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分析
2020-01-17徐春华池云陈伟胡志亮
徐春华,池云,陈伟,胡志亮
神 经 梅 毒(neurosyphilis,NS) 指 梅 毒 螺 旋 体(treponemapallidum,TP)侵犯神经系统而导致脑膜、脑实质、脑血管、脊髓等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近年梅毒患者数量增多,NS 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梅毒感染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似,男同性恋人群梅毒患病率较高[1],而梅毒可增加HIV 病毒载量,降低HIV 感染患者CD4+细胞分数,但梅毒、HIV 感染患者神经系统感染风险均较高。研究表明,梅毒合并HIV 感染患者NS 发生率高于未合并HIV 感染者[2]。本研究旨在分析HIV 感染合并NS 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NS 诊断标准:①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②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阳性且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500 mg/L)、白细胞计数升高(>20×109/L);梅毒血清学RPR 试验阳性且符合上述任意条件即可确诊,仅符合②者为可疑NS[3-5],但在无法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实验(VDRL)情况下可采用RPR 替代诊断NS[4]。(2)HIV 感染诊断标准:HIV 抗体阳性。
1.2 研究对象 选取2012—2018 年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住院的HIV 感染合并梅毒患者172 例,筛出HIV 感染合并确诊及疑似NS 患者34 例。排除标准:(1)合并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其他颅内感染者;(2)脑脊液检查正常及单纯脑脊液TPPA 阳性者。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史、HIV 感染情况、症状)、疾病分型及其临床表现、入院原因,并分析患者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4 例患者中男33 例(占97.1%),女1 例(占2.9%);平均年龄(39.4±11.6)岁;感染途径:同性冶游17例(占50.0%),异性冶游5 例(占14.7%),同性冶游伴吸毒1 例(占2.9%),其他11 例(占32.4%);治疗史:驱梅治疗14 例(占41.2%),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10 例(占29.4%);HIV 感染情况:CD4+细胞数目<350 个/μl 者23 例(占67.6%),机会性感染12 例(占35.3%);症状:有症状14 例(占41.2%),无症状20 例(占58.8%)。
2.2 疾病分型及其临床表现、入院原因 14 例有症状患者疾病分型:脑膜型8 例(占23.5%),临床表现为头晕2 例,听力下降2 例,精神障碍2 例,头痛1 例,下肢麻木1 例,记忆力减退1 例,视力下降1 例;脑膜血管型2 例(占5.9%),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1 例,头晕1 例;脑实质型4 例(占11.8%),临床表现为头痛1 例,头晕1 例,记忆力减退1例,痴呆1 例。20 例无症状患者入院原因:Ⅱ期梅毒4 例(占11.8%),其中合并骨梅毒1 例;门诊苄星青霉素驱梅治疗效果欠佳7 例(占20.6%);初诊梅毒筛查NS 11 例(占32.4%)。
2.3 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2.3.1 血清RPR 滴度 34 例患者血清RPR 滴度为1:1~1:256,其中血清RPR 滴度≥1:32 者18 例(占52.9%),见表1。
表1 34 例HIV 合并确诊及疑似NS 患者血清RPR 滴度(例)Table 1 Serum RPR titer of the 34 HIV infection patients merged with confirmed or suspected NS
2.3.2 脑脊液检查结果 34 例患者脑脊液TPPA 均为阳性(占100.0%),脑脊液RPR 阳性者13 例(占38.2%),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7 例(占23.5%),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者19 例(占55.9%)。
2.3.3 影像学检查 34 例患者中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者30 例(占88.2%),颅脑CT 检查者2 例(占5.9%)。颅脑MRI检查异常者13例(占43.3%),其中表现为缺血灶4例,累及部位包括额叶(3 例)、颞叶(1 例),以点状缺血灶为主;腔隙性脑梗死3 例,累及部位包括基底核区(1 例)、半卵圆中心(2 例);颅内软化形成3 例,累及部位包括基底核区(3例)、放射冠区(1 例)、半卵圆中心(3 例);脑萎缩2 例;右侧额叶深部团状不均长信号影1 例。颅脑CT 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基底核区、放射冠区、颞叶区团块状高密度影。
