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可视化管理路径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货物可视化

通过供应链金融对中小型的企业存在的融资难等问题实现了解决,银行也获取了利益的增长点,在供应链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问题却是不能忽视的。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存在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不断发展,人们不但要求能够对其风险存在实施检测,还要能够对风险实现可视化的管理,确保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而面对供应链金融诸多风险,如何实现可视化的管理,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供应链金融风险概述

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主要是将供应链内所涉及到的企业看作整体,后根据不同行业所具备的特征,与链条关系实施结合来设计出融资的方案,且对资金较弱或者实力不够的企业注入,同时还对核心企业实施理财,从而促进供应链内存在资金分配的不平衡等问题处理,提升整个供应链内部竞争力。而对其风险来说,是供应链内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的金融业务开展中,因为受到外在或者内在不可预知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供应链的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由此导致损失的发生。在供应链金融风险中,主要分为外在风险和内在风险,其中外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与法律风险等;内在风险包括沟通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等[1]。

二、供应链存在的金融风险分析

在企业对原材料实施订购、产品运营管理与产品销卖期间,资金在支付与货款的回收中是存在不同步的,而中小型的企业因为自身实力的不足,不可避免会发生资金短缺的情况。同时,经济市场存在激烈性竞争压力,需要企业对自身内外的资源实现有效整合,若企业无法按照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调整与改变,就会存在被击垮的危机。对中小型企业各个阶段中的融资需求进行分析,在各阶段中都可能存在相应的金融风险,这就需要全面掌握其金融风险,为后期风险的规避提供依据。

(一)采购阶段在预付款方面存在的融资风险。往往一些下游的中小型企业会朝核心企业进行采购订单的提交,若存在预付账款的要求且其企业自身存在周转的不灵情况,此时企业就可以按照其真实、有效订单情况对银行实施求助,让其来对企业进行融资,在完成融资的申请后,银行需要针对企业所提交融资申请的实际情况实施审核,满足要求后才能够实施款项的支付且委托专业性第三方的物流企业来对所购货物进行仓储、监管和运输等。在后续的活动中,中小型的企业需要先进行相应比例的保证金支付,且在银行对第三方的物流已经完成指令的下发后,则企业才能够对所需的获取实施提取。此种预付款的融资和融资租赁是比较相似的,银行需要先对货物的所有权得到,后由中小型的企业通过分期的方式实施购买;两者也存在不同点,如果在规定的期限中,当中小型企业不能够进行足额资金的支出来得到货物时,核心的企业此时就要按照协议对货物实施回收,且对银行实施款项的返还,这是需要对回购风险实施承担的。在预付款的融资方式中,银行也涉及到很多风险,包括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性波动中可能存在核心企业对合约的不履行而导致回购风险的发生;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在仓储、监管和运输期间存在损耗的风险和操作的风险;还有中小型企业违约的风险等。

(二)运营阶段动产质押的风险。企业内可能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资源,如运营管理中的原材料以及一些成品或者半成品等,虽然它们还不具备直接性的价值,但它们能够当作融资资源而用。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以此类资源向银行实施融资需求的申请,而银行则按照市场实际情况的反馈对质押的资源实施核准,如满足要求后就让企业把它们运送到相应仓库内,并通过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实施统一性管理。此时,银行再把企业内质押资源向第三方的物流企业进行统一交付和管理时,要对其资质实施全面核查,确保其资质满足要求后,就可以对第三方的物流企业直接实施授权管理。在此融资方式中,银行也需要关注诸多风险,主要包括质押资源的市场价格可能波动而导致质押资源比原值低的情况而出现风险;同时在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对质押资源实施监管期间,也可能因为操作监管问题而引发风险。

(三)销售阶段在应收账款方面的风险。企业订单会按照供应链逐层实施传递,实现了订单资源价值的逐渐增加,这也是实现对供应链良好推动和运转的重要保障。对上游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对链内的核心企业产生依附,往往在完成交易的时候,核心企业可能存在对其货款的拖延,此时若中小型的企业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为了避免对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则其就可以依据核心企业对其具有的应收账款,对银行采取融资申请的提出。此时中小型的企业在对相应比例的手续费实施支付后,则票据的所有权就得到转让,如果在后期票据达到期限后中小型的企业并不能实现还款,银行在法律方面就具备追索权。在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中,银行也需要面临诸多风险,尤其需要注意还款的期限要求下企业存在的违约性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可视化管理路径

