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并HAP的致病微生物耐药性及因素分析
2020-01-18张传玲方代华田礼军
张传玲, 方代华, 田礼军
(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时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严重者可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痰,甚可出现发绀,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1]。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较多,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为常见,但气候的转变、吸入刺激性气体或食入海鲜、牛奶等食物等亦均可诱发哮喘。因吸入冷空气或进食鱼、虾类食物等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入院后,临床上对其积极采用支气管扩张、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好转。但因儿童机体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其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发生院内感染机会增多。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最为常见的院内感染,是指入院48h后新发的肺炎,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导致HAP治疗较为困难,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并发HAP后,影响治疗效果,并可再次引诱哮喘发作及加重哮喘。鉴于此,本研究特分析此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并发HAP的致病微生物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并分析并发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609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病例资料,男325例,女284例,年龄4个月至14岁,平均(6.49±2.01)岁,病程1个月至8年,平均(3.27±0.51)年。
1.2纳入及排除标准: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且处于急性发作期;年龄≤14岁;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护理,且患儿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住院期间均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测及药敏试验,且临床资料保留完整。同时排除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患儿;有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其他肺部疾病患儿;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液系统疾病患儿;院外感染及存在呼吸道感染患儿。
1.3方法:HAP判定: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于感染潜伏期,入院48h后在医院发生的,经X线检查显示,与入院时比较出现新的炎性病变,连续2次痰培养出现相同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等。根据是否发生HAP将其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当患者入院48h后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及脓性痰,并经痰培养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HAP后,立即进行病原体检测:①细菌检测:无菌负压吸取深部痰液行细菌培养(在巧克力平板、中国蓝平板等培养),且同时涂片行革兰染色及镜检,若连续2次培养为同一阳性结果确定为致病菌,其中培养出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型号为VITEK 2 Compact ,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GN或GP鉴定卡进行鉴定;②真菌检测: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珠海迪尔公司)DL-96 FUNGUS卡进行鉴定;③肺炎支原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④肺炎衣原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⑤呼吸道病毒: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及B型和副流感病毒Ⅰ型、Ⅱ型、Ⅲ型;⑥结核: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另进行药敏测定:采用VITEK 2 Compact专用药敏卡GN13或GP67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测定,真菌采用DL-96FUNGUS药敏试剂(珠海迪尔公司)进行药敏试验。影响因素分析: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临床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整理可能影响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HAP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呼吸系统有无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将上述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赋值情况见表1;另将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HAP作为因变量,无HAP发生赋值为0,有HAP发生赋值为1,进行多因素分析。
表1 自变量(可能危险因素)赋值情况
表2 病原体分布特点n(%)
1.4观察指标:病原菌分布特点;主要致病菌耐药性;影响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HAP的危险因素。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病原体分布特点:609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共有30例发生HAP,HAP发生率为4.93%(30/609);发生组30例HAP患儿共检测出39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82.05%),革兰阳性菌4株(10.26%),真菌1株(2.56%)、支原体1株(2.56%)、衣原体1株(2.56%),未见病毒及结核感染。见表2。
2.2主要致病菌耐药性:HAP患儿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及头孢曲松有较高的耐药性(>35.00%),但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1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45.00%),但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及利福平耐药性较低(<10.00%)。见表3与表4。
表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菌种株数药物头孢吡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左旋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14.313.520.131.1513.94肺炎克雷伯菌823.489.433.492.1310.15大肠埃希菌523.1913.5138.721.8412.36
表4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菌种株数药物左旋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 环丙沙星 利福平 四环素金黄色葡萄球菌3 3.39 9.82 3.56 1.2215.94
2.3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资料对比:HAP组男性、年龄≤3岁的构成比与非HAP组男性、年龄≤3岁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P组有呼吸系统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14d、住院时间>7d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非HAP组有呼吸系统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14d、住院时间>7d的构成比(P<0.05),见表5。
表5 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资料对比n(%)
2.4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HAP的危险因素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呼吸系统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14d及住院时间>7d均是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55、2.740、2.596、2.542,P<0.05)。见表6。
表6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HAP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儿童支气管哮喘及院内感染现状:支气管哮喘多发于儿童,虽肺部感染是其常见的促发因素,但其亦与吸入变应原、环境转变等有关。因吸入花粉、动物毛屑或气候转变等而入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经常规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可有效缓解,但因儿童是院内感染易感人群,部分可出现HAP,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3.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并HAP的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并HAP的发生率为4.93%,且在检测出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比>革兰阳性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未见病毒及结核感染。有研究报道[4],脑瘫儿童HAP感染的主要菌群为革兰阴性菌。另本研究革兰阴性菌前4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此与张艺[5]等研究结果相符合。铜绿假单胞菌易发生于免疫力低下及有原发疾病者,则是患儿HAP感染主要致病菌[6]。根据药敏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均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但因阿米卡星有耳毒性及肾毒性作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其应用受限。另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及利福平均对主要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高,但因万古霉素可引起听力减退、复方新诺明对肝肾脏器的损害、利福平的肝毒性等,其在儿科应用受到限制。
3.3危险因素分析: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长时间可破坏呼吸道屏障、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等,致病菌易侵入气管与肺组织,增加HAP发生风险;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抑制机体正常微生物的生长,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促使体内条件致病菌转变为病原菌而继发感染[7];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下降,增加HAP发生风险;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地,住院时间长,患儿与医务人员、或与其他患儿接触增多,则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增大HAP发生风险。
3.4不足及展望:本研究所选样本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后续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探讨,以增强所得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综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并HAP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另呼吸系统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过长均可增加患儿感染HAP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