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中微生物灾害的分类及防治
2020-01-17李博
李 博
(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 150001)
食用菌是人类生活必需的营养食材。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资料库统计的食用菌大概有350种,且多属于担子菌亚门。人们日常食用的菌类主要有木耳、银耳、猴头、蘑菇、香菇、松露等。不同的食用菌生长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人们通常将食用菌通称为蘑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型工厂化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模式,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灾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影响食用菌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扰,一旦遭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扰,会使食用菌减产,生产质量下降,甚至还会造成绝产。调查显示,食用菌的栽培环境非常适合众多微生物病原菌和污染杂菌的产长,同时食用菌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料也会为各种病原菌提供发生和生长的环境。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如果遭到有害微生物的侵害,会使食用菌生长缺少营养、氧气、水分,有的有害微生物还会分泌有毒物质,抑制食用菌的生长。随着我国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壮大,生产者越来越重视有害微生物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1 食用菌生产中微生物灾害的分类
1.1 竞争性污染杂菌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出现的竞争性污染杂菌主要有丝状真菌、放线菌、酵母类真菌、木霉菌、毛霉菌等,这些竞争性杂菌生长速度快,与食用菌争夺养分,还会污染食用菌种和菌袋。第一,可变粉孢霉。这种杂菌又称菌盖疣孢霉,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这种杂菌,就会引起食用菌的白腐病。该病菌通常生长在食用菌养料中,当食用菌养料发酵不充分时,就会增加可变粉孢霉的生长速度,起初会在食用菌生长土粒中蔓延,形如烂棉花,之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在蘑菇床上呈白茫茫的一片,导致蘑菇腐烂或死亡,如果任由这种杂菌生长,到后期会逐渐变成圆柱形分生孢子,给食用菌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它是食用菌企业生产过程中急需预防和治理的杂菌之一。第二,小孢假纵块菌,又叫胡桃肉块菌或假块菌。该菌容易生长在没有覆土的食用菌培养料中,起初生长呈棉花形状,经过数十日会长成褐色胡桃状的襄果,一旦襄果破裂便会出现大量的孢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蘑菇床将不会再出菇,甚至出现绝产。这种杂菌可以通过空气、覆土和培养料带入菇房内。第三,木霉杂菌。木霉杂菌又称为绿色木霉,可生长于多种食用菌种,主要由培养料和空气带入到菇房内,以培养料、段木、菌种块和死蘑菇为繁殖基地。第四,青霉杂菌。青霉生长过程中呈毛状,可生长在不同的食用菌种中,尤其是以木屑栽培料为主的食用菌种,通常通过空气和段木带入菇房内。如果菇房内空气质量不佳也容易滋生青霉杂菌。第五,毛霉、跟霉和曲霉。这三种杂菌主要生长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料中,同时菇房内通风不畅、温度和湿度过高也容易滋生这三种杂菌。这三种杂菌生长初期呈白色菌丝状,之后出现黑色、绿色孢子穗,可以造成食用菌腐烂、枯萎的现象。第六,鬼伞杂菌。鬼伞杂菌的种类非常多,可出现在春季和夏季的鸡腿菇、平菇、草菇的种植阶段,也是污染食用菌的主要污染菌。鬼伞杂菌具有生长快的特点,可以在最短的周期内破裂孢子进行分散传播,所有经过鬼伞杂菌污染的培养料都不能再使用。第七,脉孢霉杂菌。该杂菌过去被称为连孢霉,主要生长在食用菌菌种、培养料中,容易出现在春季和夏季的高温和高湿天气中,冬季温度较低,发生的几率较小。该菌出现时呈灰白色菌丝,经过48 h就可以生成红色孢子,孢子破裂后迅速分散传播。
1.2 病原菌
食用菌种中出现的病原菌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菌三大类。第一,真菌类病原菌。真菌类主要分为伞菌霉、小孢霉病、核斑病、软腐病等。这些真菌主要呈白色绒毛状,在生长后期呈现褐色斑点不规则的针尖状,且质地较干,被污染的蘑菇不腐烂,但是会延长蘑菇的生长期,进而影响食用菌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与此同时,受软腐病侵入的蘑菇会出现大面积倒伏、腐烂的现象,是真菌类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原菌。第二,细菌类病原菌。细菌类病原菌主要包括褐斑病、干腐病、湿腐病三种类型。其中褐斑病又被人们称为锈病,主要由托氏单孢菌引起,主要生长在金针菇、平菇等蘑菇上,蘑菇出现褐斑病后会出现褐色的斑点,进而不断侵蚀整个蘑菇,导致蘑菇出现腐烂异味、裂纹,最后干枯而死。干腐病和湿腐病是由一种假单孢细菌引起的,一旦蘑菇出现干腐病和湿腐病后,就会出现干萎、腐烂的现象,导致食用菌产量减少。第三,病毒类病原菌。食用菌的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病毒生长规律是一样的,也就是活细胞专性寄生。不同的食用菌病毒,其病状表现也不尽相同。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香菇感染病毒严重的原因是食用菌种长期使用,不更新换代,一种食用菌种如果长期得不到更新换代,势必会导致该菌种长势不好、产量下降、抗病毒能力下降。食用菌病毒是危害食用菌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急需解决和治理。
2 微生物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2.1 改良和优选食用菌品种
长期使用一种食用菌种势必会导致种子抗病毒能力、产量下降,所以在选种时要优先选择性能好、商品价值高的菇类品种。同时还应不断引进先进的栽种设备,这样才能提高食用菌的抵抗能力,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2 创新食用菌制种容器
当前制种容器一般选种密封性较好的蘑菇瓶或长为14 cm左右,宽为5丝左右的聚丙烯袋。质检时,要将充气密封好的容器用手压至薄厚均匀,并用颈圈和棉塞将容器口密封严实。
2.3 合理保存和配置食用菌生产原材料
工作人员应该按照生产计划采购食用菌生产原材料,同时应该将食用菌生产原材料放置于通风、干燥、低温处。科学配置蘑菇种子、培养料以及水分。与此同时,生产企业要大力推广较为先进的压力容器,节约能源,并规范生产种植中的操作流程。
2.4 净化食用菌生长环境
企业和工作人员要规范操作各种生产设备,采用科学的消毒剂不断优化食用菌培育和生长环境。工作人员还应根据不同食用菌生长特点,合理配置光、气、水、温度等条件。
2.5 预防和清除各类杂菌
要提前做好杂菌的预防工作,当发现菇房内出现杂菌后,要采取措施立即清除,包括霉点及霉点附近的料块,清除之后,要及时补进长势较好的食用菌种。段本要刮骨、火烧、涂石灰水等防治,并隔离出菇,分别管理。清除的杂菌要装废袋立即深埋或烧掉。
3 结语
食用菌营养价值丰富,是人类必需的食用材料。要不断强化食用菌生产中微生物灾害的防治工作,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食用菌的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食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