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困生问题与转化措施探究
2020-01-17王丽丽
王丽丽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 210046)
1 学困生的行为表现
日常行为表现主要有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表情茫然,无法听懂或干脆不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成绩漠不关心,从不主动与人讨论学习问题;学习时不求甚解,浮于表面,得过且过;上课之前不能提前做好准备,经常带错课本或忘带作业;课前从不预习,课后从不复习,考前临时抱佛脚;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肯努力钻研;作息时间不规律,容易被游戏或其他娱乐活动吸引。
2 学困生类型及产生原因
2.1 学习基础薄弱型
进入同一高校的学生生源差异较大,而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完成教学工作,很难兼顾部分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民办高校近年来招收偏远地区生源越来越多,该类问题也就愈加凸显。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还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基础不好没办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有些难度较大的基础课未学好,严重影响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度,造成恶性循环,并且会由此带来自信心受损、紧张、焦虑甚至厌学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该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
2.2 目标动力缺失型
在对民办高校大一新生进行的入学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中时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而进入大学以后就没有了目标,或者是以父母确立的目标为目标,自己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学习的意义、大学的规划、未来的发展等问题。大学在管理上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别,在学习和生活上主要依靠自己的自律性,这部分学生在目标缺失的情况下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在学习上没有了动力,成为了学困生。
2.3 沉迷游戏贪玩型
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脱离了父母的管理督促,逐渐暴露出了贪图享乐的一面,开始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娱乐活动,试图将自己压抑多年的爱好释放出来,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意识,沉迷于娱乐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迟到旷课、上课睡觉、考试作弊,成为了学困生。
2.4 社交兼职广泛型
当代大学生中兴趣爱好广泛,人际交往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不在少数,而其中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以后不再以学习为主要任务,而是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兼职工作,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片面地认为参加此类活动所获得的能力比学习更有价值。有些同学在兼职过程中获得了收益,丢主业重辅业,错过了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从而成为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3 学困生转化措施
3.1 把握时机,做好预防
高校学生基本在大二开始进行集中的专业课程学习,部分大一时基础课没有学好的学生则会在大二遭遇严重的学业问题,关于学困生的各种调查分析和研究数据也显示,大二时期是学生遭遇学业危机的高发期,高校应针对这一特点,在大一时进行有效预防,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目标规划指导、专业课程及发展前景介绍、心理状态评估和关注、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等,及时发现在思想、学业和行为规范上出现问题苗头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3.2 精准分类,有的放矢
鉴于高校学生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学困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想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也需要因人而异。要分清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如性格特点、行为习惯、成长经历差异。对学业困难程度进行分级,对学业困难课程类型进行分类。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把握,综合学生对自我学困原因的认识及教师的分析归纳,剖析该生学困的深层次原因,并建立每个学困生的信息档案,并根据每位学困生特定的情况和目标需求订制方案,使学生得到最精准有效的帮扶。
3.3 以情感人,获得认同
很多学困生害怕和父母谈论学业上的危机,常常出现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而有些父母在得知孩子学业危机之后也只会一味地批评指责,作为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的重要成员,父母此时未发挥积极的作用,导致学生自卑、孤单心理更重。此时,他们的内心也渴望得到理解、支持和关爱。高校辅导员应及时与学困生进行用心的交流和真诚的沟通,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态,通过其舍友和同学进行朋辈关怀和学业指导,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建立并增强学困生和辅导员之间的信任感,帮助学生消除孤立无助感,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态度,为开展更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心理疏导,积极关注
对大部分学困生来说,心理的自卑,消极和压抑、焦虑的情绪常常与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让他们轻松面对学习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挖掘自己的优势特长,同时接纳自己的不足,对自我进行准确的定位,作出合适的目标规划。学困生常常会因为学业问题而习惯性否定自己形成消极心理,对学困生的成功转化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学困生的潜能进行挖掘,对其优势特长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增加积极的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3.5 树立典型,因势利导
高校应从优化学困生所处的环境入手,打造和谐向上、互助成长的宿舍文化氛围,通过选拔优秀学生作为朋辈学业指导师,有针对性地帮扶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同学。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共同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等措施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营造浓郁的校园育人氛围。积极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树立“学习标兵”、“文明标兵”、“进步标兵”等形象,用优秀学生的真实事迹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同学,用班级中学困生成功转化的真实案例来激励学生增强自信、激发潜能。
3.6 严格管理,奖惩有度
大部分学困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不交作业,宿舍卫生脏乱差、就寝晚、自律性低。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仅仅是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对学困生的管理上必须做到严格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预警,必要时需采取行政处分等措施,以正学风。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到学困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上取得的进步,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来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获得认同感,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