均有详细记录。
1.2 方法
检查仪器:东芝Aplio 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9MHz;西门子128层螺旋CT。
颈部超声检查;检查前常规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仰卧位检查,适当抬高双肩,保证颈部血管有效暴露,检查某侧动脉时,头偏向另外一侧,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颈部实施扫查,扫查范围从锁骨上窝水平胸锁乳突肌开始,按照由下向上完成颈部动脉检查。同样方法完成另外一侧的血管检查,根据检查期间患者血管内颈、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位置以及血管壁周边是否存在斑块、血流信号情况等做出诊断。
CTA诊断:检查前健康宣教,仰卧位检查,检查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00mA,层厚0.625mm,螺距为0.20。按照从足部到头部进行检查,常规对主动脉弓平面到颅底平面实施非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具体是优维显(370),将40mL优维显使用50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并通过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入注射速度:5mL/s,根据时间峰值计算出造影剂达峰时间,然后对患者颈部实施CTA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跟访到临床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硬化斑块检出情况;(2)硬化斑块诊断准确率、漏诊或者误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应用SPSS23.0实施分析,本文参数均为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诊断结果
40例患者共有90个斑块检出,包括25个分叉位置、37个颈总动脉、19个颈外动脉、9个颈内动脉。
2.2 CTA与颈部超声检查结果
CTA检查共有83个斑块检出,检出率为92.22%。颈部超声共有81个斑块检出,检出率为90.00%,差异比较χ2=0.274,P=0.600,无统计学意义。
2.3 诊断准确率分析
CTA检查方法对应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颈部超声检查方法,误诊率小于颈部超声检查方法,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在漏诊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方法对应诊断准确率分析
3.讨论
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重要方法,结合临床文献报道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可引起血管腔出现狭窄,造成血管壁弹性变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重要组织器官等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严重病变,常见的比如冠心病、脑卒中等[2]。
通过早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便于掌握患者心脑血管病变情况,为患者治疗方案确定等提供依据,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DSA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金标准”,但是临床文献报道指出,DSA操作产生的创伤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风险[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技术、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等逐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得到应用。同DSA诊断方法相比,颈部超声检查、CTA检查等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整个操作过程具有无创优势,能够避免诊断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此外,实际应用期间视情况还能够实施重复检查,保证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检出[4]。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颈部超声检查90.00%的检出率与CTA92.22%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为接近,这是因为颈部超声与CTA均有较高分辨率,能够根据颈部动脉血流信号、颈动脉厚度改变、管腔狭窄程度等做出综合分析。颈部超声以90.12%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准确率低于CTA98.79%的诊断准确率,分析是因为CTA检查不仅实施CT增强扫描,同时能够将获取的薄层扫描资料实施后期成像处理,保证颈部血管能够以三维形态清晰显示,保证变异血管、病变血管等较好检出,提高诊断准确率,此外,颈部超声检查获取的影像学为二维超声,图像的总体清晰度不及CTA,这些都是造成颈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不足CTA的可能原因[5]。
沈文等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该学者指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同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有效途径[6]。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这与本文研究结论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CTA和颈动脉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筛查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对而言,颈部超声可作为筛查方法,而CTA检查可作为复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