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小学音乐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其改革探讨
2020-01-17王雨辰
王雨辰
(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与设计系,安徽 桐城 231400)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音乐课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人文修养,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音乐课程教学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75-81。当前,小学音乐课教学及课程资源开发存在诸多不足,如音乐课程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分布不均,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不足等,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学理念
将审美意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审美修养的提升。在开发小学音乐课程时,首先应当认识到审美意识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深刻挖掘音乐中的审美价值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听与唱能力,使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节奏美、声韵美[2]108。除此之外,音乐课程教学还要对当地民歌进行合理应用,将地域性民歌中的特殊美感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自己首先要对音乐语言及内涵进行反复琢磨,在“听”与“唱”的过程中对音乐的感染力、独特韵味进行更为深入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自身的感情体验,从而感染学生,使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二)着力改革音乐课堂教与学
首先,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目前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斯音乐教学法、美国的综合乐感教学法是国外比较著名的音乐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各有侧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即将学生作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更为强调。通过研究这些音乐教学法,可以得知实践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着关键性地位。因此,教师需要对音乐实践课程重视起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基础性音乐教育同小学音乐课程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音乐实践有着更充分的了解与更深刻的感受。其次,将乐器课、弹唱课的课时量适当增加。纵观现阶段小学音乐课程及教材,键盘知识的学习以训练钢琴技能为主,这样一来,学生在经过训练后会对照谱子弹奏出流畅的钢琴曲,但是很难做到边弹边唱。基于上述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压缩钢琴技能课程的课时量,代之以弹唱课,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出现了更为价廉物美的乐器,如电钢琴、电子琴等。这些乐器无需调律,因而成本大大降低,对于键盘操作技术也没有太高要求,利用录音合成功能,教师和学生能够做到同舞同歌,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更多乐趣,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3]18-21。
二、小学音乐课程开发与利用面临的困境
(一)音乐教材资源整合不够
国内音乐课程长期以来都是按照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课程推行的模式进行,推进顺序是由中央到地方,教育部、音乐专家、教育学家是音乐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4]25。然而,教师与学生才是实施音乐课程的真正主体,家长对于孩子音乐素养的形成有着关键性影响,但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都缺少话语权。音乐课程开发工作由专家主导,这种开发模式尽管能够创造出优质的音乐课程资源,但是未能将音乐课与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贴合程度不高。除此之外,这种开发模式未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加以考虑,因此课程的实施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从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度、学生对当地民间音乐的了解程度、学生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态度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还是参与程度,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音乐教材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进行音乐课程开发。
(二)音乐课程资源分配不均
当前大部分地区不重视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应试教育理念在许多学校中根深蒂固,因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将其做为副科,并未投入足够的精力及师资。例如,一些学校的音乐课长时间由其他学科占用,少数学校甚至根本不安排音乐课程,即便上课也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这就严重挫伤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很难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此外,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音乐课程资源分配不均。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都比较高,课程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课程资源比较匮乏。
(三)未能因地制宜利用资源
小学音乐教学对教材过于依赖,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较忽视。现有的小学音乐教材是以课标为指导,以音乐教育专家为编写主体,在教育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编写的,这样编写出来的音乐教材未能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其中[5]45-46。大部分音乐教师过于关注教材,对校内外资源的开发比较忽视,未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音乐课程资源,如民歌、戏曲等等。在采访某小学音乐教师对当地民间音乐的了解程度时得出以下数据,其中深入研究者占比例39%,系统学习者占比例20%,略有了解者占比例27%,不了解者占比例14%。可以看出当前小学音乐教师缺乏对民间音乐的深入了解和系统研究,也就谈不上对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小学音乐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一)校内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音乐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多元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应灵活而不能死板,经典的音乐作品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知识与音乐教材的融合更为重要。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歌曲《春晓》时,教师可以将诗词和音乐的融合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中古典诗词的运用,除了单纯的歌唱外,还可采用朗读的方式强化音乐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青春舞曲》时,可通过唱跳结合的方式呈现这首作品,使学生亲自感受到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美。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音乐教材,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便于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交融,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第二,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还可以对学生自身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音乐素养各不相同。某些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时间较早,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弹琵琶等,部分学生早期接受过声乐知识、舞蹈知识方面的教育,教师可对学生身上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学生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同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受到感染,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6]15-16。例如在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可以安排会弹钢琴或电子琴的学生负责伴奏,学过舞蹈的学生负责伴舞,擅长唱歌的学生负责现场演唱,其他学生负责打拍子,在分工合作中进行音乐学习。
第三,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学校设备设施加以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园音乐文化资源。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其中一项重要资源就是学校广播站,利用学校广播站播放适合小学生的音乐,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音乐欣赏教学可对学校的广播室进行充分利用,无论是流行音乐、童谣歌曲,还是民族音乐、世界名曲,都要在校园广播中播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欣赏这些音乐。
(二)校外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域特色音乐资源是校外十分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学校、地方要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人文环境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地域化特色融入到音乐课程资源中,利用优秀的民族音乐熏陶学生,及早对学生的民族音乐传承意识进行培养,这是200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地域音乐资源开发作出的规定[7]78-81。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关键部分,地域音乐、乡土音乐都属于民间音乐形式,具有大众化、草根化特点,地域特色比较鲜明。以四川省为例,在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的音乐课本教材中,四川省的乡土音乐就集中分布在最后一个单元。将四川省的乡土音乐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中,不但对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很好的落实,更是使得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接触乡土音乐,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当地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
(三)建立健全资源开发的保障制度
第一,制定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制度。从国家角度出发,针对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完善的音乐课程管理体系,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行有效保障,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这样一来,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主体——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课程开发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应有的话语权。除此之外,在小学音乐课程开发中,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有利于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主管部门不但要倡导学校积极主动地开发小学音乐课程资源,还要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也就是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教育机会,使教师能不断更新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下放小学音乐课程开发权力,及时跟进理论培训。这样不但能对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吸收和借鉴,还能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保留,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第二,调动教师课堂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相关教材编印工作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此外,学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开发音乐课堂资源的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鼓励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音乐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音乐教学、音乐文化、地域性音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选择课程资源时还要考虑学生年龄、课时数量、班级人数等因素。要想成功开发出适合学生的音乐校本课程,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对校本课程有着理性、科学的认识,不能将校本课程与传统课程分离开来或对立起来,而要对二者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学校不但要对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持积极的鼓励态度,对教师的课程开发工作给予必要帮助,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评价制度,从而调动教师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热情。重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激励和保障,音乐教师在对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时就会更大胆、更积极,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也会更顺利地完成。
第三,完善课程资源开发评估体系。首先,对校内及校外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资源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也包括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本地区、本校的音乐课程资源,对能够加以利用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客观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档案的建立。要想开发出合适的音乐课程资源,首要条件就是对自身音乐课程资源状况进行准确掌握,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评估体系。其次,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考虑学生需求,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程资源的选择要围绕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发展要求为导向[8]20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载体就是教材,教材是课标基本理念与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选择的课程资源应方便诠释与解读,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有效突破,对接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强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有的放矢。音乐教师应当作为连接学生和教材的一道桥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功能,努力使教学资源为学生所用,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音乐课程教学资源本质上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因此,在完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评估体系时,教师必须准确、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要求、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程面临的困境提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途径,目的是为了解决小学音乐教材资源整合不够、音乐课程资源分配不均、资源利用未能因地制宜等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共同努力,对校内音乐资源、校外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保障制度,使音乐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音乐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促使其个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