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新思路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贸跨境竞赛

一、安徽省外贸人才培养的新形势

(一)“互联网 + 国际贸易”的外贸新环境催生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

为了顺应全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趋势,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在培育企业主体、支持国际物流发展等八方面提出支持政策。省内外贸企业借此契机纷纷寻求转型升级,大力开展跨境电商业务。2019年我省预期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突破100亿元。与此同时,既懂外贸又能在“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熟练操作的新型外贸人才却一票难求。培养适应当代外贸企业发展新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全国各所财经类高职院校眼下最为迫切的任务。

(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已成常态

2012年安徽省高职院校首次参与自主招生,七年来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不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机会。很多学校在自主招生时更看中的是学生面试和技能测试,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手段上也应该相应做出调整,不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已成为外贸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三)安徽省大力开展职业院校创新创业相关竞赛

安徽省一直以强化实践为抓手,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多年来,安徽省教育厅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技能竞赛,通过给予省赛一等奖成绩的参赛学生专升本免试笔试等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科技能竞赛。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安徽代表团共有37所院校在50个竞赛项目中获奖,其中国赛一等奖高达27个。如何以竞赛为基础,赛教融合、以赛促教,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传统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不能迎合跨境电商潮流,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课程缺乏或占比较少,培养学生远远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对外贸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其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分配不合理,整体上依旧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最好,英语类相关课程设置也不合理,重“读写”轻“听说”,重课文轻应用,学生与外国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努力将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融为一体。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局限于课堂之上。“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当下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国际贸易类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需要一定的实训课程予以支撑。目前部分院校虽然建立了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室,但是既精通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熟悉进出口业务具体操作还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实训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实训软件资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各高职院校中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缺乏外贸企业的工作经历。讲课者自身对外贸行业和企业了解不深,对外贸企业中灵活多变的业务流程不甚熟悉,缺乏相关实践操作经验,自然无法旁征博引,生动形象的列举企业案例阐述有关知识重点。长此以往,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科实践性要求,教学效果无法进一步提升,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存在与工作脱节的现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有的学校虽然从外贸企业聘请了专业人员进校授课,然而企业技能人员虽然经验丰富却缺乏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也未必理想。

三、对安徽省高职院校培养外贸人才的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以“宽基础、深专业、重素质”为核心,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外贸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必须保证一定的“宽度”,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把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跨境平台运营管理、跨境电商客户服务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其次,专业核心课程则重在“窄”和“专”,即突出外贸类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与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跨境电商业务员等职业标准相衔接,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企业与学校在用人方面的对接。最后,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多方位推进“赛教融合”。将技能比赛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鼓励学生参各类外贸技能比赛,根据竞赛考核的技能要求,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突出核心专业课程设置;依托技能竞赛主要合作平台开展校内集中实训活动;充分利用技能竞赛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以优异的比赛成绩吸引竞赛合作企业的关注,逐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最终,学生在以“竞赛贯穿”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激励,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学生技能与素质的提高又将进一步反作用于技能竞赛,为院校保持稳定的技能竞赛成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徽商职业学院为例,院校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技能竞赛为引导,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训实践课程为抓手,连续三年(2017-2019)在全国高职组“互联网+国际贸易”技能赛项获得优异成绩,培养了一批适应外贸、报关、货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深度展开校企合作。学校的模拟实训环境和企业实际运营环境毕竟有一定的差距,无法真正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与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基地是最有效的方法。要进一步挖掘与外贸企业、报关行、货代公司、跨境电商企业等的合作机会,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使模拟环境不断接近于真实环境。同时,借助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和合肥首个保税物流区等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建立校企联合教学团队。从行业和企业聘请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在全国或省内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若干名作为专业的带头人,通过校内讲座、企业挂职锻炼和国内外专题培训、进修等方式培养多名“工学结合”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建立赛教融合教学团队。选派部分老师积极参与相关技能比赛的培训项目,提升骨干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实战能力。双管齐下,打造核心教学团队。

(五)有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将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按照企业的岗位能力的要求,建设综合化、专业化、仿真化的外贸综合技能一体化实训环境,满足课程项目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技能竞赛指导实训。另外,院校可以依托速卖通、亚马逊、wish等跨境电商平台,引进当地外贸型企业,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产品上架、店铺美化等一系列服务。这种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又能帮助企业进行跨境电商升级,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猜你喜欢

外贸跨境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70年外贸大事记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