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助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优势与路径
2020-01-17陈文雄
陈文雄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定义突发公共事件为“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考验,也是国家稳定发展、社会长治久安面临的现实课题。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战略方针和重要法宝,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深刻理解和把握统一战线优势发挥所具有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路径,将这种显著优势和独特作用转化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效能显得很有必要。
一、统一战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中的重要意义
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内在逻辑和预防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实逻辑来看,统一战线助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为取得革命胜利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统战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2]。他还进一步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3]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统一战线发挥独特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展现了统战力量,巩固和发展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断,其实质就是要将各种社会力量纳入一个新的治理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汇聚各方人才,具有自己的沟通联络渠道,其价值逻辑、运行范式和路径策略,契合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需求,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和有效途径。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变革、各种社会新兴力量跃上历史舞台,统一战线在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协同共治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统一战线承担着统筹资源、民主协商的职能,也肩负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运用制度力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长效机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中,统一战线既要积极履行作为党委部门的职责,也需系统考量,发挥汇聚力量、整合资源的优势。统一战线应将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件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根本价值旨归。[1]面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剧变和治理挑战,统一战线如何主动适应和有效调整,既是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关切,也是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4]从全局和长远来看,统一战线将以其组织和制度的力量,建立一套以实现治理主体之间交流协商、治理范畴与治理目标相契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长效机制。
二、统一战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中的独特优势
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关键,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多元治理主体充分释放动能,发挥优势。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视角来看,统一战线在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中具有协同共治、协商共议、协作共力、协调共益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统一战线具有协同共治的优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防处置,涉及多元化、广泛性的治理主体和利益主体。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发机理来看,离不开各治理主体的多元共治和系统应对。只有激发最广泛治理主体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治理框架,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化解风险。而协同共治,正是统一战线在长期实践中锻造的独特优势。从统一战线的价值旨归来看,其奋斗目标就是建立最广泛的政治同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统一战线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谋略和斗争策略为各种社会力量所运用。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统一战线主要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以“五大关系”协调为载体,以协同共治为手段的极具统一战线特色的治理逻辑深深嵌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动员最广泛的社会主体,调动各主体的治理能动性,达成最优化的预防处置能力输出。这其中,统一战线在长期斗争和治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协同共治“内功”,就能发挥显著优势。
(二)统一战线具有协商共议的优势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和突出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议政方式。”[5]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凝聚共识等是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方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或即将带来环境的剧变,使经济社会运行的状态遭到破坏,固有的治理惯性需要迅速转向。从环境剧变的极端情况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亟需形成面向危机积极应对和调适的治理生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的预防处置中,治理生态由异态恢复常态,其运行范式的关键就是协商共议。协商共议是统一战线独特的政治性和策略性优势。一方面,统一战线广泛联系各社会阶层,通过协商共议这个载体,宣传、组织、发动、团结和争取群众,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系,激发群众在理性、有序的轨道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凝心聚力。另一方面,越是突发的应急事件,越是要头脑清晰,组织有序,纪律严格,避免危机治理的“结构性”溃败。通过统一战线的协商共议,强调各治理主体的参与平等性,能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言献策,开展民主监督,引导舆论走向。
(三)统一战线具有协作共力的优势
统一战线的协作共力优势体现在其对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包括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首先,统一战线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专业人才,尤其集中在教育、医疗、科技、金融、工商等领域。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发维度看,在预防处置的全过程中,统一战线的人才资源精准对接是全方位的。比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中,教育界的统战成员主动参与到应急演练、人才培养、宣传引导等工作中,贡献智慧与力量。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医疗界的统战成员直接参与医疗救助工作,科技界统战成员研发疫苗,工商界统战成员生产和供应防护物资、生活物资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统一战线发挥协作共力优势,引导和激励统一战线成员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安排,携“技”前行,体现了强大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其次,统一战线有利于从非官方、非政府的社会多元渠道募集更多物质资源。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不仅各民主党派中央动员所属各级组织和成员筹措捐赠了数额巨大的医用口罩、专用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物资,通过发挥统一战线作用还动员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等为疫情防控捐款赠物,全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
