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研究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财务数据企业财务资金

财务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存亡。传统的管理方案,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海量财务数据的出现,容易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导致失误率升高。可见,在大数据时代下,积极对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改革迫不及待。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数据量大、传播速度快、数据类型多三方面。在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主要体现如下:(1)数据量大: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业务量的增加,导致财务数据量明显增多,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方式处理较为困难,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传播速度快: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相当于人工而言,财务数据及信息传播速度更快。(3)数据类型多:企业的财务数据类型,与其业务类型、部门分布情况等有关。两者越多,财务数据类型越多,处理难度越大。

二、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水平低。资金管理水平低,是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难以集中管理、业务审批不及时、债券债务未实现全过程管理方面。上述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财务数据过于分散,增加收集难度,阻碍管理效率的提升。而业务审批不及时,则会延误业务进度,影响客户体验,阻碍企业成长。债权债务的传统管理流程不连贯,应用全过程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

(二)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包括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不健全两项内容。当前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尚未明确落实责任制与奖惩机制,且缺乏监督。该现象会导致管理人员失去责任意识,最终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3]。从长远角度看,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与竞争力的增强不利。

(三)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传统的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管理手段以人工为主。大数据时代,网络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上述困难的解决提供了保证。目前,虽大多数企业均引进了信息化系统,但仍存在部分小微企业延续应用着人工核算方式。这一核算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数据误差,弊端多。可见,在大数据时代,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对于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 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1. 资金集中管理。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个企业想要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必不可少。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监管力度。企业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同时,资金流向变得透明,防止资金在运转中的流失,无形之中保障了投资人的正当合法权益。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在保证企业内部资金能够进行顺利周转的同时,对企业闲置资金进行充分调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有效发挥企业资金规模化优势,使资金转化更加合理,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度过资金风险期。企业在资金管理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企业在资金管理时,需要确定相一致的资金管理理念,确保资金能够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并对资金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用与规划。(2)财务在管理企业资金的同时,需要将一切关于资金流向有关的信息进行上报,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化。财务人员除了需在年末提交相关财务报表以外,平时工作中还要编制相关资金流向计划书,结合短期资金流向近况做出相应的回报与长期的投资计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不断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强化对企业资金的把控力度,严格把控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增强对资金风险的预防意识。

2.业务及时审批。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普及,大部分企业的业务资金也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办理。建立内部网银体系,并利用相关财务软件进行资金审批,方便企业实时掌握账户余额与资金流向等财务信息,同时方便企业对下属商务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便于下属商务资金与企业账务之间实现有效互动。不仅如此,企业内部网银还能将企业常用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增强业务部门之间的交互性,方便财务人员对项目资金进行审批。

3. 债权债务全过程管理。任务企业对于死账坏账问题都无法有效避免,通过对企业现金流和相关债务关系提前进行风险预估,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坏账的风险。具体措施为,将企业资金评估风险前移,进行确定合作对象的过程中,调查即将合作公司的信用程度,并制定相关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合作风险评估。

企业制定相关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可以有效的将合作客户进行信用等级划分,最大程度避免债权风险。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债务清缴以及债务协调,实现对债务债权的全面化管理,利于对资金链的运转和有效控制。有效控制企业债务方法有:(1)编制相应的收款明细表,完善债权收款账单。(2)通过制定相关借款规定,严格把控资金流出渠道。(3)加大力度监督企业对外垫付账款、预付账款情况,并编制明细表。(4)按时进行企业债务的清偿,避免由于长期拖欠债务产生大量的滞纳金,有损企业形象与声誉。(5)已经确定形成的债务关系,要事先约定好还款周期和还款比例,做好记录,避免形成坏账、赖账情况。(6)企业在资金较为紧张,难以运作时,需要与债权方及时沟通,避免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监督制度。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可以充分对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运用,采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资金的流量进行监管,并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资金监管体系。资金监管体系的建立,方便管理人员对于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便于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可以交易情况,可以及时处理和叫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监督制度的建立还有利于发现企业闲置资金的存在情况,并对现有的闲置资金进行整合,利于企业资金作用最大化。

2. 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水平的关键。而管理制度的完善重点,则在于落实奖惩机制与责任制度。对于责任制度而言,企业可以在各部门分别选出一位负责人,负责与财务人员对接,为其提供财务数据。一旦某一部门数据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追究该工作人员的责任。另外,还可以在每年年末,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数据提供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统计,错误最少、表现最佳的部门,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达到激励的目的。反之,表现较差的部门,则需要给予惩罚。上述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保证财务数据准确、全面,对财务风险的减少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 提高财务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可以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这一系统,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存储、修改、录入、核算、报表制作以及财务分析等多项功能。当一项财务数据产生时,管理人员可将其录入到系统中。如数据存在错误,则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每月月末,可以利用系统本身的功能,对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并制作成为会计报表。每年年末,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企业本年的盈亏情况、偿债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如存在异常,则需要在下一年度制定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方案,减少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改革带来了机遇。企业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与此同时,将其应用到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主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经济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效果,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竞争力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财务数据企业财务资金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物流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