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

2020-01-18曹冲振宋作玲

物流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物流体系

孙 慧,曹冲振,宋作玲

(山东科技大学 交通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1 引言

物流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互渗透形成的交叉学科,有突出的应用性、实践性、工程性等特点。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物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工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物流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形式下,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结合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开展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对推动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山东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需求特点分析

目前,国内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和市场需求脱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物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另一方面,则与学校培养模式、专业特点、师资及学生特点等有关。以山东科技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需对自身的特点展开充分分析。

(1)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该校物流工程专业以物流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等学科知识为基础,辅以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知识,考虑到学科优势及社会需求,确定了物流装备与控制、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等两个专业方向,分别对应工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其思维方式及创新方法差别较大,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兼顾工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的创新特点。

(2)物流工程专业的师资特点。该校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机电学科背景,如何引导学生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等各个方向进行创新,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与探索。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师快速消化吸收新知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而创新,这对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3)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特点。该校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男女比例基本为1:1,男女生在学习兴趣、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遍创新意识不足,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不少同学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需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4)考核方式以及硬件资源的限制。该校的创新活动的资金、设备、空间等有限,无法满足全员参与的需要。创新活动的考核方式及激励措施不够完善,创新学分没有进行实质的考核,创新成果仅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这仅促使成绩优良的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大部分同学仅限于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保证高参与度的难度较大。

3 物流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等,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成为主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特点,本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课内外培养相融合、贯穿大学教育始终、保障全员参与等原则,建立了多层次、多方向、多途径、高参与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1 多层次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与实践必须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既是指培养内容的层次递进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也是指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个性特征,进行适应性的创新教育。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因材施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潜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了“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创新→主动创新”四个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层次性

3.2 多方向的内涵

针对专业特点、学生兴趣,建立物流装备与控制、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规划与管理、电商及互联网+等多个方向,全系教师分配到各个方向作为指导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定的方向,建立创新团队。每个创新方向都有各自对应的教师、课程、实践环节、科技活动等,各方向之间又相互交叉与融合,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组织基础。各创新方向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各创新方向的基本情况

3.3 多途径的内涵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主要蕴含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培养对象完全进入和参与到一系列的创新性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要实现这样的状态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而这一载体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途径。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途径见表2。

表2 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途径

3.4 高参与度的内涵

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在课程体系中,采用必修与选修、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学生必需完成的创新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需参与其中。如大一下学期设置的创新教育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讲授创新教育的理论知识,聘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专利申请方法报告、论文撰写报告等,考核要求是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创新作品,专利、论文、科研项目申报书等形式均可;学校团委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要求每个同学达到一定的积分方可毕业。

(2)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求全员参与创新活动的教学与指导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参加创新教育讲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每个教师都参与对应研究方向的指导工作。

(3)教师时刻关注校内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并给予指导;充分利用不同年级之间的口碑相传效应以及传帮带作用,在学生中创造浓厚的参与科技活动的氛围。

(4)在参加全国、省等各级比赛时,由于指标有限,但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与学校学院协商,组织校内赛、院内赛、专业赛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4 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作为高校创新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及对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至关重要。大力宣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思想,让创新教育深入人心;教师确立“以人为本”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觉的追求。

(2)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了“行远科技创新团队”,在创新教育的宣传、创新活动的组织、选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级学生科协、各类兴趣小组和各课题研究项目组等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基础,各组织成员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3)制度保障。在校院、团委、系部等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制度日益完善,各项激励措施逐步发挥作用,激励全校师生投入“双创”教育中。

(4)物质保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资金、空间、物资等保障,积极争取学校及学院的支持,投入更多的资金,完善创新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U 创空间等的作用,做好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服务工作。

5 结语

以山东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建立的多层次、多方向、多途径、高参与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其更加成熟完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数量以及获奖的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今后还需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并对成果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物流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