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区管系工程中的人工掘进顶管施工技术

2020-01-17

中国建材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顶管高程灌浆

(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1 工程概况

南大干线(东新高速至番禺大道)-东新高速至G105国道-K2+960~K4+869(1.1 标)位于番禺区大石街,该段总长度1.909km。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得知,WN8→WS9段顶管施工需穿越220kV电缆下方区域,该处电缆与地面净空17m,为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顶管机械的转运需得到大型吊车的支持,但吊装作业具有特殊性,无法满足6m净空要求,考虑到安全施工的目标,最终采取人工顶管作业的方式。

2 人工掘进顶管技术优点

顶管施工是整个城市管网中尤为关键的环节,其中人工掘进顶管法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人工作业的方式更具灵活性,可有效纠正偏差,无需投入大量工程设备,因此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是当前城区管系工程中极为重要的技术形式。

2.1 施工成本低

节省大量工程设备,在少量施工人员的支持下便可完成顶管作业,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成本。

2.2 占用场地小

若采取机械顶管的方式,需得到大量配套设备的支持,在城市区域内要达到这一目标难度相对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交通瘫痪现象。基于人工顶管的方式,可有效避免“拉链路”,确保施工路面上方车辆的正常通行。

2.3 施工简单且高效

机械顶管必须得到充足的成本支持,部分项目的经费有限,因此不具备引进多台机械顶管机的条件。基于人工顶管的方式正好解决了这一局限,可在各个区域展开顶进作业。实际工程案例表明,此方法的顶进效率甚至超过机械顶管方式,更具可行性。

3 人工掘进顶管施工方法

3.1 顶管施工流程

准备工作→设置工作井→测量放线→适配施工设备→人工掘进→钢管顶进→施工质量监测→管道贯通→针对管线辅以固定措施→水压试验→灌浆施工→设置检查井。

3.2 工作井开挖

前期准备工作是确保工作井开挖质量的关键,确定开挖范围,明确该处是否存在地下设施,若现场施工环境复杂,需调整工作井的位置。施工中液压顶进设备尤为关键,因此需确定合适的工作井范围。关于实际开挖深度的控制,需略大于污水管道埋深,且要满足液压设备的下放要求,结束开挖作业后处理基底,针对该处采取整平措施,经浇筑施工后形成垫层,在其上方铺设轨道[1]。在上述基础上,即可施作后背墙,主要作用在于为液压顶进设备提供支撑,该结构在强度、刚度等指标上都要足够良好,在管顶进作业时可以有效承受水平顶力。

3.3 顶管工作井内设备安装

3.3.1 导轨安装

要求导轨达到平行、顺直的状态,施工中需控制枕铁高程。导轨安装前的检查工作必不可少,相关人员需要复核管道中心,在无误后方可正式铺设导轨。

3.3.2 后背墙的安装

此环节采取方木与20a型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的结构总厚度50cm,将该结构均匀分布在井壁上,同时后背墙尺寸尤为关键,以3m×2m为宜。

3.3.3 下管顶进、出土

基于吊车顺利下管,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顶进设备,较为可行的有千斤顶,在卷扬机的辅助下将开挖后的土体转移到指定堆放场所,将轴流鼓风机连接至通风管,向施工现场持续性送风。

3.3.4 千斤顶和顶铁的安装

掘进顶管作业必须使用千斤顶,该装置在工作坑内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调节顶力合力作用点,分析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的关系,二者应达到同轴线状态,在此基础上可有效控制顶进偏差。基于人工作业的方式挖运土方,检查管上部管壁与土壁的连接关系,若二者之间存在间隙,需合理调节千斤顶着力点,将其设置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3处。

3.4 顶进施工

将施工所需的设备有序置于工作坑的指定位置,对其展开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试顶。实际施工中,需要检验设备的水平与垂直标高情况,在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顶进工具管,随后依次下放混凝土管节,结束此项作业后必须再次检测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后试顶,将各项参数调整至合理状态后,便可进入正式顶进施工作业。