(四)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共益的优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牵涉面广,利益主体众多。总体而言,利益主体的诉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根本力量来自人民,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性贯穿统一战线工作始终。但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不可避免出现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现象,面临着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诉求的尊重、利益诉求的保障等问题。多方利益主体的回应,多方利益的协调与满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预防处置工作的成效。统一战线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其独特的工作策略和渠道优势,有利于各方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为决策治理提供准确依据。另一方面,统一战线能够及时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促使各方利益诉求尽可能达成共识,在物质紧缺、资源紧俏等严酷现实带来的利益冲突中顾全大局、主动担当。
三、统一战线助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有效路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关涉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一战线在治理逻辑、行动策略和运行范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统一战线应当肩负起使命,积极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统战部门是党的工作部门,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法宝。因此,统一战线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必须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不折不扣落实党和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决策部署、工作安排。具体而言,应当抓好三个关键。其一,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顶层设计,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夯实统一战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中的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体制机制基础。其三,“应对突发事件,统战部门必须克服各自为政,单独行事以及缺乏沟通、协调、配合的弊端,坚决杜绝效率不高、交叉重复的问题,建立统一筹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控制的工作机制。”[6]要优化领导体制,强化统战部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中统战部门的权威性,确保有效整合统战资源。
(二)精心筹备资源,提升应对效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精心筹备各方面资源,提升应对效能,尽可能将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态势扼杀在萌芽状态。资源筹备应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培养专门人才。包括应急管理、医疗救助等专业人员的教育培养,要采用跨学科培养的思路,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专门人才,并适时吸纳进入统一战线所联系的民主党派或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关注。有计划开展统战成员的专题培训,依托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等培训机构,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为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升统战成员的专业素养。二是储备物质资源。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发机理和演变特点,将防护物资储备纳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按照军民融合的思路,对物资供给侧进行战略谋划和改革,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部分产品的工厂生产线能够快速、低成本转为防护物资生产线,以确保应急处置的需要。三是建立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突出的特点是“突发”,在极短的时间内萌发、扩散、渗透,信息呈现极度不确定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要着眼基层统战工作的网格化、渠道化管理,重视基层统战力量,精心研制应急预警预案,并积极开展实操演练。
(三)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协同机制,既是统一战线发挥其治理优势的基本要求,也是凝心聚力夺取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胜利的关键所在。协同机制的建立,应当充分贯彻统一战线的要求和工作策略,广泛、平等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组织开展民主协商,求同存异、求同化异,达成共识。协同机制建立的内容,应当包括决策指挥的协同机制和监督反馈的协同机制等。一方面,建立决策指挥的协同机制,在党委顶层设计的框架中,采用决策咨询小组或协调工作小组的方式,配备居中调度的统战部门人员,融入统战力量,形成协同机制。发挥统一战线汇聚不同领域人才、智慧、力量的优势,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统一战线人才库,使专业人管专业事。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让专业意见和建议能够落实到决策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不宜集中开会的前提下,通过云会议等形式实施协同决策指挥。另一方面,建立监督反馈的协同机制。建立融合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监督反馈协同机制,及时发现决策指挥、资源调度中的问题,迅速予以调整。强化统战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统一战线责任。对责任进行分级,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造成重大事故、重大损失及构成犯罪的,要分别进行处理。[7]依托统一战线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认真查漏洞、补短板。
(四)夯实统战责任,聚力复工重建
复工重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收官战”,统一战线应当主动担负使命,夯实自身责任,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和事后重建。统一战线推进复工重建的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推进建立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特殊性,随时可能面临卷土重来的反弹风险。比如,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要切实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复工重建两手抓,牢牢守住民生保障、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底线。第二,发挥统一战线联络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行业协会、各级各类型商会等主动服务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复工复产。第三,通过统一战线的多元渠道和载体,开展舆论宣传引导,尤其是要面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界人士等群体开展思想教育,坚定发展信心与决心。