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社会变迁的实践经验,包含了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推动社会变迁进步的作用,在现代以致未来都具有实际价值。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深重,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个人层面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个人思想的升华。除此之外,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也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只有好好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基因,扎根于每个人心中,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国家的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在培养德才兼备,富有文化底蕴的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一环或者说是最后一环。做好了这一环,未来人才具备文化自信,都能更好的将文化传承下去,从而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对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营造不够,学习平台较少。许多高校在实际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大多强调专业课程学习,忽略了高等院校大学生道德修养、美德教育[2]。学校往往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类专业性考试或职业资格证考试,极少数同学参加与传统文化类的赛事如书法大赛、古诗词大赛等。不仅如此,国家或行业在组织大学生活动、竞赛等方面也是理工类相关专业方向偏多,文化类较少。这种导向性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导致高校缺乏对学习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二)大学生对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度不高,高校重视程度不均衡。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可以各种形式了解到许多新潮文化。与之相比,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却大大减少。再加上近些年许多商家利用当代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炒作和营销西方文化来销售自己的商品,导致很多大学生更乐意接受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忽视了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甚至许多年轻人有“崇洋媚外”的趋势。高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堂上,由于重视度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问题,则存在大量学生逃课、缺课的现象,就可以从正面佐证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动力之不足。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政教育的需求无法有效衔接。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代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社会提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人才。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质,有“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的学习精神,有“居庙堂之高而忧其君,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的爱国情怀等等。然而这些高尚精神毕竟是有出现的特定条件的,而随着时代变化,一些精神更是不断在改变。一些高校在编写思政教育教材时经常忽视和现实社会需求的结合,或者无法将二者较好结合,出现了很多生搬硬套的现象。因此显得中国传统文化较为落伍、不够与时俱进,也就无法满足当代思政教育的真正需求。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可以制作调查表,调查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掌握程度以及喜欢以哪种方式接受。以此作为一个参考适当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2.教师可以定期开设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给学生留下讨论题目并形成讨论小组让学生进行深度探讨学习,最终达到向学生宣传科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3.教师可以在教授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可创新多种方式,如:古诗词有奖竞答、诗词歌咏比赛以及百家经典诵读比赛等等。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4.可以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平台以及相关学习用平台。运用新兴媒体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如: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账号等定期推送小视频或者推文。在校内打造优秀文化走廊、文化墙等公共区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及老师营造一片可以进行文化交流、熏陶的阵地。学校牵头定期组织相关文化主题活动,为校园文化添砖加瓦,提高和营造师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热情。

(二)高校创新教学方法,对传统文化学习提高要求

高校可将教学与实践以及大学生生活相结合(翻转课堂、辩论赛等)。

1.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建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创建微信、微博、QQ群以及抖音公众号定期推送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和大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推文,让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随时随地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2.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以课上课下互动的课堂延伸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高校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政教育需求的有效衔接

高校可以在组织教材编写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在师资方面加大对思政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要点进行专题培训以达到在授课内容上的统一性。

1.教师除了应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还应该辅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先进思想融入教学内容,以此推动思政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要求教师到优秀传统文化课堂交流学习,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研讨,挖掘出学生感兴趣内容、授课效果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推广。

3.相关部门应该邀请优秀的专家、优秀的一线教师编写思政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材。教师应该根据专家们编写的教材写出与教材相符合的教案并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更好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让大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含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有责任将凝聚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高校应该立足于实践,不断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的新方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