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研究与启示

2020-01-17郝月蓉苗向军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选材跨界冰雪

郝月蓉,周 静,苗向军

(1.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篮球运动学院,北京 100084;2.河北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系,石家庄 050041)

1 问题的提出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创新时代,跨界现象无处不在,国内外体育领域也不乏跨界成功先例。随着中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领域呈现不同的问题导向,跨界整合为我国竞技体育突出重围和体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我国冬季项目人才匮乏且水平不高,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面参赛、恶补短板”的目标,国家实施了全国范围内的跨界跨项选材工作,各冰雪项目后备军规模不断扩大,冬奥会跨选运动员基本到位,正在通过各种赛事的历练积极备战,跨选工作初显成效。但从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本次跨界跨项选材并不能有效弥补我国冬季项目人才的巨大缺口。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跨界跨项选材工作需要持续进行。跨界跨项选材有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选材育才模式,规避运动员成材周期长的不足,快速补充冬季项目人才,因而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客观理性看待。

2 我国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的机遇

2.1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大契机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我国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拔人才、快速解决冬季项目人才短缺问题提供了平台。冬奥会是竞技水平最高、观赏性最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冬季体育项目盛会。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为选出最优秀的运动员代表国家出战,制定了一揽子的选材培养计划,其中的重要内容是面向国内进行跨界跨项选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队的选拔体制,打破了地域、行业、项目的界限,打通了职业体育、专业体育、业余体育的人才通道,为更多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条为国争光的道路,跨界跨项选材适合破解当下的冬季项目竞技人才短缺困局,对我国来说,它是挑战,更是机遇。

2.2 政府的专项政策导向

中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党和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经济的投入、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努力拼搏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为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健康发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国家相继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政策文件。其主要是为解决我国冰雪产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备战2022年冬奥会,是冬季项目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举国体制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通过举办冰雪赛事和发展冰雪特色旅游,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迅速扩大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从而为培养冰雪运动后备军,突破冬季项目短板,实现冬季项目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3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国内外跨界选材的成功先例比比皆是,这是引导我国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的理论实践基础,只有遵循规律,才能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更具针对性、更全面、更系统,使更多运动员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

肖恩·怀特是单板滑雪U型场的金星,同时也是极限滑板的霸主,以一人之力让单板滑雪和极限滑板两个项目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美国运动员伊根·爱德华,曾获得夏季奥运会男子轻重量级拳击和冬季奥运会男子四人雪橇双冠军;NBA球星诺维茨基从小练习网球,后来转到篮球也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教练管健民执教于中国散打、空手道和跆拳道队均斩获金牌,可谓一跨再跨的成功教练;网球金花李娜曾练习羽毛球,她的职业生涯证明了转向网球是一次成功的项目跨越;中国滑雪史上首个世界冠军郭丹丹从小练习体操;还有刘翔,刚开始练100米和跳高,后练习跨栏……他们在跨界后甚至取得了在原项目上无法超越的成绩。

这些成功事例证明了教练员与运动员跨界跨项选材的可行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跨界跨项选材不仅是国家发掘人才的新途径,而且是运动员拓宽发展道路获得成功的新选择,更体现了体育深化改革的新内涵。

3 我国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的问题

3.1 跨界选材任务艰巨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指出,关于冬奥备战工作要做到“真选、真练、真高、真干。”[2]即真正的跨界选材,要在“跨”字上下工夫,真抓实干,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跨界跨项选材,顾名思义是把某一项目的人才选到另一项目中去,这本身就决定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众所周知,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已经对原项目产生了高度的适应和依赖,中途改项,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所以,从哪些项目中选拔人才,是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首要考虑的难点问题。此外,从哪些省份选材,各项目选多少人,对运动员的年龄与训练年限有什么要求,各项目的测试指标有哪些,测试标准如何划定,如何确保选材质量与保障选材过程的安全等复杂问题都需解决,其间既要考虑运动员因素,还须遵循运动项目特点和发展趋势,可见,跨界选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专业教练员与科研团队综合多学科选材知识,借鉴成功跨界经验,公开公正地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跨界选材,确保跨界跨项选材的成功率,培养出高水平的冬季项目竞技人才。

3.2 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随着冬奥热潮的升温,我国冰雪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冰雪各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首先是运动员缺口巨大。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滑雪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0%,而在我国,滑雪市场最好的北京也不足5%。滑雪运动人口基数少直接导致专业运动员缺乏。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冬季项目的全国注册运动员仅有5 000余人,冬季项目的专业运动人才总量还比不上夏季奥运会的一个基础项目。2016年,全国冬季项目运动员注册人数为7 356人[3]。虽有明显增长,但距离北京冬奥会的人才需求及冬季项目长远发展对后备人才的需求等仍有较大差距,且各项目注册人数分布也不均衡。

除运动员外,要把冬奥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还需要各种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专业人才缺口达70%[4]。首先是冰雪管理人才,在过去几十年,我国冰雪产业基本处于自发无序小规模的发展状态,不仅管理人员储备不足,更谈不上对管理人员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教育,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保障。有数据显示,我国重要滑雪场管理人员2016年仅320人,2022年将需要4 110人。其次是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如压雪、索道、造雪、教练等技术骨干,目前我国仅1 492人,2022年需要26 158人[5],这不仅是我们急需的,而且还面临着培训标准缺失的难题。此外,还需要大量的赛事组织运行人才和各种冰雪运动复合型人才。应该说,人才短缺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大难题,也是未来冰雪发展最大的障碍。因此,全国各省市的冰雪专业人才都供不应求。跨界跨项选拔人才只能解决竞技运动员缺乏的当务之急,而其他各类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则不是依靠跨界跨项选材短时间所能解决的。