关于管内土体的开挖作业,本工程中采取人工开挖的方式,利用自制小车将开挖后所得的土体转移到井坑处,并通过吊机将其置于坑外。

结束顶管施工后,需对各管采取加固措施,经压浆处理后可提升管道周边密实性,确保施工区域上方地面的稳定性,避免沉降等工程事故。

4 顶进控制措施

4.1 测量控制措施

关于测量,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1)测量频率:在展开首节管的顶进施工作业时,每完成20~30cm要安排专员检测中心与高程情况;在后续顶进作业时,每完成50~100cm要测量一次。

2)中心测量:重点做好头一节管前端的检测工作。

3)高程测量:此环节使用到水准仪与高程尺,必须精确测量首节管前端内底高程,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方式控制顶进高程。

4)为满足检测要求,有必要设置两个水准点,将其置于工作井内,后续施工中定期校核水准点,以便提升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5)每完成一个管的顶进作业,都要精确测量中心与高程。

6)纠偏。经上述测量后分析顶进效果,若偏差达到10~20mm,较为可行的是超挖纠偏法[2],具体方式为:处理偏向的反侧,允许在该处适当超挖,在此过程中偏向侧不展开任何超挖操作,部分情况下还需要留坎,在其作用下形成阻力,通过适当施加顶力的方式,便可达到调节偏差的效果。若偏差超过20mm,较为可行的是千斤顶纠偏法。此外,还要辅助使用超挖纠偏法,在其支持下达到边顶边支的效果,最终有效调整偏差。

4.2 管前挖土要求

管周不可出现超挖现象,并做到随挖随顶。若开挖现场土质良好,允许适当超挖,即管周上方超挖量可达到15mm。做好接口处理工作,本工程中所用的管材采取F型接口形式,因此在完成顶管作业后,各管之间通常会存在缝隙,此时需以膨胀水泥砂浆为原材料,通过压实填抹的方式处理。材料配制时,以硅酸盐膨胀水泥为宜,经试验后确定合适配比,具体为膨胀水泥∶砂∶水=1:1:0.3,经拌制后得到的材料必须在0.5h内使用完毕[3]。要做好填抹前的准备工作,安排专员对接口处理,使其处于湿润状态,在此基础上分层填入。

4.3 污水管线安装支护

经上述施工后设置污水管线,在此之前需要做好工具管的检测工作,以3m为间隔分别得到高程值,分析所得结果与设计高程的误差,在此基础上合理加工污水管支架,以便给污水管线安装提供优良条件,使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此外,污水管上方需要使用顶杆与支架,两结构有效对顶。

4.4 闭水试验

此项工作需覆盖至污水管以及各类支管,具体流程如下:

1)红砖封两端头子,砂浆抹面;

2)抽水并将其灌入井内,经此操作后使水体高度超过顶管2m处;

3)做好停水处的标记工作;

4)将观测信息记录完整;

5)经0.5h后再次检测,明确落水高度;

6)经计算后确定实际渗水量,综合考虑设计要求,针对施工效果做出合理判断。

4.5 混凝土灌浆

完成水压试验且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后,便可进入到灌浆施工环节,此时以素混凝土为宜,完成材料的拌制作业后,在灌浆机的辅助下将其转移到工具管与污水管之间,在此过程中需遵循慢速灌浆的原则,且要控制单次灌入量,以免出现污水管挤压变形现象。检测灌入混凝土的深度情况,灵活调节灌浆速度,若该值达到污水管管径的2/3,允许适当加快灌浆速度。结束之后,在两侧设置竖井管并回填作业,通过分层碾压的方式提升其稳定性,最终结束整个顶管施工作业。

5 结语

人工挖掘是市政管网中应用较广泛的形式,在市政管网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之下,人工掘进顶管技术的优势逐步彰显,但在实际施工中依然要注重各项工艺的合理应用,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顶管高程灌浆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顶管施工技术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顶管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浅谈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关于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的探究
8848.86m珠峰新高程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