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问题的研究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业化成果科技

一、前言

高校是我国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主要孵化基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载体。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是其当下亟待解决的任务。其中,创新科技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以及知识创新两部分。在推进创新成果产业或发展过程中,高校只有将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进行有效的整合连接,才能够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化结构,推动本校物质经济及知识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客观来说,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能够对科技创新这一工作形成应有的关注,并且整体的效果也比较良好。但站在另一角度上来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并没有达到良性状态。对于科技创新工作来说,很容易就会造成影响。比如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与产出能力之间存在差异。

(一)没有足够投入。当前,很多高校都能够正确意识到人员对于工作质量所能够形成的影响,也纷纷开始注重人才培养以及人才招聘等工作。所以,目前大部分高校内的科技人员都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工作水平,也能够为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工作的推进形成有力的人力支撑,强化人力优势。但在此期间,也存在着一些存在的问题。例如,针对于科技创新这一部分来说,其整体的人员规模在不断扩大,但针对科技研究及科技发展这部分,高校所拥有的人才数量却并不充足,甚至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同时,在很多高校内,专业的科技创新科学家及工程师比例也在不断的降低。这一情况,间接表明了高校的科技发展实力在不断减弱,整体的人力投入不足。

除人力投入,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期间,经费投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大部分高校在开展科技研究活动时,所应用的经费都来源于政府部门。而与高校构成合作关系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高校提供新工艺的开发以及新产品的改进。其自身的支撑性相对较强,但在经济方面却并不能够起到过高的影响。这一情况表明高校在开展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活动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二)成果产出能力不强。站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及创新成果的质量角度上分析来说,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能够呈现于正比例发展的趋势。并且,通过对高校的相关科技论文内容数量及所获得的奖励进行统计收集,也能够为这一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但如果将成果的产出增长比与投入增长比进行相互对比分析来看,两者之间并没有达成同一状态,甚至其中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投入产出之间无法达到线性关系[1]。

站在研究课题的角度上来看,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中所进行的研究数量及所形成的课题数量都能够稳定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如果站在科研人员角度以及高校自身所拥有的课题量角度分析来看,其整体所展现出的科技研究能力却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如果高校科研工作期间,并没有做好全面的调查工作以及准备工作,那么很容易就会由于水平过低而影响到科研活动开展。此外,当前我国对于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力度并不高,也没有为其构建完善的管理标准,很多高校科研机构都难以组合,甚至会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这样一来,当高校在开展科研项目活动时就无法为整体活动的开展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体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

(三)成果转化力薄弱。当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类型较多,但是针对于科技活动所形成的专利类型却比较单一。具体来说,高校所开展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项目主要发展类型仍旧是实用型。并且发明专利所占据的比例并不高。此外,无论是站在专利申请总量的角度上来看,还是站在专利授权总量的角度上来看,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规模都并不大。而这一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高校所开展的科研活动并不符合专利申请的标准。例如不具备较高的创新性、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换句话说,整体科研成果的价值以及水平不高。

同时,很多高校都会有一些专利意识并不强的科研人员。在其完成科研工作之后,并没有主动申请专利,而是通过论文或者成果鉴定等方式进行公开,甚至是向国外公开。这样一来,其辛勤刻苦所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与其自身之间并没有法律方面的保护,进而导致科研人员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付之东流。此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也比较单一。当前,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会注意贯彻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一些中小型企业、集体企业进行合作沟通。但很多情况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关系并不协调,整体的转化途径也很容易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了成果产业化发展的状态。

高校产学研合作渠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阻塞问题。其中产学研合作指的是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合作企业之间所达成的合作关系。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发展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针对专利合作这一部分都没有形成过高的关注,也没有进行过多的操作,整体的专利合作甚至还处于起始阶段。而这一问题的存在,自然也会导致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发展受到影响,进而降低高校专利的实施率以及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三、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效率提升对策

(一)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在构建创新队伍时,高校方面首先应开展的工作是要转化对国内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及教育认知观,能够以培养创新型学生为主要工作内容,合理的调整自己原本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计划[2]。

由于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是一项专业性及复杂性较强的活动,保证基础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创新队伍内部,高校还需要进一步打造精干团队,组织一批精干人员,组成精干队伍,从事专业性及基础性较强的研究工作,借此为整体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及能力保障。并且能力较强的高校可以委派这支精干的专业队伍长期的从事国家目标性的科技创新项目。

在创新队伍的日常工作期间,高校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内部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及项目考核活动。必要时,学校方面也可以构建完整的激励机制及人才流动机制,借此增强队伍内成员的工作热情及科研热情,培养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

(二)改革校内管理体制。高校内部需要对科研环境进行适当的创新调整,打造一个有利于科研创新的政策环境。针对校内的定编定岗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及职称评审等制度,高校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化处理,保证相关制度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能够达成密切的统一关系。必要时,高校方面可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及产学研联合创新工作,构建专门的优惠政策。例如,可以鼓励校内的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也可以鼓励企业内的工作人员走进学校,与校内科研人员教师构成密切的联系,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3]。

在处理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时,针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发明者及主要转化者,其所获得的利益一定要处于最佳位置,以此维护发明者、转化者的工作热情及工作信心。在完成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工作之后,科研人员需要对成果进行全面的鉴定及评定。除此之外,高校方面需要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估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改进,将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纳入高校的综合评估体系中,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及产业化发展实力。

(三)培育发展科技企业。对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来说,培育相关的科技企业是推动整体活动顺利进行,增强科研项目经济的主要方法。当前,部分高校逐渐意识到这一途径的应用价值,也能够明确方向的打造科技企业。但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经济总量较低,所以科技企业对于高校科研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形成明显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校方面就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自身的发展特色为基础,对科技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强化企业的发展力量。

另外,高校方面可以大力支持科技企业融入到经济市场环境中,通过上市等方式,有效的扩大科技产业的发展规模。必要时,高校方面也可以辅助科技企业打造专属于自己的品牌,促使其不仅可以在校内发展,同时也可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甚至走向国际,借此在强化课题效应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借助政府部门的支撑以及帮助,构建高校科技园区。在科技园区构建完毕后,高校可以起到纽带作用,将科技园区与科技企业进行有效的联合,增强管整体的辐射作用[4]。并且这一方法也能够帮助高校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中,更好的开展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战略。高校方面应对内部所能够应用的力量进行全面的收集以及开发,以校内结构力量为基础,对其进行有效转化,促使其为创新成果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任务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对这些问题形成缓解,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就需要注重加强队伍的建设,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有效改革。此外,高校还应侧重于发展科技企业以及科技园区,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猜你喜欢

产业化成果科技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验收成果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科技助我来看云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