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20-01-17沈雁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

沈雁君

【摘 要】目的:经对小儿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对相应防治措施予以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病房接收的19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施目标性监测方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应防治措施制定如下。结果:在本研究所选196例患儿中,有12.24%患儿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绿通假单胞菌和其他耐药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中,以<1月患儿的患病率最高,其次分别为2~12个月、13个月~3岁、4~7岁,>7岁患儿患病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儿科病房接收的患儿时,监测其多重耐药菌情况,能使耐药菌感染情况发生降低,对患儿机体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最大程度确保患儿安全。

【关键词】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在微生物实验培养期间细菌的监测结果显示呈阳性,其中对不低于2种的抗生素类药物能够形成抗药性的细菌菌株[1]。因本次研究是以小儿患儿为对象,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低下,因此大部分患儿病情都比较严重,或者早产儿较多,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免疫力水平偏低,加之治疗的开展具有侵入性,抗菌类药物应用广泛,使得能一定程度增加细菌耐药性水平,加大治疗难度[2]。故本文以我院儿科病房接收的196例患儿为对象,通过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治方案,做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8月我院儿科病房接收的19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9例,女87例;年龄13天~13岁,平均年龄(5.5±1.4)岁。所接收的患儿均来普通病房。

1.2 方法

采集所有患儿体内的细菌,将其制成标本后置于微生物实验室内予以细菌培养,操作期间应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相关表述对细菌予以严格操作分析,及时向临床科室与控制感染办公室反馈检测结果。控制感染办公室深入至相关临床科室,对多重小儿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深入掌握了解,同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细菌种类,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观察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细菌种类

在本研究所选196例患儿中,有24例(12.24%)患儿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绿通假单胞菌,其他耐药菌,不同细菌种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分析病症感染患儿年龄分布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中,以<1月患儿的患病率最高,其次分别为2~12个月、13个月~3岁、4~7岁,>7岁患儿患病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近几年抗生素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愈发广泛,以及抗生素药物滥用情况的愈发普遍,一定程度提高了细菌耐药性,而且耐药性也从以往的单一耐药逐渐发展成多重耐药[3]。由于此次(下轉第页)

(上接第页)

研究所选取的病患为小儿为主,因患儿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且操作有侵入性,广谱抗菌药物的实施,能一定程度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在临床具体工作中,为能降低对重症监护室患儿行治疗时有多重耐药菌细菌感染情况发生,相应措施工作的及早开展非常重要,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4-5]:(1)积极做好临床相关医务人员应用抗菌药物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程度有意识加强,并且还要将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工作做好,确保合理用药;在具体应用各种抗生素药物期间,还要充分把握适应证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及时性。彻底、全面消毒重症监护室,从而能最大程度降低细菌多重耐药性发生。(2)严格检测多重耐药菌的变化情况,如果经检测多重耐药菌发现结果呈阳性,或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应马上向有关感染部门报告;对采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病史资料工作积极做好,针对可疑物品应马上开展细菌培养实验,对可疑或确定的感染源予以消毒隔离处理,防止有交叉感染情况发生。(3)有意识地加强对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防止出现更多耐药菌株。(4)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流通,隔离多重耐药菌,严格隔离已出现感染情况的患儿,定期应用含氯消毒剂对病房内摆放的物品实施消毒;同时真实、详细记录处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工作情况。(5)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必要时需遵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医疗人员应保持手部卫生干净,防止有感染情况发生。另外,对疑似感染的医疗人员定期予以消毒定植,进而能对多重耐药的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综上,临床治疗儿科病房接收的患儿时,监测其多重耐药菌情况,能使耐药菌感染情况发生降低,对患儿机体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最大程度确保患儿安全,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郭平.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0):1311-1313.

栗韦.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1):114-114.

谢朝云,熊芸,孙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6,44(6):744-747.

周芳,董亚琳.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14):1916-1920.

江红亮.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32-34.

猜你喜欢

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基于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临床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研究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