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及其当代价值

2020-01-17王亚荣李海新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柏坡民主党派时期

王亚荣,李海新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产生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西柏坡时期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关键转折期,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基础在此孕育、形成与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雏形也已形成,既继承了以往统战工作的有益成果,又具有明显突出的时代特征,为新中国统一战线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深刻影响着此后统战工作的发展路径与走向。

一、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产生的背景

(一)理论渊源: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西柏坡时期的统战工作是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表明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是人民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1]51。这就要求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者——共产党人,必须“特别重视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1]53。由于无产阶级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是革命运动中最坚决、最彻底、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是始终鼓舞运动前进的先锋军,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呼吁无产阶级只有与无产者联合起来,夺取国家政权,才能领导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列宁结合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认为俄国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民”。他提出“人民的多数,即工人和大多数农民的真正利益,这就是贫苦农民同无产者自由联盟的‘先决条件’,而没有这个联盟,民主就不稳固,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可能”[2]。无产阶级只有带领整个社会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状态,领导一切可能参加革命的人民进行阶级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属于自己的新政权,才能使自身摆脱那种被压迫、被奴役的状态。马克思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这些观点表明:在革命运动中实现工农联盟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这也为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作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革命,始终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从革命的实际出发,坚持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坚持工农联盟。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观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农民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没有与农民结成坚固的同盟,无产阶级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政策打击顽固派和反动派,等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可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不仅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也为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

(二)历史渊源: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制胜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基本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同农民的结合,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团结与联合,并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战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早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就结合中国社会的实情对各阶级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得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3]这一重要结论,在敌我关系上表明了共产党人的立场,为广泛地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大致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革命形势、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因此也采取着不同形式的统一战线政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国民革命的统一战线,这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为主要目标。革命虽然以国民党背叛革命而告终,但却给予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沉重的打击。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破裂,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并注重与农民和其他阶级的联合来一起反对共同的敌人,建立了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联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建立起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并在统一战线的基础上,成功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建立起反对美帝国主义、反对蒋介石独裁政府的阵线联盟,为巩固工农联盟、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打败蒋介石独裁政府奠定了群众和组织基础。

(三)实践渊源: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重要手段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决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期。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着革命和建设的双重任务,但是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已成定局。如何建设新中国,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民主政权,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主要任务。在长期革命战争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缺乏管理城市和进行经济建设的经验,解放城市以后如何进行城市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考验。“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4]1480。面对这一严峻的任务,团结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建立统一的人民民主战线成了必须要做的事。这是因为,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团结一切力量取得胜利。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不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战争胜利以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吸纳这一部分力量的参与。同时,由于各民主党派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因此争取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也是中国共产党稳定民心、凝聚民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历史已经证明,各民主党派关于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的设想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行不通的;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群众渴望和平的愿望,倒行逆施,早已失去民心;而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赢得民心,在政治目标上与各民主党派一样都主张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联合政府。这些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都是促进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因素。

可见,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宝库,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战工作。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争经验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土壤,而和平建国的诉求则是这一时期统战工作新局面形成的必然结果。

二、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实践

(一)政治基础: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统战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坚持正确方向的有力保障。1947年,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指出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4]1257,否则,“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4]1257,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恢复成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来统领统战工作。1948年9月26日,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成立新的联合政府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并对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和部门工作进行了新的说明、确定和划分。这就从组织上确立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领导国统区的反蒋爱国运动。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使国统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针对国统区的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趁势组织领导“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壮大了民主统一战线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这场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市民游行示威等大规模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抗议活动,运动不断达到高潮,得到了各阶级爱国力量的积极支持与响应,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反蒋洪流。至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一条包括农民、学生、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和爱国民主人士在内的反蒋反内战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这表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和进步力量,才能形成最大的爱国统一联盟,战胜共同敌人,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

