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胡同的文物古迹
2020-01-17李明德张广太
李明德 张广太
近年节假日期间,旅行社组织的京城一或二日游,有一条首选路线,就是东城区的南锣鼓巷到方家胡同,这条线路是很受游客们欢迎的。
方家胡同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南边,是一条长600余米的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明人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万历年间,有位叫方逢时的尚书在此居住,胡同因之得名。方逢时才华横溢、办事干练,处置边防事务尤为出色,政绩卓著、深受皇宠,所以方家胡同也与尚书一起扬名。明亡后,清朝官兵进京,该地区属镶黄旗,沿袭原名“方家胡同”。今天104、108路无轨电车,124、特11路公交车在此有站,下车即到。胡同里路北有清代宏伟壮观的循郡王府。循郡王名永璋,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子,这座三进大四合院,是典型的贝勒府邸,并植有玉兰和海棠等古树,近年全部建筑进行了修缮。该府东边13号是典型的广亮大门的四合院。这是一座清代大四合院,原为循郡王府的一部分。主院的北房和东西配房,均有廊子相通,院内古树、假山石相映成景。清光绪时,出使德国的状元洪钧回京后,与妾赛金花在此院居住。1984年联邦德国总统卡斯滕访华时,曾特地到此院参观。路北29号是一座典型的如意门四合院。门头上是一组砖雕精美的松、竹、梅图案,展示了清代京城雕花工匠的高超技艺,可称一绝。今天的方家胡同小学就在循郡王府西边,原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18—1920年曾在这里任校长。当时老舍先生与北京一中五位老师一起来接管此校,学生都是附近住的满族、汉族子弟,只收男生。用新的理念办学,教材是商务印书馆编的,教学中对白话文给予推广。今天校门上的“方家胡同小学”六字是老舍的夫人胡潔青女士生前所题。
目前,正待修复的古迹是明代古刹白衣庵和著名的清末京城第一家图书馆,即“京师图书馆”遗址。该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曾有大量藏书并经、史、子、集、线装书、工具书,是京城的“书山”“学海”,到民国时搬到鼓楼西大街的广化寺,后又迁至文津街,解放后成为北京图书馆。方家胡同路北的京师图书馆大门建筑,20世纪80年代被毁,今天正待修复。位于胡同西口路北的明代古刹白衣庵,山门三间,有四层殿宇和跨院,原庵内供奉观音像及九尊娘娘像,还保存有清道光皇帝所赐的兰亭镇水刻石七方。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还保持着佛事活动。“文革”中佛像被毁,殿堂均成了民居,今天該庵山门上仍可见“古刹白衣庵”石额,院内古建保存完整。目前,只有山门尚待修复。
胡同里的老建筑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