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打开方式”

2020-01-17朱立杰耿世刚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垃圾

朱立杰,耿世刚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重要政治任务,如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乎党的初心和使命,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因此,高校是弘扬生态文明思想的主阵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教育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培养环保人才、传播环境文化、提高全民环境素质,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的初心和使命。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的前身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是由中国环保事业的奠基者曲格平先生亲手创建,中国的环境教育就从这里开始。38年来,环保人才从这里出发,环保思想从这里传播。学校始终是环境教育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被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目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环保本科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共建高校。学校一直秉持“人与社会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办学理念,始终将环境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校初始,国家环保事业刚刚起步,学校以唤醒全民环境意识为己任;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学校面对所有学生开设环境综合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学校又义无反顾地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历史使命扛在肩上。

2 “一点二线三融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体化育人模式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确立,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业已明确,如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成为“培养什么人”是一项重大课题。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环保本科大学,以垃圾分类为着力点,打开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的“总开关”,创建了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打开方式”,构建了“一点二线三融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体化育人模式。

2.1 “一点”:牢牢扭住垃圾分类这个按钮

为什么垃圾分类可以作为启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的按钮?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也是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学校启动垃圾分类时的最初想法,就是作为环保学子,应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使校园清洁起来。因此,学校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垃圾分类投放、学生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的论断和全国垃圾分类的推进,学生垃圾分类的主动性空前高涨,精神面貌也发生很大变化。学校党委敏锐地发现这一现象,通过分析认为,这不是垃圾分类本身的表象,而是以垃圾分类触碰了某个“机关”,这个“机关”就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关”。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论述发现,“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1-3]可见垃圾分类作为具体事件承载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因此,实施垃圾分类实际上是启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这一“按钮”。因此,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在实实在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提高站位、加大深度、扩大内涵,重新进行顶层设计,提出:第一,垃圾分类本身就是鲜活的思想政治课;第二,将垃圾分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立德树人一脉贯通;第三,将垃圾分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学文化等大学功能相互融通。

2.2 “二线”:贯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立德树人两条主线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着对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者的素质要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垃圾分类是具有“知行合一”的载体,是贯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

首先,垃圾分类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学生投身垃圾分类就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校垃圾分类伊始,就建立了以学生为实施主体、与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挂钩的垃圾分类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学生正在发生由自我约束到积极主动,再到习惯养成的演变。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发意识的唤醒,比如学校100多名学生自发组成垃圾分类宣讲团,除了在校内全覆盖式宣讲,还深入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去宣讲;其中宣讲团中有6名同学,被生态环境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选中,到国家部委机关进行宣讲。这些变化和成果,正是垃圾分类作为“知行合一”思政课的强大力量。

其次,开展课程思政。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之中,开设了“垃圾分类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课程,这也是首个在全国高校开设的垃圾分类课程。该课程作为全校公共必选课,纳入学校统一教学计划,面向所有大一新生。2019年共有2 500多名学生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实施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责任意识“四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提高了对垃圾分类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认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态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将像绿色的种子一样,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出去。

2.3 “三融合”:打造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三融合”立体式育人体系

大学的育人过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等各环节上,那么如何将垃圾分类与育人的各环节相融通?学校做了很好的探索,建立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三融合”立体式育人体系。

2.3.1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科教融合”

科教融合的关键是把学生融合进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学生自发组建了9个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科研与创新活动,比如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APP体验和微信垃圾分类指导程序在校园内进行推广使用;以学生环保社团为主申报的垃圾分类项目成功入选“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申报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垃圾分类中小学及社区宣讲”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月活动;2019年9月,由学生科研团队主持的项目《养分循环“转化器”——沃土一号秸秆腐熟剂》获得第五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并被推荐参加国赛;由专业老师牵头、学生广泛参与的垃圾分类科普系列教材正在编写之中,该系列教材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从普通居民到党政干部,是全国首套有关垃圾分类的系统完整的系列教材。目前,围绕垃圾分类主题,学校搭平台、教师出题目、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动局面已经形成。

2.3.2 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实施产教融合

围绕垃圾分类,学校教师与学生组成科技服务团队,开展广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活动,比如与秦皇岛博赫科技公司联合研发智能垃圾投放箱,已经在校园使用;依托秦皇岛市农村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与天津垃圾生物处理企业联合攻关垃圾生物处理技术,也正在进行中。另一方面,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比如学校教师应邀为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河北省科协以及地方政府、事业单位进行垃圾分类宣讲100多场,累计受众15 000多人;选派2名教师到秦皇岛城管局挂职,全职协助秦皇岛市垃圾分类方案制订。目前,围绕垃圾分类,学校产教融合正向深处、实处发展。

2.3.3 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践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办学理念

学生既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又是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者、传播者,他们作为绿色的使者,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革命圣地开展垃圾分类宣讲[1];在学生主办的《渤海潮》《叶绿》开设专栏,刊登学生自己撰写的垃圾分类宣传文章;在校园广播、校园网,发布学生自编自导的垃圾分类宣传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的“绿色驿站”入驻校园,“河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在校园挂牌,整个校园环境育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3 结语

学校垃圾分类自开展以来,坚持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融合,打造“育人工程”,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育人目标[1],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新闻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教育网、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2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广泛报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河北省委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对高校立德树人又有新的、更高的要求,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将把这些新的精神,融入以垃圾分类为“打开方式”的“一点二线三融合”育人模式,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立德树人和大学功能的融通,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与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垃圾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垃圾去哪了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