(二)基本立场: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民生的价值取向

1948年1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其中就论述了关于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他指出领导的阶级要实现对被领导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4〗1273。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同盟者的物质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46年5月党中央颁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1947年10月,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变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半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这就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雇农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针对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出现的“左”的偏向,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整党运动,纠正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侵犯中农利益的行为,有效地防止失误扩大化。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解放了农民思想,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土地改革完成后,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据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25个乡的调查,土改前地主和旧式富农每人平均占有土地26.6垧,新式富农13.5垧,中农8.1垧,贫农5.8垧,雇农2.5垧;土改后,地主和富农每人平均占有土地为7.22垧,新式富农为8.2垧,小农为7.25垧,贫农为7.6垧,雇农为9.77垧[5]。通过土改运动,地主阶级被消灭了,贫雇农的土地要求得到了解决,广大劳动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真正成为现实。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明确了广大农民在政治生活中同样享有平等地位。在经济和政治上翻了身的农民积极参军入伍,成为支援前线的巨大力量,并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坚实可靠的同盟军。

(三)根本原则:坚持政治协商、民主联合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联合,与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和手段共商国是。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正式提出召开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共同参与的政治协商会议,着手筹措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各项事宜。“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各民主党派纷纷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和平民主的新中国。5月5日,民革、民盟、民进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12人联名致电毛泽东,表示“‘五一口号’适合人民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并赞同召开新政协。为了赢得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加深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党中央秘密安排民主人士的代表进入解放区;并多次举行与民主人士的座谈会,坦诚地与民主人士交流;向民主人士作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土改,妇女工作等方方面面。1949年1月22日,以李济深、沈钧儒为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共55人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6]。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4]1437。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仅表明党愿意同党外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的立场,同时也确定了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长期合作的方针,形成了大团结大联合、民主协商的良好传统。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下,在广大基层群众的紧密团结下,有条不紊、积极有效地顺利开展,不仅为新中国统战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也为建设新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当代价值

(一)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实践为新时代的统战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指出:“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7]557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我们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也更加复杂和严峻,这也给当下统战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首先,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将更加多样化,社会基础更加具有广泛性,涉及的范围和区域也更加宽广,不仅包括全体中华儿女,也包括一切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进分子;不仅局限于国内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也涵盖同中国人民一样有着共同目标追求、爱好和平、渴望谋求共同发展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对象的扩大化对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有着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危机。中国共产党不仅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国内危机,还需要应对来自国外各种反社会主义思潮对国内意识形态的冲击。除此之外,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人民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化。这些因素都会成为新时代统战工作前进发展道路上的障碍。面对新时代国情、世情、民情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开展将变得更加艰难。这就需要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寻求方向。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实践经验,如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统战工作,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大联合大团结,坚持民主协商等,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经验,也有利于保证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有利于整合各方利益、构建和谐政党关系

西柏坡时期是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奠基时期。通过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并通过了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正式确立下来。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逐步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工作方针,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和谐共存。在这种和谐政党关系的影响下,各民主党派拥有合法的政治地位,能够参与国家政权的建设,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实现自己为人民服务和促进自身发展的目标与追求。而中国共产党也愿意倾听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同各民主党派一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而奋斗。这就为整合各方利益、减少矛盾冲突创造了有利条件。一直以来,人民政协在整合各方利益、凝聚思想共识、实现人民民主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新时代继续发挥政协统一战线组织的功能,就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8]。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对“汇集各方面人才很集中、很庞大。但依然有大量人才在党外”[7]557的情况,必须“通过发扬民主、广泛协商”,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更加普遍地认同党的主张,更加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跟党走”[7]558。因此,继续弘扬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对于构建和谐政党关系、推动我国协商民主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三)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民心、汇聚民力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其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历史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爱戴。这也是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同努力。当今世界各国是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也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并肩,共同建立起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不仅要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也要把所有拥护社会主义、支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只要把这么多人团结起来,我们就能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7]562因此,新时代只有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才能够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广泛的力量。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意识形态共识的必要手段与方式,对于加强各民族凝聚力、提升各民主党派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西柏坡时期的统战工作为新中国统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弘扬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与各民主党派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猜你喜欢

西柏坡民主党派时期
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特点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探析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