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岗市兴山军事要塞调查浅析

2020-01-17

黑河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境工事侵华日军

李 俊

(鹤岗市博物馆,黑龙江 鹤岗154100)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占领了东北,并成立了“伪满洲国”。长期与日本对峙的原苏联清醒地意识到它将是日本下一个进攻目标,于是开始加强其远东武装防御力量。1932 年,苏军便在当时的“满洲国”边境地区开始修筑碉堡阵地,日本翌年确认了这一情况,同年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了重要国境地区的测量。侵华日军根据关东军1934 年5 月12 日下达的《关东军关于在国境地带东宁、绥芬河、平阳镇、海拉尔附近修筑阵地的命令》(关作命第589号),于1934 年亦开始在我东北国境地带修筑大型军事要塞群。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争史部编纂的《战史丛书—关东军(1)、(2)》记载,侵华日军从1934—1939 年修筑了著名的虎头、绥芬河、东宁、海拉尔等13 个国境阵地,并分别配备了13 个国境守备队。在同一时期,还在富锦、兴山、阿尔山、五叉沟建设了规模差不多的4 个主要守备阵地并组建了4 个阵地守备队,但考虑到4 处阵地据边境稍远,没有编入国境阵地的序列。到1940-1944 年,为扩充已建成的国境阵地,增设掩蔽部、弹药库、粮秣库、蓄水库等,在工事内还增设了通讯、照明、通风、供水等设施。为了填补要塞间的空隙,侵华日军加大了工事的修筑密度,在西正面大兴安岭修筑了乌诺尔要塞,在北正面修筑了凤翔要塞,并排序为第14 国境阵地。

苏联在出兵东北之前,根据他们调查情况,把日本关东军的国境阵地和守备阵地划分为下列筑垒地域。即庆兴、珲春(五家子)、东兴、东宁、绥芬河、密山、虎头、饶河、松花江、富锦、兴山、孙吴、黑河、海拉尔、阿尔山、张北筑垒阵地。每个筑垒阵地由3-7 个抵抗枢纽部组成,每个抵抗枢纽部由3-6 个支撑点构成。虽然划分区域和名称有所不同,但实质已经包含关东军所有国境阵地和守备阵地等军事抵抗枢纽。

可以看出鹤岗境内不仅有萝北的凤翔要塞(国境要塞)还筑有“兴山阵地”。从实地踏查情况分析,兴山阵地军事工事数量较多且均由钢筋混凝土建造,有观察工事、射击工事、掩蔽工事、指挥工事等,还有将各军事工事连接的壕沟,这些壕沟既可为机动人员提供掩体还可供作战人员观察射击使用。兴山阵地和萝北凤翔要塞共同与佳木斯富锦要塞构成东北部正面防御体系,主要目的是扼制苏军经兴山进入佳木斯,侵华日军也可从这里对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进行攻击,因此兴山阵地属于攻防兼备阵地。

综上,国境阵地、守备阵地、筑垒地域、抵抗枢纽都是在军事上的险要地区修筑的永久性工事,只是由于所处的位置略有不同,各方军事理念不同,赋予了不同的称呼,并没有实质的不同,近些年中外学者在翻译和撰文中普遍使用“军事要塞”一词,因此分布于鹤岗市青山林场和细鳞河林场群山中的军事工事,可称为“兴山军事要塞”。

一、兴山军事要塞总述

鹤岗(原名兴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9°40'-132°31'、北纬47°4'-48°9',地处小兴安岭向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南临松花江与佳木斯接壤,地域平坦,土质肥沃,西屏小兴安岭与伊春为邻,山峦起伏,峡谷幽深,处在黑龙江、松花江、小兴安岭“两江一岭”围成的金三角区域,下辖萝北、绥滨两个边境县和六个行政区,平均海拔750 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兴山军事要塞分布在细鳞河林场和青山林场的密林中,地理坐标在东经47°26',北纬130°20'之间,海拔在223—372 米之间。兴山军事要塞由老青山林场西北一号日军工事、老青山林场东日军工事、老青山林场北日军工事、老青山林场西北二号日军工事4 个军事工事群组成。蜿蜒起伏的树林间隐蔽着数以百计的地面工事和半地下式工事,从遗迹上分析有射击工事、观察工事、掩蔽工事等,在残留的碉堡附近还发现有军事指挥所、水井等配套设施。碉堡有的呈方形、有的呈圆形,还有异形碉堡,均为钢筋水泥结构,整个军事工事群依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从已发现碉堡的狙击口和作战面分析兴山军事要塞与沿松花江修筑的富锦要塞、同江要塞和松花江沿岸修筑的松花江要塞、饶河要塞共同构成抵御原苏联的东北部正面防御体系。

