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生态文明之翼 助美丽中国腾飞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明污染绿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论断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主题。在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想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走好绿色低碳之路,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基石

古人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从我国国情来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将近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土地、水等多种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远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资源高消耗之路已难以为继。因此,建设美丽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绿色发展,要求全社会做到绿色低碳。

(一)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做到全社会的绿色低碳,首先必须把源头转型作为走好这条路的重点环节。国家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让冶炼、化工、建材等企业主动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进行技术改造,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更加适应时代发展。

(二)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今天的中国还没有完成城市化,很多商品的市场空白还比较大。在这种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部分绿色创新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太阳能热水器世界销量第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经接近全球的一半。未来几年需要做的就是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这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鼓励支持那些市场需求量大且自主原创技术排在世界前列的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持续发力,形成绿色经济。

(三)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原生动力。在近年努力之下,构建能源体系方面已初见成效。现在的中国,每小时就有一座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被安装到位,成为世界光伏第一大国;每小时有两座风机安装到位,累计装机量全球遥遥领先。太阳能、风能、水能、核电等一些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五分之一的清洁能源,要走好绿色低碳之路,必须继续推进全社会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四)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让绿色低碳成为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大自然和人类就像连体婴儿一样,大自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活着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强化绿色低碳意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从自身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约每滴水等等,用实践来证明绿色低碳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

二、打好三大保卫战役,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部位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蛇七寸。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工作的关键部位就是要面对环境污染的挑战。在我国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垃圾污染、重金属土壤污染等各种污染的挑战之下,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求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合力打赢三大保卫战役。

(一)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和措施强度前所未有。在治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出现在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如果想让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头顶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的空气,必须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首先是抓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通过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高效利用,保证人要暖,天要蓝;其次要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从出行方式上下决心进行改革,就如太原市投资10个亿将全市8200多辆出租车全部换成电动车一样,从政策上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支持,保证人要行,天要蓝。

(二)实施综合治理,打赢水污染防治战役。水污染直接关系到人们每天的生活,关系到百姓的健康。但是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我国部分重点流域的支流也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水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打赢水污染防治战役,首先要在流域环境上实行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河长制在全国的推行工作,有效的保证河湖管理与保护的统一性、有效性、权威性。其次,在近岸海域污染上也实行综合治理。增强“从山顶到海洋”、“海陆一盘棋”的理念,推进海洋生态的整治修复。

(三)降低用地环境风险,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不同,监测工作和风险管控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重中之重。土壤一旦污染,治理工作将非常复杂。所以,在日常的生产中,要加强对农用地和重点企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同时,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对危险品的处置水平,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等。

三、划好三条控制红线,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之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践行的是短视理论,在这种心理之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贪婪过度的开发、放牧,导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划好三条控制红线,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之计。

(一)划好生态保护红线。这条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每个人都希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拥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生态空间,只有保证了生态空间,才能享受到优质的生态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了生产力。要保证安全的生态区域,只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才能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二)划好永久基本农田线。人们一日三餐的保证是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低层次的需求,是人类生存在世间的第一要素。永久基本农田线是确保粮食安全,给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的一条线,但是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高产农田被钢筋水泥一圈一圈地吃掉,造成了严重后果。所以,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线,保证到2020年我国的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15.46亿亩是事关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线,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要求,也是践行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必然选择。

(三)划好城镇开发边界线。由于猛烈的城市用地扩张,导致国内许多城市的规模无节制膨胀,出现“摊大饼”现象。在2000年至2010年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两者相差1.85倍。对于新增的建设用地方面全国处于低效利用状态。这种现象导致城市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地价昂贵、城市管理难度加大、治安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从长远的计划来看,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好城镇开发边界这条红线意义重大。

四、行使三个集中统一,筑牢建设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筑牢建设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

(一)要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国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国有森林资源、国有草原资源、海域海岛资源等。我国对于这些自然资源的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未来的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这是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第一屏障。

(二)要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所以,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三)要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便是环境污染。从目前来看,我国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在世界污染排放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究其原因,制度层面的问题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之一。首先,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压力剧增,城市较大的企业搬迁至农村地区,城乡污染转移,但是在污染治理方面却忽视了农村环境的保护,加剧农村环境污染的行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羁绊。其次,行政执法职责存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的现象。因此,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势在必行。设立统一监管机构有助于解决“九龙治水”、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弊端。

总之,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构建三大体系是基础,打好三大战役是关键,划好三条红线是长远,行使三个统一是保障。这四条路走好,未来一个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吃的放心,住的安心的美丽中国才会向我们快步走来!

猜你喜欢

文明污染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