本文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ERP等技术为基础,以物联网观念来实施供应链的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建立,此平台能够同步和实时对供应链中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信息实现全面掌握,实现了对供应链内金融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从而对供应链内存在的金融风险实现可透明化和直观化控制。

(一)对订单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对供应链内订单的传输中,主要是借助ERP的系统来实现的。在此ERP的系统内,主要有订单管理和生产控制等功能,系统会将链中的企业构建成虚拟性的工厂,对订货具体的位置、物料的需求情况、生产的计划和物流的配送等全程过程实施展示。通过对银行实施第三方的授权,其就可以借助企业ERP的软件实施登录,对融资的主体的行为,包括原始的接收、订单确定、生产和交货等实现阶段性的监控,还能够对企业资金的需要以及交易状况实现直观和实时地了解。借助互联网技术交互连接,银行能够对订单的金额和交货的时间等及时掌握;借助物联网对生产线内各类形态的产品能够识别和跟踪,借助电子产品的代码能够对原材料和零件实现精准查找,便于银行对货物实现清晰追踪[2]。在对订单实施可视化管控中,借助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功能,对银行实现信贷证明以及真实贸易相关背景信息的提供与保障。同时,对融资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发展中所用ERP的系统实现了有机融合,实现企业信息有效汇总和整合,对供应商以及零售商经营活动中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进度等信息及时了解,进而对自身的生产和运作实施合理安排,避免出现过多的存储和人力成本的情况。同时,通过订单流程实现可视化管控,在应收账款以及预付款等交易活动所需要融资的服务奠定良好条件,通过纸质数据以及数字化业务流程对银企间信任隔阂实现了消除。

(二)对物流运输阶段可视化的管控。在预付款的融资以及动产质押的融资活动中,由于涉及到质押物位移状态,要对运输动态过程实施有效监控,而以物联网进行物流系统的建立,就能够对途中运输货物的路线以及地理位置实现追踪管理。此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的网络、RFID的电子标签、GPS的定位系统和互联网等构成。在第三方的物流中对交通工具进行定位仪以及电子标签的安装,对货物的名称和数量等信息录入, 在行进中进行RFID的接收装置安装。当信息完成输入,就会发射出电磁波对电子标签激活,借助物联网把信息向控制中心的数据库进行传输和储存,在核对后对其行进路线和电子地图实施对照并定位、追踪。若车辆出现违规的操作,如未按路线进行行驶,就会发出预警,且预警系统自动把信息向控制中心反馈。在货物到达目的地之后,则电子标签内所反馈数据就会和原始的数据进行核对,吻合后就能够进入到指定的仓库。借助物联网建立物流系统后,实现了物权空间位移的透明化,对物流执行过程的货物、时间和线路等实现跟踪化管理。借助GPS的定位技术,实现循环性和不间断性的反馈,且RFID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非接触性信息采集,能够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对仓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在仓储过程管理中,将物联网当作基础来实施物流系统的构建,在对仓储实现可视化的管控中主要是对射频识别的技术以及电子标签技术的结合使用。对仓储实施可视化中,主要涉及到信息的采集、信息汇聚以及管理三个方面,分别包括库位和货物的标签以及读写的设备等;借助互联网把所采集的信息对控制中心内数据库实施传输;对数据实施分析和处理,在此层有网络软件、数据库存的服务器和仓库管理的系统等。借助电子标签来对出入库以及位移等信息实施输入,若质押物发生状态的改变,则数据库会通过双向反馈对信息实施及时地更新,且借助摄像头,对质押物在库的状况实时掌握[3]。通过智能仓储实现可视化管控,主要是借助自动感应功能实时掌握货物的出人库以及货物来源的去向,且对货物实际在库的状态掌握。借助非接触式的射频技术能够对货物的进出货进行管理,还能够实现库存的预警的功能,并对反馈信息实施自动记录,且向控制中心实施传送和直观显示。对货物实际存放的位置以及取货等,能够借助立体化的仓库进行自动化操作,且按照指令进行货物的准确选择,从而实现对出入库的作业时间降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存在诸多的风险,为了对其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本文就讨论了一种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建立,并有效的实现了可视化管理的效果,希望对其行业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货物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逛超市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