3.3 运动员培养时间紧

多数冬季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田麦久曾指出该项群的参赛选手训练成材年限为:入省市队需要2.7—2.9年,入国家队需要6.9—8.3年,参加奥运会则需要10.2—12.8年之久。李双玲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和成材年龄规律进行研究指出,女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到最佳竞技阶段需要8—11年,男运动员则需要7—12年[6]。

运动员的成材需要对体技战心智进行系统长期的持续训练,集体项目还需要加上磨合、协调的时间,可见冬季运动项目人才培养是很难速成的。跨界跨项选材虽说走了捷径,节省了全程多年训练的一些过程,但冬季项目毕竟有自己的专项特点,能否成功还将取决于专项训练过程。目前,距离2022年冬奥会已不足2年,我国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面临巨大的时间挑战。

3.4 运动员风险大

一般来讲,某个运动员在原有竞技项目上很难再有突破,才跨改到冬季项目中的。但运动员是否能在冬季项目中获得比原项目更好的成绩,仍是一个悬而未知的问题。如果运动员在冬季项目的成绩不理想甚至还不如原项目成绩,要不要继续在冬季项目中苦练,就是其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了。一般来讲,运动员回到原项目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培养优秀运动员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7],尤其是现代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运动员的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脱离了科学系统的多年训练几乎是不可能成材的。另一方面,现行的体育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也不允许,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竞赛等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运动员很难随意更换运动项目,尤其是跨选后再次跨选。此外,跨界跨项运动员的上学深造及跨选后的保障等问题,也需要统筹考虑。

4 启示与建议

4.1 落实国家政策,做到科学跨选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特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即使从属于同一项群的项目,除了共性之外,其专项特征也依然有很大差别,国内外体育领域跨界跨项选材虽有成功先例,但也不乏失败者,后者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因此,要进行科学的跨界跨项选材,必须严格论证与细致分析,从顶层设计上就要尽可能降低失败概率。跨项对于运动员本身来说也是巨大挑战,一旦选择错误,将会断送自己的运动生涯,对运动员和国家都是极大的损失。

首先,在国家政策层面,体育总局出台了跨界跨项选材的激励保障政策,各地要认真执行,确保落地,以保障运动员无后顾之忧地全力备战参赛。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项参赛”和争取更好成绩的目标,要建立跨界跨项人才库,以保障跨界跨项的后备力量储备充足,为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次,针对跨界选材任务艰巨问题,要从理论上理清哪些“界”和“项”是可跨选的,实践中应广泛组织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练员进行充分论证,准确找出每一个冬季项目的特点和对运动员素质的要求,以便确定最接近的项目,把握各项目间的迁移规律,提高跨界跨项选材的成功率。

4.2 依托同项群项目选材,跨用传统优势项目人才

跨界跨项选材是对传统运动员培养方式的补充,是对运动人才的再利用,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出成绩。但冬季项目具有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跨界跨项选材需要从其他项目中挑选具备一定基础、能满足某一冬季项目基本素质要求的运动员。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说:“考虑到项目的关联性,我们借鉴国内外的跨界跨项训练的成功经验,重点从田径、体操、技巧、武术、自行车、重竞技等传统项目中选材。”[8]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我国有很多运动员是从同项群的其他项目中选拔出来的,尤其是当一个新的项目建立时,同项群跨界跨项选材就更为常见。我国第一支手球队来源于篮球运动员,我国第一批曲棍球教练来源于足球教练员等,不胜枚举。王大卫在探讨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时也指出,同项群内部的转项多于异项群之间的转项[9]。这种转化现象促进了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促进了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当属把体操运动员的翻转训练方法应用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训练当中[7]。以同项群项目为基础,跨项选材将更有针对性和成功保障。

我国的优势项目及潜优势项目人才济济,为冬季项目的跨界跨项选材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人才资源。特别是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优势项目中,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巧及协调等基本素质好的运动员可以更轻易地学习掌握冬季项目技巧,大大降低了转项难度。

4.3 抓住冬奥发展机遇,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冬季竞技项目人才紧缺的现状,我国实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跨界跨项选材,但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远之策。此外,我国冰雪产业人才的巨大缺口也无法依靠跨选来填补,还需要依赖行业内职业培训、冰雪学校培养及国际组织认证等传统渠道[10]。北京冬奥会对于国家、社会和运动员来说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抓紧抓好,科学布局、加快构建涵盖各类冰雪人才的完善的培养体系。

首先,依靠学校培养。坚持体教结合,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打牢冰雪后备人才基础,畅通人才成长和输送渠道。相关高校还应依托自身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练员的专业教育;同时响应国家政策,为国家队队员提供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服务,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其次,充分发挥好专业协会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二者在规划制订、组织管理、资质认证、管理经验、实践岗位提供等方面各具优势,应加强合作,各擅所长,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为运动员提供更多机会走出国门锻炼学习,邀请冰雪强国的金牌教练前来传授经验,打造一个“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5 结语

为了备战2022年冬奥会,我国实施了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工作。跨界跨项选材可以提高国家队的训练质量与效益,实现项目综合实力的快速突破,探索竞技体育奥运备战的新路,同时对于其他奥运项目开展跨界跨项选材也具有示范意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也需要正确认识跨界跨项选材的风险性、艰巨性及其作用的有限性,理性对待、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推动冬季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选材跨界冰雪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