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01-17赵璐琪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化工管理 2020年26期
关键词:化工类双师型双师

赵璐琪(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2018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不断为社会培养出适宜的应用性人才。《意见》的出台,是基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而提出的。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发展速度加快,学生仅仅在学校中学习相关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应用需要,因此需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相结合,以此来更好的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为了应对新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更高质量和的现代化教育支撑新时代的发展要求[1]。尤其是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来看,要去知行合一,要求全面融合发展。以上恰恰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据。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要最大程度上适应社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这就要求教师要满足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能力。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

自国家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人才培养呈扩大化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人,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压力,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但是,不可否认,与就业难相对应的是企业招工难,这种矛盾现象的纠结之处就在于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本身在高等教育中居于弱势地位,学术水平不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业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不足,因而很难找到适宜的工作。因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的带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水平。

1.3 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质量中的关键地位

教育之道,关键在师。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根据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示,其提出在新时代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教育质量。这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2]。

1.4 当前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的现实处境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进行“双师制”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必要条件就是当前教师队伍力量的薄弱,这与人民群众期待的高水平现代化教育有着巨大的矛盾。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难以提升,关键影响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的水平不高所导致的,传统的教师选拔和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切实的改革这个弊端。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认证标准

双师型教师出现最多的地方就是政府相关文件中,可以说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具有明显教育行政色彩的词汇。有关双师型教师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此后多有提及和探讨。但是,该名词尽管早已提出并下发各大高等院校,但是究竟什么是“双师”,认定的标准是什么,终究未在国家文件或者业界讨论中有一个统一的观点[3]。由于理解上各有不同,因而导致双师型教师始终缺乏一个认证标准,目前的现状还只是一个教师资格证,这导致具备双师教育能力的人因为缺乏教师资格证而无法成为双师型教师。

2.2“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

避开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从双师型的实质来看,我们一般认为其要具备两点素质。首先,教师要具备理论素养,能够教授学生知识和文化;其次,教师要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在专业实践方面具有一定水平。但是,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中这类具备实质上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教师占比也不高[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原有教师不注重以“双师制”标准要求自身发展有关,也与学校与社会的支持力度和倾斜重点不足有关。

2.3 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复杂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认可度并不高,对比普通高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较为复杂。首先,一般高职院校的教师以硕士应届毕业生为主体,这部分人群大多一直生活在学校中,研究理论素养较高,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而且不具备实践能力[5]。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这部分教师习惯于中专的教学模式,往往在科研能力方面不强。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并不完善,教师个人素养亟需改善和提高。

2.4 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标准

由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缺乏规范,因而在考核和激励方面也往往是无迹可寻。从教师评价制度方面来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是将传统的教师评价考核方法作为标准,这显然不能促使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6]。而且是否为双师型在目前大的环境下对于教师个人的提高影响不大,使得教师没有动力向该方面努力,总体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难。

2.5 培训渠道不畅通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在教师在教学中完成的,培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现实情况是培训渠道并不畅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接受的培训机会少,主要是受到教学工作影响[7]。其次,进行培训的渠道并不通常,技能培训需要在企业中完成,而校企合作在这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并不多。再次是受到培训经费的制约,无力支持培训的开展。

3 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建设“L-B-P”型名师团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打造一支层次分明,能力全面的教师队伍,本文提出建设“L-B-P”型名师团队。首先,是在化工类专业内部选拔综合素质强的带头人,对其进行培训,并安排到企业当中任职管理层。专业带头人要多多走出去,与行业进行交流,并在企业发展实践中摸索经验[8]。与此同时,要鼓励行业专家进入校园,担任学科带头人,以实现化工类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把握社会应用脉搏。其次,对培养大量的骨干教师,明确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目标,制定相关制度,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定岗,一段时间后骨干教师回到学校中进行成果分享,以此形成双向促进的效果。最后,加强兼职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降人才,兼职教师主要是依托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化工类教学的应用性水平。

3.2 建立分层培养和逐级认定的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新挑战,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来源不同,个体能力不同,专业水准存在差异,这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培养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和培养标准,要建立适宜的分层培养和逐级认定的机制,实施适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9]。形成阶梯上升的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水平。

3.3 制定化工专业“双师型”教师考核评定标准

化工类专业具有较多种类,比如精细化工、应用化工等,细分的学科专业要求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能力也不同,因此要培养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就需要长远着眼,细微处着手,制定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考核评定标准。按照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的不同要求,分别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基本资格条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课程建设能力等四个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明确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匹配相应的评价分值。通过量化考核,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水平[10]。

4 结语

教育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先导,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目标和形势越趋多元化,这既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加大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切实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化工类双师型双师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浅析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