2.4 治疗方法 33 例(占97.1%)患者采用水剂青霉素G(华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0657)1 800万~2 400 万U/d,持续治疗10~14 d,而后给予卞星青霉素(华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4727)240 万U/次,1 次/周,持续治疗1~3 周;1 例(占2.9%)患者因对青霉素过敏而采用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3036)2 g 静脉滴注,2 次/d,持续治疗14 d。
2.5 预后 21 例患者完成3 个月~2 年随访,其中17 例(占81.0%)治疗后2 年内血清RPR 滴度下降4 倍及以上,7 例(占33.3%)脑脊液RPR 及TPPA 转阴;9 例(占42.9%)症状改善,1 例(占4.8%)遗留神经系统损伤但血清学改善,2 例(占9.5%)伴有精神异常者症状有所改善。
3 讨论
梅毒各期均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改变[6],其中NS 临床表现复杂且部分患者无症状,增加了NS 早期诊断难度,而HIV 感染合并NS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更复杂[7]。研究表明,HIV 感染合并梅毒患者神经系统感染发生风险较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HIV 合并梅毒患者NS 发生率为19.8%(34/172),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9],究其原因可能为:HIV 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机体TP 清除能力下降。
VDRL 是一种可明确诊断NS 的标准实验[5],在无法进行VDRL 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脑脊液RPR 作为替代试验,但脑脊液各反应素含量低于血浆,30%~70%的NS 尤其是无症状、晚期梅毒及合并HIV 感染患者脑脊液RPR 阴性,漏诊、误诊可能性大,因此脑脊液RPR 试验阴性亦不能排除NS,需结合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判。
多数HIV 感染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轻度升高[10],因此HIV 感染合并NS 的诊断标准需更加严谨。本研究参照2018 年美国AIDS 机会性感染治疗指南[4]、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梅毒螺旋体(梅毒)的治疗指南》[5]及《2015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梅毒)治疗指南》[11]区别无症状及仅脑脊液TPPA 阳性与HIV 抗体阴性者,进而提高HIV感染患者NS 诊断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34 例患者脑脊液TPPA 均为阳性,而脑脊液RPR 阳性率仅为38.2%,部分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表明HIV 感染合并梅毒患者需结合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等指标以提高NS 诊断率。
HIV 感染合并梅毒患者应考虑腰椎穿刺术以排查NS[4,11],而男性,血清RPR 滴度>1:32,神经、精神症状及HIV 感染程度(CD4+细胞数目≤350 个/μl)是HIV 感染合并NS 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RPR 滴度≥1:32 者占52.9%,CD4+细胞数目≤350 个/μl 者占67.6%,且无症状NS 发生率为58.8%,可见HIV 感染合并NS 患者漏诊可能性大,需更多指标联合诊断。本研究结果还显示,30 例行颅脑MRI 检查患者中MRI 检查异常者13 例(占43.3%),提示MRI 可作为HIV 感染合并梅毒患者行腰椎穿刺术前NS 筛查手段,尤其对年轻且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青霉素是治疗NS 的首选药物[11],但HIV 感染合并NS患者是否需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尚不完全明确。MOULTON等[14]研究表明,青霉素治疗NS 所致认知功能损伤患者短期疗效良好,但尚缺乏足够证据证实该药对认知功能损伤患者有长期疗效。本研究经3 个月~2 年随访发现,9 例患者(占42.9%)症状改善,1 例患者(占4.8%)遗留神经系统损伤但血清学改善,2 例患者(占9.5%)伴精神异常但症状有所改善,究其原因为青霉素无法修复实质性血管、脑、脊髓等病变。有研究表明,HAART 可有效降低HIV 病毒载量,提升CD4+细胞数目,进而降低NS 发生率[1],本研究中1 例患者曾接受HAART。
综上所述,HIV 感染合并NS 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以无症状NS 多见,需结合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而NS 的治疗仍首选青霉素;但本研究并未完成所有HIV 感染合并梅毒患者的筛查,且腰椎穿刺术指征并未统一,大部分门诊未做腰椎穿刺术的梅毒患者的NS 流行状况未知,存在一定选择性偏倚,因此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对HIV 感染合并NS 患者进行更细化的分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