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对策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柔性教学管理学院

一、前言

柔性管理理念在当前社会并不少见,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学校教育之中都会有所涉及。柔性管理理念最开始是出现在企业管理理念之中,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员工个体的思想,这份理念的出现也改变了当前企业管理的模式。与此同时,柔性管理理念中“人性化”的标志也吸引了教育界的关注。高校学生教育一直以来都需要不断吸收各学界优秀的理念,从而转化为适合高校教育的理念。柔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对于高校学生教育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究这一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合理应用,来改善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二、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首先,当前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之中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高校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过于依靠严苛的标准制度,用单一的指标方式对学生个体进行衡量评价,使得学校对于学生的了解也过于片面,不够深入。同时,过于僵化的管理体系和刚性的管理方式也极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难以开展。

其次,网络舆论环境对于高校学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网络世界并不设限,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知很多的信息内容,不同的内容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尤其是网络管理制度并不严谨,一些内容所传递出的功利性很容易对刚开始适应社会的高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也会影响到尚在适应社会的学子们。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的机会这无可厚非,但是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从而忽略了学术内容的学习却是不可取的。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也需要培养学子们健全的三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再次,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压性差,独立性不强等问题。伴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日渐提升,父母提供给了学生更优渥的物质生活,同时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所给予的保护和关爱也就更多。这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或者困难时,缺乏自我思考和解决的能力,更容易依赖于他人,或养成躲避复杂问题的不良习惯。这对于高校来说,就需要科学灵活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自信的面对以后的工作与生活。

三、柔性管理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对策

(一)以学生为主,重视个体的能力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个体,并且已经具备基础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高校的学生,老师如果采取过于统一化的管理,反而会泯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或者让学生出现反抗心理。同时,高校教育本质上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技能,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给出更适合学生的指导。其次,重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的之外的地方也能够有进行主动学习的环境。学校学院以及学院社团所举行的各类活动,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都是很好的自主学习机会。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帮助自己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等,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

举例来说,高校所设置选修课内容就是给予了学生在内容学习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知识内容的需求是不同,选修课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一学期想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做出一定的抉择。这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取舍,提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版图,了解更多的自身学科外的知识内容。其次,不同的学科学院所举办的各类活动也不同。艺术类相关学院可能会举办画展、个人设计展、大学生个人设计比赛等活动,传媒类学院可能会举办视频制作比赛、人文知识比赛、大学生演讲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自身专业的理解,同时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使得学院的学生更加熟悉彼此,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

(二)改革当前的学校管理制度,培育优秀教学管理教师

柔性管理理念的引入,能够合理的改善当前严苛的教育管理制度。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过于严格和模式僵化的问题,学校完全依靠制定好的规则制度进行管理,忽略了学生个体需求也容易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僵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之相反还可能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将柔性管理理念合理融入高校的教育之中,本质上也是为了培养更加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将不合时宜的管理条例从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剔除,也可以使得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当下的教育教学环境。其次,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为了将学生放在首位。无论何时,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收获足够的知识能力,如何让培养学生优秀的个人素养,都是学校所关注的焦点。这也就意味着,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灵活的运用规则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

当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之中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也造成了很多改革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起培养具备专业教育教学管理知识的教师培育,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改革。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鼓励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并关注学生个体的思想发展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愈加专业的管理教师也能够给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进一步帮助学校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栋梁。

(三)科学利用网络传播平台,消除师生间的交流隔阂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平台越来越多。比如说,微信的公众号,微博的留言、贴吧的帖子以及QQ的兴趣部落都可以进行一对多的互动交流。这些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也使得一对多的交流可以具备更强的互动性。高校可以通过创建这些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平台的成立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布信息,也可以帮助学校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予学生提出意见的空间。同时,网络平台的使用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所以使得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学校的亲切感,进而更愿意为学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学校收获更具备参考价值的信息。其次,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更加了解学生,进一步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合理,让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灵活科学,从而达到柔性管理的目的。

在网络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高校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网站和微博账号,同时各学院的学生会或者学生媒体也会创建自己的公众号或者微博账号。这些平台账号的运营内容不仅囊括了学校和学院的官方内容,同时也包括了学校学院的一些有趣的新闻和精致的景色,而这些内容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和学院有更多的了解和归属感。换句话说,有互动感的网络媒体账号的设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更有亲近心理,从而更愿意听从学校的管理,进而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这些也是柔性管理理念深入学院管理制度的一种体现,学校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听取以及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同时,学校学会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而不是强硬的规章制度,这也帮助学校更好的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

(四)结合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力军,无论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还是道德素养方面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高校在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教育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也要在教学管理方面关注到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在这之中柔性管理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人性化”该如何运用呢?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辅助学生了解社会,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因此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以及教学管理自然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学校给予学生充足的社会实践时间和社会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的这一社会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学生们能够在学习期间就了解到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情况,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自己的选修学科做出选择。同时,教师能够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习,也能够提升学生将来面对复杂社会关系的能力,更有助学生早日融入社会。其次,除了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内容,学校及学院还是带领学生进行暑期支教、书籍捐赠等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到国家和社会的各方面的情况,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和学院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去了解社会,从而从学生自身的专业来帮助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社会实践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更愿意在学校积极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出节约好学的品质。

四、结语

柔性管理理念的优越之处就在于人性化。而高校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人性化呢,这需要学校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诉求和个性化能力发展都放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中,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其次,学校一定要改革僵化固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再次,学校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接受学校信息的同时,也让学校能够及时收到学生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帮助老师更科学的安排后续工作。同时,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布排也有助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活动。

猜你喜欢

柔性教学管理学院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