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便利店发展环境下北京便利店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2020-01-17
一、前言
便利店这一零售业态起源于美国,因其便利性的特点,在如今快节奏化的现代社会中很好的满足了顾客的消费需求,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城市零售业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到2018年我国共有12.2万家便利店,开店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对于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仍然远远不够。
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持续不断的刺激着便利店的发展。位于中东部的一二线城市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便利店增长的热点地区。但对标于国际上的大城市,除我国个别地区,其他一二线城市中便利店的密度不足,并且对便利店经营的深入挖掘也同样不够合理完善,不能充分的发挥便利店的特性来满足城市生活对其的消费需求。北京便利店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改进过程中需要政府对其发展进行多方面支持,使便利店进入一个良性的增长循环当中,对于位于不同位置的便利店应承载不同的功能特性,“千店千面”可以满足城市中诸多人口的消费需要,也可以在社区地区中作为一种公益性流通设施更好的发挥其便民服务功能。
二、我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便利店中,有54%的便利店为自营店,其余46%为加盟店。当前便利店百强中大多数品牌都为地方性品牌,跨地区发展的便利店品牌仅为20家左右,其余都以充分挖掘当地市场为主,深耕本地便利店零售,充分拓展地区内的消费潜力。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销售额达到2264亿元,单个店面日均销售额为5299元,在我国实体零售业发展面临困境的环境下便利店行业仍实现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从销售数据来看,我国的便利店经营呈现出了稳定的逐年上涨态势,新的消费群体在随着便利店行业的扩张不断加入其中,形成新的购买力。
我国便利店企业的毛利润在不断上涨,2018年有30%的企业毛利润超过30%。企业的净利润也在逐步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小速度慢,仍有25%左右的便利店企业的净利润小于0,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当前,我国便利店的发展重心仍位于一二线城市,在较发达城市便利店的增长态势迅猛,因为大城市人群的消费行为契合了便利店特点,生活节奏较快,收入较高,便利店更好的满足消费者追求便捷、舒适、简约的即时消费。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三线及以下城市对便利店的需求在逐步提升,便利店在这些地区会快速发展。行业整体的扩张造成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加剧,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品牌经营,企业对于便利店运营的力度不断加大,一定的竞争环境对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借助政府对于便利店发展的扶持,整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良性态势。
三、北京便利店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到2017年,北京便利店的数量仅为1500家,现有的便利店数量难以满足北京市对于便利店的市场需求,在很多商圈、居民社区、景区附近这些人口集中、购买需求大的区域,便利店不论是从数量分布还是经营产品的种类上都难以满足顾客需求。
北京便利店经营24H率仅为44.4%,难以满足便利便民的特点。此外,便利店分布不够合理,出现有些地方几家便利店扎堆,而一些区域无便利店的情况,这种分布的不合理说明了便利店区域规划的不合理、市场的挖掘的不充分,这种不合理不充分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激化了市场竞争对便利店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效果。从单个便利店的门店上看,对于“千店千面”的拓展还不够,不仅同一个便利店品牌的门店之间经营的产品品类近似,不同的便利店品牌之间的产品种类也同样如此,使得便利店之间经营趋同,失去了独特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北京较高的房价租金提高了便利店的经营成本,挤压了便利店的生存空间,造成了北京便利店的有效空间不足,也使得便利店的高成本抬高了经营商品价格,北京市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406元,对比于便利店行业成熟的台湾日本,人群的购买力还不足,便利店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的零售业态,因此目前来看便利店对于商品的定价还不应控制较高的毛利润,不利于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对于北京的便利店发展来说,不同区域内的便利店应承担起不同的便民服务功能。
四、有关社区便利店发展
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措施的开始,大批的蔬菜批发市场、低端的农贸市场因为“脏、乱、差”被清除,同时大批未被拆除的农贸市场开始转型,一时间“买菜难”成为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难题,转型留下来的商品超市不仅相对于之前的农贸市场来说少了很多蔬菜生鲜的种类,菜价也出现了较大的上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更好的由政府主导调控相关市场去解决居民的“菜篮子”问题就成了现如今受到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利用便利店去承担公益性流通设施可以妥善解决居民面临的“买菜难,买菜贵”这一难题,提升城市民生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北京居民。
按照公益性流通设施的功能作用分类,承担便民服务功能的便利店属于“民生型”公益性流通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安全卫士需要的设施。具有微利经营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仅仅依靠社会资本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但只依靠政府投入不具有持久性,就需要衍生其经营服务范围,使其他业务具有持续的造血功能。据统计,全国的居民社区中商业网点面积占比仅有7%左右,个别城市较高为10%,民生型流通设施存在供给短缺的问题。2017年北京市全市商品市场为631个,其中批发市场88个,零售市场543个,二环内仅有35个市场,有202个位于六环之外。商品交易市场供给不足,应利用便利店流通设施来解决居民民生问题,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一)优化便利店发展空间,制定明确的布局要求,解决土地空间对于便利店发展的限制。根据北京市发布的政策要求,居民社区要求10-20平方米/千人预留便利店空间,同时每个社区的便利店数量不能低于一个。解决社区中便利店用地问题是推进便利店发展的重中之重。社区中前期规划用于其他方面的空间,应有效的再利用投入到便利店建设上来。在便利店饱和率不足的区域,可以进一步开放公共单位的部分闲置空间,用于便利店的商用形式。
(二)加强对于便利店行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有机结合政府与企业,打造良性的便利店生态。政府应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以政府投入资金为先导吸收社会企业资本的投入,但要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平等合作合理划分收益比例,政府将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便利店蔬菜生鲜补贴上,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的便民服务功能。政府资金与社会企业资本的结合,可以结合政府引导服务优势与社会资本的高效率,给便利店的经营保留一个合理的利润范围。
(三)完善便利店配套的城市物流系统。便利店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城市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城市物流的系统建设,需要政府在物流资金投入与物流规范要求的制定上起到带头作用。加大投入新技术的运用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便利店中占比较大的生鲜蔬菜与及时食物有较高的冷链运输要求,一定数量的便利店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物流的运输成本,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合理的物流运输成本有利于维持价格稳定。
(四)深耕社区便利店经营种类,将便民服务类与一般商品毛利润控制划分管理。对于便利店内部的经营商品种类应该细化处理,其中起到便民服务功能的生鲜蔬菜的利润应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来发挥其民生服务作用,深耕经营去开发自有品牌,例如:咖啡、早餐即时食品等产品来保持整体利润,一般商品副食或者日常生活用品就可保持正常价格水平。同时,便利店也可以拓宽其经营范围,加入非处方药的小规模经营,还可以开发一部分面积用于快递接收站点等业务,这些延伸业务的拓展既增加了利润保证了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同时也给生鲜蔬菜这一类商品可以持续补贴,具有了良性循环发挥了便利店的便民服务功能。
(五)简化便利店注册流程,规范行业要求,创新监管模式。提升便利店开店效率,不增加额外的经营成本负担,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缩短食品经营许可审核时长,改进食品药品经营限制、支持搭载出版物等经营。对便利店日常经营的消防安全监管制定明确要求规范化检查,提高安全意识,培养企业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服务意识,“快”不等于“松”,在提高程序效率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于质量要求的监管。
五、结语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持续涌入,对于高质量规范化的便利店需求也在不断上涨,面对广大的市场空间,加快便利店行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利用政府对于便利店的支持政策,可以进一步提升规范北京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努力打造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便利店门店,更好的发挥便利店作为公益性流通设施的便民服务功能,提成城市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