二、鹤岗地区守备队概况

军事要塞的修筑是为了作战,所以会配备相应的部队,通常由步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称为地区守备队,地区守备队又可分为独立守备队和国境守备队。独立守备队主要以武力镇压辖区内的抗日活动,而国境守备队则主要负责专属地域内的防卫任务。根据《关东军—1》插图第20“东北正面阵地概要图”在凤翔和兴山两地名旁都标有(14),说明萝北凤翔要塞属第14 国境阵地,凤翔要塞和兴山军事要塞均隶属第14 国境守备队管辖。第14 国境守备队组建于1944 年6 月,承担凤翔要塞的守备任务,至1945 年7月被整编到第134 师团,师团司令部设在佳木斯,师团长井关仞中将。1945 年8 月,日苏开战时由134 师第365、367 联队负责凤翔、兴山、街津口阵地的守备任务。据记载,第14 国境守备队兵力配置为驻步兵2 个大队,炮兵1 个大队,并在街津口驻2 个中队步兵和1 个中队炮兵。兴山守备队除配有3 个大队步兵和1 个大队炮兵外还配置了1个中队的工兵。国境阵地的守备以1000—1200 人编为1个大队,那么,兴山军事要塞的守备兵力至少4000—5000人以上。

二、军事作用分析

从整体上看,侵华日军在与苏联对抗的东部正面修筑的要塞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强度也较高,配置全部守备兵力48%以上的兵力和火力,足以显现出侵华日军对东正面要塞的重视。而分布于东部主攻正面和北部正面的持久防御作战地区之间的兴山军事要塞与萝北凤翔要塞和佳木斯富锦要塞则主要是扼制苏军沿松花江经富锦和小兴安岭东侧向佳木斯、哈尔滨方向挺进,最初的设计是以防御为主。但在1941 年“关特演”以后的一段时期,侵华日军也曾计划从东北部正面向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方面展开“攻势作战”,故兴山军事要塞、凤翔要塞和富锦要塞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作为战略据点发挥进攻的作用。综上,兴山军事要塞具有攻防兼备的军事战略意义。实际上,侵华日军花费多年,斥资巨大修筑的这些要塞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天然屏障的过高估计、各要塞间有大片未设防的空隙,致使各要塞在面临苏军陆空协同作战与机械化部队的突击时,显得毫无抵抗之力,并未达到最初的军事设想,兴山军事要塞也不例外。1945 年8 月8 日,在苏联对日宣战后的第3 天,远东第2 方面军就占领了同江,萝北,13 日攻占鹤岗、富锦,并于17 日攻克佳木斯,至8 月30 日,苏军彻底粉碎了关东军,并对要塞进行了爆破,侵华日军修筑的要塞防线步入了毁灭。

四、结论与意义

兴山军事要塞作为侵华日军东北部正面攻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分布、碉堡形制、狙击口朝向、配套设施的建设及守备兵力等方面分析,主要为了防止苏军从这里进入佳木斯和哈尔滨,同时也揭示了侵华日军北上进攻原苏联的野心。侵华日军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东北境内大规模修建要塞工程,为了工程保密,工程完工后,侵华日军就将所有劳工分期分批进行屠杀。随着日军的溃败,地表的军事工事大部分已被炸毁,但部分军事工事的残骸在东北地区陆续被发现,由于侵华日军要塞策划、勘察、设计、施工、使用都在极其保密状态下进行,战败后又将数千册存在侵华日军总部的有关要塞的秘密资料全部烧毁或封存,使侵华日军修筑要塞的相关情况成为二战后留下待解之谜。兴山军事要塞,凝聚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的血泪,对研究日军的侵华史有着重要价值,不仅是一处战争遗迹,更是凝固的“战争化石”、历史的实物教材,它将发挥警示后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国境工事侵华日军
铁路国际货物联运国境口岸站分析
侵华日军第十八师团南京大屠杀罪责再考证
政策
太阳嶂战斗白军用伤兵和死尸做工事
论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
心中有大美
地下建筑(人防工程)工事平战通风系统转换技术的研究
侵华日军化学战对作战进程的推进作用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特战狙击手必备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