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及实践路径

2020-01-17刘冀瑗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中央依法治国领导

刘冀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1)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全面领导的命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政治自信和责任担当。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丰富的内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兴盛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利益之所在,是中国人民幸福之所在,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是人类和平与繁荣之所在。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什么”

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崭新命题。它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的提升,关系到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因此,深刻理解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什么”,就成为一项不可回避的任务,“是什么”强调的是内涵指向。

(一)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领导一切,体现在政治领导上,就是“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2]62。党领导一切,体现在思想武装上,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党。党领导一切,体现在组织领导上,就是党的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下级服从上级并向上级报告工作。党领导一切,包括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方位领导,对治国理政各领域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领导,对深化改革的领导,对党自身建设的领导,对内政外交司法行政等等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0党领导一切,表现在对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关系的处理上,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全面领导”体现在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全覆盖,对一切地方、领域、方面进行领导,杜绝弱化党的领导。但同时要把党领导一切与党管理一切区分开。领导一切是把方向、管全局,体现的是政治上的领导、思想上的统领、组织上的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党要事无巨细地管理各领域与部门的具体事务。

当今世情复杂多变,世界各主要经济大国增长疲软,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上升,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我们党始终引领世界潮流、促进世界持久和平、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而且有利于我国提高应对全球复杂局势的能力,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情的变化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才能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建设。“四个伟大”“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都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没有党的全面领导,就没有新时代的中国。当今的党情复杂,“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继续存在。面对着9000多万名党员并领导14 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克服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才能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根本政治规矩和基本政治纪律。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自觉地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同步,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协调。14亿人口的大国、9000万党员的大党,都需要一个有权威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整体和全局上作决策,以保证中央和地方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具体举措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都是党集中统一领导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幸福从来都不可能轻易实现,必须在有权威的党中央领导下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实现。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3]问题。某个组织即使中心工作做得好,但没有很好地落实中央政策,就是党的领导弱化。习近平曾强调有权威的党中央对大党治理大国具有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实现集中统一领导方面下功夫,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为了强化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决策功能及核心作用,完善民主集中制与请示报告制度;二是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成立多个中央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由习近平担任组长或主任;三是中央政治局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同志率先垂范践行党章党规,密切联系群众,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人民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威。

(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

领导核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至关重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形成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的整体,对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凝聚民心、团结全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4],这是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权力“核心”是任何组织正常运转的前提与保证。列宁曾阐明,“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5]来领导的。从政党政治发展的实践来看,邓小平也曾强调领导核心的重要性,“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领导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飞跃的现实,以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使他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和思想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确立,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一步和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从指导思想上维护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领导地位。

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其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与警觉性,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始终与党中央同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中,牢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相信党组织、信任党中央,在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坚定党的基本路线,深入研究党的基本理论,把“四个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的领导,对内政、外交等的领导,对立法、行政等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其党委(党组)要坚持向党中央报告工作。各级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表现在把方向、抓大事,总揽不包办,协调不代替;各级党委要顾全局、抓整体,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既发挥党委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使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地开展工作。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它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是历史、理论及实践得出的必然结论。习近平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7],形象地说明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是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政策,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实现国家整体而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就是要着力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什么”

“为什么”,是价值指向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目的与价值在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价值之一在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全面领导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和历史使命的前提与根本。政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不同政党代表着不同阶级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8],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追求。在夺取政权和领导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建设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执行,不能动摇党中央的权威,更不能漠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促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历史特点、新的伟大斗争中,积极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与挫折;才能确保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把握时代脉搏、找准国家前进方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使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前提与保证,是人民的幸福所在、国家的命脉所在。

(二)实现民族复兴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又一价值指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制胜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法宝。这是我们党科学总结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独立,中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只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解决近14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强国;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才能站起来、富起来并最终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是领路人和主心骨,永远都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一九二一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9],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强国,都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的全面领导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三)实现国家强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目的与价值指向是实现国家的强盛,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以及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10],全面提升党的领导力,促进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全面提升党的领导质量,以应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目前的情况下,党和国家无论在机构设置还是职能作用发挥上,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存在差距。如:机构重叠、权责不清、权力分配不合理现象还时有出现;服务群众能力不足在基层机构中还大量存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需要大大提升,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与矛盾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障碍,深刻影响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深化改革的步伐。没有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没有合理的机构设置,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强盛。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领导全覆盖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遵循,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前提与关键。

(四)实现人民幸福

实现人民幸福,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价值旨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11]28,这里强调的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因为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基础,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工作的重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结果。党确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都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要求。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强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都将是空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终将落空。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始终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存的理念。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和平与稳定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但我们的党并不仅仅满足于此,我们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做出更大的努力与贡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中国正迈入世界舞台中央,为疲软的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为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中国元素在世界文化百花园大放异彩,中国在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环境治理和美丽地球建设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胸怀祖国、放眼全球,用开放包容、共同繁荣的良好心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国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现代的世界正处于巨大变革中,世界各政党也在深刻的变革中。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一直在致力于联合世界各大政党,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注入中国的活力。建立亚投行与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广泛支持与认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怎么办”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怎么办”,解决的是实践路径问题。我们要在党的建设中、全面依法治国中、全面深化改革中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在党的建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目的是依据、是根本点,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时刻不能游离、偏离。”[1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自带基因。这要求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进行,要抵制党内自由散漫现象,要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强化党的思想建设。要用理想信念引领思想建设、武装广大党员,使之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地为人民服务,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中,是推进反腐败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就是各级党组织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表现;对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等现象实行零容忍并坚决处分,使党的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发挥党组在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中的重要作用。党组除了领导本单位,还要领导直属机关,同时服从上级的领导。党实现全面领导的关键是干部与人才,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使干部与人才永远忠诚于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与体制机制,督促检查党的决策部署落实情况。通过建立与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制度化,把党与国家机关、企业、学校、街道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关系协调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解决基层党组织松、软、散的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要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等等。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并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二)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来加强。依法治国要求党的各项事业以及国家的经济、政治事务等等都要有法可依,以便顺利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13]要增强执政本领特别是依法执政本领,就要把党的全面领导通过法律形式变成国家与人民意志,成为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以保证有效贯彻与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通过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处在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对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11]146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维护宪法的权威上,使全国人民都能自觉的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与统一;让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任何人、任何组织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没有特殊公民存在。党在领导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从而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在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加强。为了满足人民愿望、增强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我们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以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公平竞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提高政府效率以及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与军队、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第一,通过制定关于全局性深化全面改革的法律法规决定和制定某些领域的方案规章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成立专门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领导。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有力证明与体现。此外还成立了专业改革领导机构,诸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牢牢把握住了改革的主动权。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党的全面领导地位的巩固。在实施《党的纪律检查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和全面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增强。

(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阐述得更加完整与具体。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处理好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后,党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进入新时代,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更加受到关注与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等制度,确保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具体制度,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各方面协调发展。其次要处理好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党与法对立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党制定法律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党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党的全面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互相支撑,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公正执法、带头守法。最后要处理好党与群众的关系。群众路线是党取得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胜利的保证。党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4],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阐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的命运与安危。党与人民的关系密切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遭遇挫折与失败。在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人民才是推动现代化实现的主体和决定因素。我们党一定要为了人民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唯有如此,人民才能紧跟党走,从而支持党的全面领导,并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强盛而奋斗。

猜你喜欢

党中央依法治国领导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