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分析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人才

一、前言

2017年1月17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之实施会计人才战略 加强会计人才建设”文件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等现有培养工程以及国家会计学院等培训单位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适当加大管理会计知识比重等,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推动会计领军学员、总会计师等高端会计人才向管理者转变,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这说明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也说明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二、新常态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朝着更深层的方向发展,国际会计职业发展正在朝着智能会计机器人方向发展,传统财务型会计的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在国外,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应用已非常广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力推崇。据美国劳动部调查显示:90%以上美国的财务人士从事着管理会计职位,他们70%以上的时间用于决策性工作。比如会计师、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以及首席财务官 (CFO) 等[2]。在日本,比如松下集团,财会部的人员大约2000 人,而80%的人员都在做管理会计工作[3]。而国内目前已有1200万会计从业员,但是会计人才需求市场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是财务人才呈现金字塔型结构顶层的高质量管理型会计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核算型会计人才供大于求,超过85%的财务人员,充当着“账房先生”的角色。基于当前的会计人才现状,高校应积极应对市场,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三、高校管理会计培养人才模式的不足

(一)高校未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职业道德教育

2018年5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简言之才只是德的资本,德却是才的根本[4]。随着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人员将面临着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的双重压力,由于当前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各大高校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为考查课。将大量的教学时间放在必修课的教学上,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形成了重理论而轻职业道德的现象。这也是导致管理会计人才就业后触碰法律底线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少数高校自始至终都未开设《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仅仅在新生正式上课的前一周安排一至二节课对学生进行象征性的教育,很明显,这些流于形式的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会计法规意识的树立都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当学生初入会计行业遭逢职业道德问题时,因为没有接受系统性的应对措施教育而会感到无助,在巨大的利益引诱下,极易触碰法律底线。不利于当前满足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要求。

(二)管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首先,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接轨国际市场急需高素质,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而高校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重复且陈旧,例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中出现的资金预测、资金决策、现金预算等知识点是《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但在《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中也出现,两门课程教学知识点雷同。所以当下高校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当下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严重与社会脱节。其次,高校管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通常情况下,对大一新学生入学应开设《会计学基础》,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学》,大三开设《成本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但相当大的一部分高校在大一上学期并没有开设《会计学基础》课程,甚至为了压缩课时大二上学期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学》,大二下学期在《中级财务会计学》未结课的情况下开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这使得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学生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期望。

(三)高校管理会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首先,高校管理会计师资匮乏,我国前期培养的会计教师偏向于财务方向,对管理会计的教学经验甚少,无法胜任管理会计教学任务。另外近几年来,各大高校扩招,管理会计方向学生逐年增多,各高校又未能及时培养和扩充相应的教师,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其次,教师专业水平有限,赵海霞(2007)指出,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会计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整合方面的能力,而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学生听” 为主;且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计算能力,而分析思维能力得不到重视等。这就导致管理会计人才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5]。

(四)高校管理人才培养缺乏实践

第一,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教学,弱化实践教学,因而实践教学课时较理论教学课时相比占比甚少。大部分高校一学期内只安排几节实训课,或者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分析一些相关的案例,甚至部分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基本不开设任何实践课程。而西方国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甚至很多国家实践教学课时比例高于理论教学课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短时间内很难提高学生管理会计实践能力。第二,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当前各大高校虽然正在由财务会计人才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但转型过程复杂且经验不足。一方面造成实践教学缺乏正确引导,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水平有限,致使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大。基于此原因虽然每年各大高校都有大量的财会毕业生,但人才质量规格与当下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满足会实际需求。

四、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一)高校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财会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长时间、系统且规范的开展,首先,新生刚刚入学就要设计完善的职业道德课程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列为管理会计学生必修课程,促使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观念。其次,提高管理会计专业老师的职业素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而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及时将报刊、网络等媒介中的相关案例,作为教学过程中补充知识点,以此来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提高学生辨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最后,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定期邀请财政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部门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加强职业道德讲座。这些专家、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向学生阐述会计行业道德现状,宣扬遵守职业道德的楷模,让学生体会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个人职业道德的目的。

(二)完善管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各大高校要及时更新管理会计专业教材,针对各专业课之间的重复知识点,要依据学生具体情况酌情予以删减,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核心知识点,不至于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疲劳感。其次,要合理规划课程安排的时间,适当增加专业课课时,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接受有一定的缓冲期,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更好的巩固。最后,除了管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以外,高校应开设一些如《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所得税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等辅助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仅能够辅助管理会计学生掌握主干课程,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

(三)加强高校管理会计师资力量建设

第一,高校要加强管理会计教师人才引进制度,加大管理会计教师培养资金的投入,对素质良好的优秀管理会计人才要予以物质和政策方面的倾斜,切实落实人才引进工作。第二,培育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从事人师活动也能从事经师活动的教师。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政策,引导与组织教师参与管理会计培训课程,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实践能力

学校内部要落实好实验基地的建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学生前期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后,授课教师应带学生进入学校实验基地进行实操训练,使学生将其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让学生对管理会计相关理论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第二,通过校外企业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在大四下学期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相关实习单位,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较简单,加之会计资料涉及到单位的商业秘密,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所以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动用学校相关资源与校外相关的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人才协同培养合同,学生初期可进入企业参观学习,感受企业财务氛围,待学生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储备,可适当的参与财务简单化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较大,对各大高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大高校应抓住机遇,积极面对挑战,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承担起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责任。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人才
人才云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